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新理解公共管理中的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社会活动中,公平有着不同的含义。公共管理中的公平,应该是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实现的群体公平,是使全体社会成员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平等分享公共利益的公平。在公共管理中,公平与效率分属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范畴,效率是为实现公平服务的。只有实现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的合理分配,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平。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公平既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一个倍受争议的价值命题。在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中,如何界定社会公平并寻求有效的实现路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实际上,公平的实现并非再分配领域所能完全承担的,而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调适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决定性因素。而要实现社会公平,就要从经济、政治、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各领域努力,做到收入分配合理,消除两极分化,依法施政,健全民主监督体制,完善农村社保,缩小城乡差距,普及义务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分配。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平原则是法律正义价值的根本体现和法律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原则。我国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体制改革和理论研究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公平的价值理念一直没有得到确立,公平原则实现存在严重的缺陷。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必须从社会和谐的高度,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功经验,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原则:制定社会保障法律,将社会保障权利法治化;完善有利于程序公平实现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正确处理社会保障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为私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公平是由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关系,而不是由分配方式决定的法权观念。社会主义公平,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和工人阶级的公平观是其基本特征。但由于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社会主义公平还残留有资产阶级的法权,是一种形式公平。完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陈统奎 《南风窗》2011,(26):61-63
一个互助的社会,一个温暖的社会,自然会走向一个有序的社会,对所有阶层而言,都是值得呵护的。2011年大事件纠结复杂,我们从中读出了民众对安全感的渴望。生命的权利、财产的权利、发展的权利,这是社会公平的三大基石,生命、财产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这个安全感要是被威胁了,人们就会普遍觉得不公平。本来,贫富差距加剧已经让人们感觉发展的权利被剥夺,  相似文献   

7.
正确处理利益矛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中,利益是促使人们产生各种社会行为的出发点。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对利益追求的无限性必然产生出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正确处理利益矛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公平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建设合作与宽容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建设民主、善治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公平正义观是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在不断探索中逐渐深化的。其内容包括两个基本价值取向:一是要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要为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其规则包括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当前公平正义问题是解决中国改革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矛盾问题的关键,是推动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运行;只有立足于公平正义,才能确保社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炜光 《南风窗》2008,(7):36-38
如果还是维持目前的税制结构,即使实行了轻税政策,也还是解决不了税收负担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笔者是在出租车上听到温家宝总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那句话的:"要扩大民主,完善法制,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其中的"公平正义"四个字总理反复强调,令人回味再三。  相似文献   

10.
涉“官”涉“富”等敏感性案件遭到人们热议本身,既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焦虑,又隐含着司法信任危机。这种焦虑和信任危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疏导,则会催生犯罪。—_方面,应当承认“旁观者的立场”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均衡力量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看得见的正义”的实现方式来有效缓解人们的公正焦虑和信任危机。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3,(2):36-38
中国社保正处于把"双轨制"并轨,实现基本保障制度的统一等改革的前夜。社保制度的并轨改革,是一次从制度上对人们的社会整合。它能走多远,将折射出中国的深化改革能走多远。一个国家如果说开始变得富强了,至少得有两个指标:对外能保护自己;对内,能给社会、国民建立一道生活安全线。这道安全线,就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中国社保制度的各种不公平,养老金"亏空"的风险,以及人们对养老没  相似文献   

12.
安静 《法制博览》2013,(5):302-303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支出也越来越大,重视程度不言而喻。尽管如此,教育方面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还是不断显现出一些问题,教育公平目标的达到看似越来越困难。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就应该在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上进一步努力,从而实现国民教育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正古往今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人们共同的愿望,也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在致力于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都从各自的角度提供独特的智慧,作出不同的贡献,经济学也不例外。最近读到赖德胜先生的新著《美好生活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再次深有感触。该书分为经济学家论公平、思教育、悟人文、观社会、谈治学等五个部分,都围绕"美好生活"主题进行了展开,从多角度展现了经济学对于提升人们幸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北大“校长推荐制“遭遇的激烈批评,让人们看到公众对于公平的敏感多么强烈。如何在选材效率与社会公正之间谋求平衡,将是教育改革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5.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内外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了我国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结合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为了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宇教授。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在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同时,对经济进行积极有效干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均衡,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将社会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政策措施。在60多年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和根本要求。中共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公平保障体系需要以三个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为依托,构建社会主义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三个层面为:物质层面、民主法治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六种工具性手段分别是:机会公平、防护性保障、透明性担保、权利公平、建设和谐文化和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8.
公正与效率具有统一性,越是公正的社会其效率就越高。而对收入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分配,或曰均等化(公平),以保证不偏离机会均等太远,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高效率。只有初次分配不断加强公正制度建设,使市场经济在自由中提高效率,再次分配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民众在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能平等地参与竞争,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社会成员对制度运行的正义性判断往往会成为社会能否良性运行的前提,社会成员对制度变迁的正义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决定社会秩序的好坏。通过梳理制度变迁的正义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中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并良性互动的制度正义理念方能真正体现制度正义的应然价值。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变迁的基本诉求就在于真正达致制度的应然正义,谋求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最优解,实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制度内统一。  相似文献   

20.
智利中左翼联盟是迄今为止智利存续及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联盟,也是拉美左翼运动最引人瞩目的 政治力量之一.智利中左翼联盟历经源流期、发展期、稳固期和改革期四个阶段,实现了从"争取民主政党联盟"到"新多数联盟"再到"新社会契约联盟"的成长蜕变.智利中左翼联盟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意识形态指引,秉持社会民主、发展进步、公平平等和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