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5 毫秒
1.
章娅 《乡音》2014,(2):26-28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高瑞华委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深化我省科技体制改革提出三点建议:一、真正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研发机构聚集;加强以企业牵头的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吴红霞 《今日浙江》2009,(14):18-19
近几年来,我省围绕“标本兼治、保稳促凋”的总目标,以科技创新增强企业发展驱动力,共建创新载体,全力打造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工业企业中的重要作用。目前,通过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的资源整合,我省已创建了6个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2个行业创新平台和5个区域创新平台,科技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区域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是引导区域创新体系中各行为主体协同合作的关键,既应当通过制度设计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为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奠定制度基础,又需要通过对公共要素的合理投入,在宏观上保障区域创新体系内部供给与需求的相对平衡,纠正市场失灵。基于政府主导视角,区域创新体系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以及区域创新体系内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协同,均需要政府的政策调控与扶持引导。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深入分析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和特点,正确把握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  相似文献   

5.
马一德 《中国发展》2012,12(5):49-58
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服务体系和创新环境,识别了创新体制、创新资源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从创新资源综合配置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建设以及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构建北京市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重新配置创新资源的过程,合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有助于区域经济由“资源型”向“知识型”转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构建长春区域创新体系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长春区域创新体系模式构建过程中,其创新的源泉可能来自不同的结点,在短链线性结构模式具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应有步骤、有计划地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结构模式,从而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创新群落与创新环境之间以及创新群落内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系统。创新群落包括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各类研究性大学、研究机构和各种创新服务机构。创新环境包括促进区域创新的体制、政策、市场、基础设施条件、文化等要素。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研究性大学和研究机构、服务机构与创新环境,形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生态循环,统一于创新的整个生态  相似文献   

8.
任其良区域创新体系是一个地区内的企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共同构成的创新系统。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是主体,政府是纽带,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则是创新之源,是体现区域创新能力强弱的根本关键所在。作为县市一级,我们不乏有资本雄厚、市场广阔管理经验丰富的大企业、好企业,也不乏有高度重视创新体系建设的党委政府但最为致命、最为欠缺的是县市一级既缺少知识密集的大专院校,又缺少精英荟萃的科研机构,科技力量十分薄弱,给整个创新体系的建设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那么,用什么办法来弥补县市一级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呢?从我…  相似文献   

9.
王李金 《前进》2006,(12):11-13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成效,才能有效促进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在我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要全面实施科教兴晋和人才强省战略,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高等  相似文献   

10.
全球湾区借助内外资源的组合,与产业、市场、机构形成协同发展的状态,容易形成独特的竞争力。顺应全球湾区科技创新复合化、联合化、网络化和跨国化的趋势,粤港澳大湾区需要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吸引国际顶尖的创新资源,形成资源的汇集与利用以更好地抢占产业创新高地。需以核心企业聚合模式、区域平台聚合模式、新型机构聚合模式、大学园区聚合模式和新兴产业聚合模式等五大模式深度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并进一步通过持续推动湾区产业创新生态圈建设、推进多层次互联的科研机构网络建设、构建开放型创新合作机制、培育与壮大更多的创新主体和营造优质公共服务配套的宜居空间环境来提升全球创新资源配置能力和全球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坚持理论创新 ,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本质特征。江泽民关于理论创新的思想 ,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 80年来 ,党在艰辛跋涉与不懈求索中 ,在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 ,根据时代发展 ,追踪时代脉搏 ,以不断创新的勇气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境界。面向 2 1世纪 ,应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 ,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坚持理论创新 ,不懈探索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2.
创新分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机制,应该对创新进行分类研究。从历史哲学上看,创新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质的,或者说物资质料方面的创新;第二,能源的,或者说动力方面的创新;第三,信息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交换这种认识的方式;第四,关系方面的创新。人所涉及的关系,不外乎两类人与自然的关系,藉此人与自然交换物质和能量,以保持自身的存在和种的延续;人与人的关系,藉此人们相互交换活动及其成果。在这些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给历史进步、社会发展以巨大影响——前者表现为技术形态,后者表现为社会形态;第五,观念、理论方面的创新。任何创新、特别是重大的创新,都不可能是孤立进行并独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卫战是新时期公安工作的重要主题,是公安机关的龙头工作,是掌握新形势下治安主动权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卫战既是重大的理论创新,也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治安举措。要有效地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卫战,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整体与重点、战略与战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强化创新意识、效益意识、公安产业意识和本领意识。  相似文献   

14.
澳洲文化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小说也是如此.本文从创作流派、题材和方法的新角度,详尽论述了澳洲当代小说创作的多元化风格,并对这种风格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这种多元化正是澳洲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折射.  相似文献   

15.
傅小青 《青年论坛》2011,(5):143-145
舞蹈作品创作是一个复杂而又“痛苦”孕育过程,是舞蹈创作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种全方位内心体验与实际操作的“煎熬”。舞蹈创作是由“外”到“内”再到“外”的多次反复与实践的过程,是将客观生活转化成舞蹈编创’者内心思想后,再转化成编创者主观意向,进而创作出为直接可观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创新发展的指导理念,也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创新的先进理念。在新形势下,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人文性和科学性、实效性和时效性、教育性和服务性的统一,从意识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文章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涵义及构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四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监狱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但是,监狱只能管"三尺门里",只有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原则,科学构建监狱工作的社会责任体系,才能全面提升监狱工作的绩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出发,来分析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问题,构建了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监狱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在社会上预防和减少犯罪。但是,监狱只能管"三尺门里",只有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管理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原则,科学构建监狱工作的社会责任体系,才能全面提升监狱工作的绩效。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出发,来分析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社会责任体系构建问题。构建了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监狱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社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孙津 《中国发展》2009,9(2):51-56
中国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进入深入创制的新时期,其核心问题,是土地生产关系的创制和农民自身的转型。从城乡关系的实际情况以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来讲,该创制包括两个基本的现代化建设任务。其一,农村必须实施自己的城市化,而不仅仅是建设小城镇、更不是被动地接受既有城市的扩张需要;其二,农民必须在这种城市化的同时实现转型,也即农民将作为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主体,使农民本身不再成为“问题”。为此,国家批准新建一大批由农民自己建设的建制城市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