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20世纪80年代云南参与国际非传统安全合作以来,在应对毒品问题、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打击跨境犯罪、非法走私、人口贩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当前云南参与国际非传统安全合作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总体国家安全进行了论述,不仅开创了新时代云南参与国际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新局面,也为今后云南作为次国家政府参与国际非传统安全合作指明了方向,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王越 《外交评论》2022,(6):126-154
在国际制度研究中,组织一旦建立就保持相对较高的制度惯性是学界的传统认识。组织的功能及改革问题也是研究热点。但数据统计显示,国际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死亡率,该现象并未引发关注,也超出了传统理论所能解释的范畴。在大国“退群”现象频发、多边主义重要性受到质疑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国际组织兴衰存亡的诸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国际难民组织(IRO)和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不同生命历程,发现国际组织的生存意愿作为内驱力是决定组织命运的主要变量,主导国态度作为外部力量则是影响国际组织生存质量和解体速度的次要变量。大国退出通常导致组织出现财政危机和影响力下降,但组织存亡的命运和全球治理成效最终取决于组织的维生意愿及其应对危机的能力。这一研究结果其实也对近年来美国“退群”和英国“脱欧”等引发的“多边主义危机”做出了回应,更为中国推动国际组织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存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及其特性是多方面的,对其治理和有效应对不仅需把握其理论范式,坚持其治理原则,完善其治理机制,提高其治理能力,更需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和应对.本文主要是结合我国西部边疆民族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特点,对非传统安全治理的理念、原则及治理的重点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不同的发展程度下,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是不同的。全球性问题的爆发以及相应的全球治理理论的出现,是以全球化为背景并且是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全球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也会产生重大的变化。作为全球治理主体之一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较之全球治理理论出现之前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影响有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5.
国际公共安全研究领域的动态趋势呈现在公共安全研究主体由一到多、研究领域由小到大,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风险,以及公共安全范围,公共安全研究方法、公共安全影响因素等领域;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公共安全通信、公共安全人员、城市交通流量、智慧城市等方面。通过对国外公共安全领域文献的分析,直观地呈现国际公共安全研究的动态趋势与前沿热点,从而对我国公共安全研究与治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2014年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图景是经济低迷、政治动荡、欧亚地缘政治紧张加剧、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国际军事竞争抬头、大国关系更加复杂多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不合理的国际体系及其政治基础、经济基础、价值基础、以及美国调整国际战略、全球化加速发展、非西方国家普遍崛起、多元化世界面临全球性挑战。如果上述问题持续存在,世界可能仍将在乱局中挣扎。在2015年甚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世界还将出现新的混乱与失序。  相似文献   

7.
陈一峰 《外交评论》2013,30(5):113-125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组织日益成为全球治理的行动者,同时国际组织的官僚化也不断提高,责任缺失现象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新的发展趋势对国际组织法和国际法的传统研究范式提出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国际组织法理论在最近七八年里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革,其间宪政主义、全球行政法和公权力学说三种最新的理论发展尤为值得关注。这些理论发展表明了国际组织法研究方法和旨趣的变革,即从关注国际组织内部组织架构,到关注国际组织的外部权力行使及其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NGO与国际社会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国内社会一样,国际社会也处于不断的转型之中,国际社会的转型是一个同质分化和异质整合的动态过程;当今国际社会转型最显著的特点是NGO国际网络的形成;NGO是国际社会分化的产物,反过来,它又对国际社会具有整合的功能,这种功能具体表现在NGO作为全球治理的一个层次发挥着相应的治理功能,NGO的宗旨在于谋求可持续发展,其治理功能是有效的,但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它的治理绩效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9.
国际组织是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行为体,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是分析国际组织如何影响全球治理议程的核心,而平衡国家中心与国际组织中心两种视角是全面认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在全球政策议程中自主性与影响力的起点。缔约方集体对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授权是国际组织官僚机构权威的基石,授予性权威是其自主性行为的首要合法性来源。缔约方集体授权有力地塑造了国际组织官僚机构的自主性行动路径。对于所涉问题领域单一的条约秘书处,缔约方集体授权相对清晰具体,监督成本较低,因此,条约秘书处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缔约方集体对其任务授权的增加。同时,授权特点进一步塑造了条约秘书处寻求以间接方式影响政策结果的自主性行动逻辑。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提出了基于组织授权的国际组织自主性分析视角,并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秘书处为例,认为其自主性行动范围的扩张并非其自主性显著提升的表现,而是依赖于缔约方集体的任务授权变化,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作为知识中介人、谈判辅助者和行动协调者对气候治理政策结果施加影响的行动路径。  相似文献   

10.
