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了理解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争论,有必要梳理社群主义代表人物的自我观,因为其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处在它对新自由主义全方位批判的最基础的层面.泰勒要求超出原子主义的狭隘视界,探讨主体的本质以及人类自为的条件;他认为,实施强评价是人类自为的本质特征.麦金太尔揭示了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提出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桑德尔从其“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在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争的评价问题上,伯内斯及晚近的泰勒都表现出了超越二者抽象对立的意向,可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8):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3.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9):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4.
社群主义在方法论上实现了西方政治哲学从原子主义向整体主义的转移,在价值论上强调以社群为本位的价值观,主张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警示我们:要更加强调并有效增强人们对社群的认同感;要切实加强美德教育,培养团结友爱、互助合作和自我奉献等传统精神;要重视社会公益活动。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自由、权利至上,其论证方法和哲学基础在于个人主义.社群主义采用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特殊主义的方法论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非历史主义和普遍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批判.社群主义的方法论确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未能超越唯物史观.唯物史观在当代仍然具有强有力的解释力、批判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郑少翀 《唯实》2008,(8):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7.
多元主义正义论是继古典一元论的正义模式和罗尔斯的正义两原则而起的一种最新的正义理论形式,其目标是通过对团结的社群、工具性联合体以及公民身份这三种人类关系样式的分析,用需要、应得和平等三原则融会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8.
自由优先于平等,正义优先于效率,是罗尔斯新自由主义“正义论”的两个信条。他批评功利主义把人当作手段来看待:可能导致对某些基本权利的漠视乃至侵犯:不能避免利益分配的不公平。诺齐克提出“持有的正义”理论,以对抗罗尔斯“分配的正义”理论,从自由主义内部对罗尔斯“正义论”进行批评。表现了现代西方社会里中上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对立。麦金太尔则倡导社群主义,批评罗尔斯和诺齐克的自由主义正义理论都没有“应得”所必需的共同体概念。麦金太尔等思想家对西方现代社会所作的否定性批判,揭示了从启蒙运动以来,摈弃德性传统,追求全面功利化所造成的难以克服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9.
彭东琳 《探索》2011,(3):171-174
社群主义质疑和批驳了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认为社群的实践交往活动不仅是维护个人权利、传习和普施美德的有效手段,而且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基本途径。社群主义主张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福利体系;国家和社会应为民众积极平等参与政治生活设置非正规网络和社会安全网的参与渠道;强调集体与公共利益、重视社会责任及其道德教育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参照和实践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郑少翀 《唯实》2008,(9):31-35
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进程既需要使权力政治、法治思想发扬光大,又必须积极回归于公益政治、共和精神的传统之中,因而也就面临着两难的抉择:是无法也不应摆脱的儒家道德政治哲学--儒家社群主义,还是内在于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尽管儒家政治哲学天然地契近于社群主义,也同时包含着新儒家认为的可以开出"外王"的自由主义因素,然而,这种从"文化-文化"的二元模式导致的实践层面的苍白只能使人们陷入逻辑困境.新的政治传统的形成在于情境化的历史中的人的自由选择,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现,在于从实践中从传统走向新的传统.  相似文献   

11.
人类对于正义及其标准的探讨由来已久,不过,在当代社会中最具影响的正义理论莫过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在对古典功利主义正义观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两大正义原则的正义理论。文章高度评价了罗尔斯正义理论的突破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它受到新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挑战,为克服自身理论的局限性,罗尔斯对《正义论》作了反思与修正,在《政治自由主义》中进一步发展、完善自身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胡伟希 《新视野》2006,(1):59-61
文章首先分析了将英文术语(概念)COMMUNITARIANISM译为“社群主义”而非“共同体主义”的合理性、合法性,认为社群主义这一译名能够很好地揭示西方当代社群主义与以东亚儒家思想为基础的政治学术思想之间的共同特征。提出在社群主义之前冠之以“共同体的”或“国家的”限定语,则又能恰当地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文章强调,巧用(活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语言术语,有助于“照亮”和分析概念演化生成的过程和本质。  相似文献   

13.
刘曙辉 《新视野》2006,(6):75-76
“社会构成论题”是社群主义的核心观点,意指社群是个人的基本构成要素。这也成为“社群主义是一种极权主义”这一批评的论据。为了防止走向极权主义,社群主义者不仅需要澄清他们赞成的是一般维持意义上的社会构成论题,并且明确指出这种社会构成与社会独立意义上的个人自主是协调的。  相似文献   

14.
国家观念是当代政治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20世纪70年代,推行了近半个多世纪的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遭遇空前危机,保守自由主义的弱政府理论应运而生。这一理论承继传统自由主义的消极国家观,认为在自发秩序的引导下,市场经济可以自足自治;国家行为存在悖论,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干预作用有限,弱政府才是最佳选择。借助认识论、自由观和民主观,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围绕消极国家观是否可能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群主义、新左派和"第三条道路"也在批判自由主义国家观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主义对公民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个人权利优先的解读,主导了西方刚刚逝去的两个世纪,但其中存在的理论缺陷,却无法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消费主义至上、道德观念混乱、社会失序、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共和主义、社群主义重新举起责任意识的大旗,试图对自由主义进行批判与修正。现代公民意识及培育理念在争鸣中表现出多维的向度,并获得了重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陈华森 《探索》2008,1(1):127-132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哈耶克是个忠实的自由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主要表现为知识论的个人主义、反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祛除强制的消极个人主义以及普遍主义的个人主义等四大特征.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必然使其陷入被边缘化的"社会"、"孤独的个人"、宽容与不宽容的悖论以及近于非人道主义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7.
共和主义公民观强调积极参与政治,公利优先于私利;自由主义公民观以个人主义为基本出发点,坚持个人利益至上。共和主义公民观和自由主义公民观表明,个人权利和社会、国家利益同等重要,应在二者共生与张力中寻求平衡以实现社会和谐。当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时应着重突出“以人为本”,在维护个人利益中实现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内容简介:《马克思的社会本体论》的核心论证是马克思对于个人主义主题与社群主义主题的独特综合.我将这种综合称为“关系中的个人”,而“关系中的个人”是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要素.从规范的意义来说,马克思的解释赋予了强调平等性和社会相关性的自由以解释特权,在那里,对于个人的平等自由的承认也引起了对于正义的含蓄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新自由主义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继承了新自由主义的传统。他的新自由主义正义论。就是要从理论上将国家干预主义和国家福利主义统一在一起。他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基础。正义原则是确立社会的基本结构应遵循的原则,是社会主要制度分配基本权利和义务。正义原则要通过调节主要社会制度,尽量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这就是罗尔斯的理论目的。罗尔斯通过原初状态、无知之幕和社会契约等条件的设立.对社会正义原则进行选择,从而证明他的两个正义原则的合理性。他主张将两个正义原则应用到政府、个人以及社台生活的各个领域。罗尔斯正义论把新自由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但他的理论仍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信任危机,其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冲击、伦理道德规范的缺位、法治社会的不完善、传统的人际信任模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而新的信任模式尚未建立起来。以社群主义为视角,从确立社群的优先地位、重视社会美德价值、倡导国家积极有为、建设多元性社群四个方面着力构建我国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