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程 《法制与社会》2014,(8):269-270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之必然,作为其组成部分——法制建设对现代化其他领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分析中国的法制建设进程着手,指出法制建设中的弊端,并提出"理性地法律移植"和"吸收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相结合的法制建设模式,以便更好地发展和升华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21日,以“法律与法律图书馆”为主题的北京高校情报资料研究会法律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暨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图书馆承办,美国WestLaw公司、中国法律出版社和北京大学英华(法宝)有限公司资助。参加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四位人物都是新闻出版界的老人,再准确一点说都是法律出版界的"老字辈",他们和法律出版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有法律出版社建社就进入法律出版界见证法律出版50年历史的老编审、从"文革"废墟上主持复建法律出版社的一位副社长、借助一次图书发行展销会冲破图书发行垄断的副社长、《法律与生活》杂志创刊时的第一任负责人。 如今,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已经近八旬,最小的也已花甲。在法律出版社建社后的50年里,他们都曾经参与并亲眼目睹了法律出版社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社,发展到中国目前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的全过程。他们为法律出版社的壮大而欢呼,为法律出版社一点一滴的变化而感动。在法律出版社的发展史上,这四位老出版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今天,就让这四位老出版人讲讲自己和法律社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是法学界非常重视的热点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当前法制建设和法律现代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如何对待本土化和西方化,如何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等重要问题。本文从中国传统的"家天下"法律文化入手,分析其对现代中国移植的法律作用,建议吸收"家天下"传统法律文化中精华,促进观念性法文化的发展,最终促进制度性法律文化有效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5.
十八大召开后,党和国家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思想,主要亮点是总布局五位一体战略体系。这就要求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国家架构上已经将生态环境设定为基石,那么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是制定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的问题。环境法制建设是关键环节,环境法律实施是必要路径。目前我国环境法律执法不顺、权责不清,民众环境保护意识不高、缺少参与机制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需要迫切全面审视环境法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探讨并寻求环境法律有效实施的对策,解决中国环境法律实施弊端问题。  相似文献   

6.
有人之处就会有习惯、有文化。有文化之处就会有文化的传播。法律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上层建筑,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更作为一个国家得以稳定的重要保障,更需要传播。传播作为人类社会一项不可或缺的社会活动,无论是从空间的角度,还是从时间的层面来言,都在发挥着积极和消极的双层作用。论传播则必论传播路径,战车轮渡的驾驭与航行尚且有辙痕水纹,法律传播的路径更不会是无踪无影。较言之,法律传播的路径更为多元化,更为复杂化。对当代中国法律传播的主要路径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相信无论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依法治国、人民法律意识和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都有有大的裨益。  相似文献   

7.
"礼"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与法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的运作过程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礼治"的基本内涵是建立具有道德内涵的礼仪制度,并通过礼仪制度确立等级分别,最终实现政治等级秩序和社会等级秩序.中国古代"礼治"实践的真正途径是法律强制,法律对"礼"这种道德规范的法律强制所形成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当代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正处在深刻的变革中,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概念谈起,认为中国的法制建设离不开法律传统。中国法律传统当中有四个方面的精神:政体上的共和精神,国家社会管理上的贤哲精神,司法上的劲士精神,法律样式上的混合法精神,这些精神值得我们汲取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2015年2月4日,立春,法律出版社2014年度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拉开序幕。作为法律出版社大家庭的一名成员,《法律与生活》杂志社荣获法律出版社"2014年度团队建设奖"。"立,始建也。"熟悉《法律与生活》的读者知道,2014年是杂志社成立三十周年的年份。  相似文献   

10.
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之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健 《现代法学》2005,27(2):12-21
近现代中国法制以法律比较为起点,并通过法律比较而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制发展曲折徘徊之时,也是比较法学低谷沉默之时。近现代中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法学的复兴与繁荣,都是循着法律比较的途径,并在比较法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法律比较对于一国法制建设具有不可或缺性,可以说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是共命运的。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的法制建设自1978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十年改革,十年立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应看到,在法制建设上还存在着两个严重的不平衡:法律实行与法律制定的严重不平衡;不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严重不平衡。法律实行与法律制定脱节,不同法律、法规的执行差异,可以说是"人治"社会的特有现象。人治社会并不是没有法律。在那里,是否实行法律,为何实行法律,不是通过民主协商制定的规则来办,而是凭少数集权者的个人意志。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法制建设仍在进行,但法治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法律工作者本着对法律的热诚开始对法律的发展开展形式多样的建言与批评,对中国法制建设起了促进作用,但是有一种声音值得重视和注意,那就是一味对现存法律的嘲弄与贬低,法律不是嘲笑的对象,而是信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法律适用》2012,(3):47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  相似文献   

14.
《法律适用》2012,(4):121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适用》紧密结合审判实践,研究法律适用中的新型、疑难和特殊问题,致力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2012年《法律适用》将与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乌江杯"有奖征文活动。  相似文献   

15.
《法律适用》2012,(1):6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适用》紧密结合审判实践,研究法律适用中的新型、疑难和特殊问题,致力于对法学理论的深入研究。2012年《法律适用》将与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  相似文献   

16.
《法律适用》2012,(2):55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适用》紧密结合审判实践,研究法律适用中的新型、疑难和特殊  相似文献   

17.
《法律适用》2012,(5):121
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中国当代法治要求的"有法可依"基本完成。"有法必依"成为法院所担当职责中最重要的价值宣言。国家法制建设重点也将转入研究法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法律适用》紧密结合审判实践,研究法律适用中的新型、疑难和特殊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思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近来,法理学和部门法学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法律应当怎样发展的问题作了大量精辟的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个命题已成为当今中国法学界最流行的口号。从目前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的著述文献来看,法学家们在考虑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时,主要表现为从一种理想状态的市场经济模式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律发展的"应然"关系,即根据作为目标模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强调应当建立什么样的法律原则、法律制度、法律规范和法律体系。同样,阐释法律在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永流教授新作《法是一种实践智慧:法哲学和法律方法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前两天终于拿到了。读书界可能对郑永流教授的译著更加熟悉。例如,《为权利而斗争》、《法律思维导论》、《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91年《法律与宗教》的中译本出版后,伯尔曼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被形同虚设"的观点被中国法律界学者迅速接受,成为学界的主流观点。我国大多数法学学者认为中国法制建设中面临的许多困难都是由于缺乏"法律信仰"造成的,只有建立起"法律信仰",才能真正实现法制现代化。但也有少数学者不赞同这种观点,他们通过理论分析论证法律是不能被信仰的。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查,法律信仰的命题也是不妥当、不合适的,它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也会导致权力崇拜、专制主义的兴起等严重危害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