张建宏  郑义炜 《外交评论》2013,30(4):143-154
无论在国内政治领域还是在国际关系领域,授权行为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现象。受益于美国政治学家对国内政治的委托代理分析,国际关系学者也开始广泛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研究国际组织。目前,国际关系学界有两种对国际组织研究的理论视角: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和委托代理理论视角。两种理论视角在研究国际组织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前者重点研究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后者重点研究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互动及其问题,同时也关注国际组织自身的行为。本文对委托代理理论在国际组织研究中的理论运用进行梳理,重点阐述国家为什么授权国际组织(授权的好处)、委托人方面的问题、代理人方面的问题以及授权前后的控制机制等理论问题,这些是该视角研究国际组织的优势所在。文章还揭示了该理论视角潜在的弱点和问题:对规范取向较强的国际组织解释力不强;学者们对授权的逻辑缺乏共识;面对来自建构主义的国际组织研究的挑战;不太重视霸权国的存在;过多研究集中于欧盟和少数重要的国际组织;与长授权链相关的民主问责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宏松 《外交评论》2006,81(3):104-111
20世纪60、70年代曾经出现过一次国际组织的研究浪潮。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一些学者发现了国际组织具有不受其成员国意志掌控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突飞猛进和国际组织治理任务的日益增多,针对国际组织的自主性行为这一经验现象,学者们运用了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两种分析工具对其进行了学理解析。本文对委托-代理模式和社会学制度主义在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发生基础、行为动力和实践表现等问题上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概述,并对两种理论视角进行了简要的比较。文章指出,委托-代理模式对国际组织的行为偏好认识不足,社会学制度主义对外部环境压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有所忽视,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中,需要将两种理论视角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国际组织自主性行为的根源和本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复杂多变,大国关系调整加快;国际秩序主导权斗争激烈;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危害加深;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数增多;两岸关系开创了崭新局面。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外交与安全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从大国战略态势、大国关系新变化、国际安全环境、中国对外战略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2006—2007年的国际战略形势。其中,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因霸权扩张过度,身陷中东尤其是伊拉克困境,其国际战略处境趋于被动。其他大国抓紧调整各自对外战略、加快自我发展。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环境均有新变化、更趋复杂。中国对外战略更为系统,中国外交整体推进、成效卓著。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际反恐怖斗争新动向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后,国际恐怖活动更加猖獗,表现为活动扩散、行动“基地化”、组织“网络化”及目标“避实就虚”四个新特点。此起彼伏的恐怖活动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合作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突出国际组织的反恐作用,推动建立联合国框架内的反恐合作机制;二是重视大国间反恐合作,提高各国独立反恐能力。国际反恐怖斗争出现的新问题,使国际安全形势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其主要根源是反恐斗争中出现了“一帮国家搭便车;两个漏洞没堵住;三个误区出偏差”。反恐合作影响国际战略格局,美国巩固了霸主地位,俄罗斯变外交被动为主动,日本借反恐“出海”,中国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5.
在非传统安全问题El益凸显的今天,加强国际警务合作已成为各国警方的共识。然而,各国间国家制度和警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国际警务合作的有效展开.传统的国际警务合作方式难以全面适应新时期国际警务合作的现实需要.必须从多层面、多途径创设更为有效的国际警务合作方式,以此推动国际警务合作的深入。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组织的人格局限于基本文件规定的范围和条件之下,其只可能在这个有限主体范围内从事活动,因而只在此范围内对其国际行为直接承担责任。国际组织虽然只具有派生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但它是以自己的主体资格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混合条约应当明确规定国际组织及其成员国各自的权责界限,这是解决混合条约情形下的权责分配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其项目贷款守则中已将是否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作为其项目可贷性的前提条件,中国作为世行的最大受惠国,应该加强对国际项目融资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研究.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二者存在的实质性联系,从风险均衡的角度提出了推行环评审查法人负责制的必要性,认为中国的银行在其贷款守则中应考虑将环评程序纳入项目可贷性的内容并确保当事人诉诸法律,对特定事项请求司法审查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关于台湾参加政府间组织的国际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台湾寻求加入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和单独关税区成员政府间组织———世贸组织入手 ,对台湾可否加入各种国际组织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拓展国际警务合作新领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警务合作是跨国界的执法活动,我国应当在国际刑警组织的框架内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运用国际侦查协作、简易引渡等国际警务合作手段,全力拓展中国公安机关与国外司法机关合作的新领域,形成一个广泛的警务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