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政联邦主义是西方学者借鉴政治学中的联邦制概念而创立的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分析财政分权理论。本文从政府间关系角度出发,分析财政联邦主义产生的理论缘起,结合西方学术界关于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同模式,揭示财政联邦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分析财政联邦主义视角下的政府间关系构建,为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间关系寻找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2.
对内地方保护与对外开放合作是我国地方政府行为的两个显著特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说明,晋升激励结构是决定中国地方政府在对内和对外行为选择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的条件下,中央政府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晋升锦标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实施地方保护和分割市场行为。而由于在对外合作中不存在晋升竞争的影响,使得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本文还进一步揭示了地方政府对内竞争与对外合作的动机、表现、后果,以及两种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污染事故频发,这是环境规制失灵的直接表现.在我国行政分权和财政分权以及官员"晋升锦标赛"式的制度设计下,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甚上,更多关注经济的发展.在环境规制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进行博弃.地方政府的经济理性容易与企业等组织形成特珠的"利益共同体",其结果是地方政府往往屈从于资本的意志,出现"资本挟持环境"...  相似文献   

4.
字来宏 《思想战线》2013,39(1):145-146
中国财政分权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它通过划分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以及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向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发展经济的激励,并由此造就了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国财政管理体制一直在不断调整,不同阶段的财政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激励机制并不同,经济增长实现途径存在差别,最终经济绩效也大不一样。另外,当前公共服务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已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经济增长构成严峻挑战,而它们的产生又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运行有莫大关系。因此,辨识中国式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及其效应,具有极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可以为我们启动新一轮兼顾社会和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财政分权改革提供借鉴依据。一、中国式财政分权的理论回顾现代财政分权理论开始于著名的"用脚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变量。我国经济转型期地方政府投资行为,既有合理的一面,又有投资行为异化的一面。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异化主要与经济转型期政府主导型经济、财政分权体制、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约束、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以及政治晋升竞赛等密切相关。因此,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就要依据地方政府职能确定地方政府投资权限,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增强地方政府财力,科学设置地方政府的政绩考评体系以及建立规范有序的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无论相对于政府的最大供给能力,还是相对于保障房需求量而言,我国保障房供给量均为不足。因此,保障房供给不足的根源及对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县级政府是提供保障房的职责主体,然而,在现行财政分权与政府治理架构下,提供保障房无法给县级政府带来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与地方官员晋升竞争力的提升,因而地方政府缺乏保障房供给激励。本文理论分析并利用江苏县级层面数据实证检验财政分权、地方官员晋升竞争对保障房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官员晋升竞争是保障房供给不足的主要根源;财政分权总体上对保障房供给产生负向影响,但区域差异较大。因此,增加保障房供给,需要改革目前政府治理架构,完善财政分权体制。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社会文明程度以及综合国力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对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和改革决策进行了探讨,如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主义、登顶比赛(Race to the Top)以及碎片化的权威主义,等等。这些解释,或从政府科层,或从经济层面,或从决策层面来论述。实际上,"中国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命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财政分权始于1980年的分灶吃饭,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才逐渐形成规范化的体系。在这种分权体制下,形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局面,这种竞争带来的效应有利有弊,如: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水平的多样化竞争能减少财政支出竞争造成的资源浪费,宏观经济稳定性失调,非理性投资,地方政府推动型投资过热,地方市场分割等。选取了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这两个效应进行讨论。在我国现行分权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并存,但随着制度的完善,地方政府以及各地方企业认识上的进步,地方竞争的弊端将越来越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越来越凸显。  相似文献   

9.
郁刚 《求索》2008,(2):23-25
中国的行政分权改革给地方政府以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也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这一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各级地方政府的行为是当前学术界和实务界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政府分权改革后的地方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在地方政府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发现地方政府基于财政压力,扭曲了控制下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并因此影响了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此相对照的是:私人控股企业的资源配置行为却较少受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侯石安  靳友雯 《求索》2013,(12):1-4
财政分权理论肯定了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现有研究表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作为财政分权的产物,在实现财政纵向均衡的同时。加剧了地区间横向的财力失衡。本文基于中国1995-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分权水平与地方转移支付依存度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依存度正相关,财政支出分权较之财政收入分权的影响更为明显。财政支出分权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转移支付依存度的影响最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高度依赖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世界经济的治理,国际政治学家相继提出了联邦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新中世纪主义、跨政府主义、全球治理等理论模式。本文认为,诸多政治治理模式都有其不可避免和不可践行的缺陷。治理世界经济首先应当把经济理论(市场)和政治理论(国家)结合起来,其次应注重培育全球共识,最后要注重经济治理的价值取向,治理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治理的最高道德应该是正义与秩序的统一,这些实际上正是当前经济治理的政治模式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作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已逐渐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本文通过对1995—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存在客观的经济社会需求影响,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关于晋升、财政激励和财政供养人员的理性追求主导着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一是加强对地方政府政治晋升的管理规范;二是努力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配置效率;三是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恶性扩张。  相似文献   

13.
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地方财政支出的结构影响地区经济增长水平,优化财政结构对地区经济效率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分权结构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增长,这与调节地区支出结构能够达到相同的结果。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农支出和交通运输方面支出的分权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的影响,科学技术、就业社保、卫生医疗方面的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作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目标已逐渐成为学界和政界的共识。本文通过对1995—2006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在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尽管存在客观的经济社会需求影响,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关于晋升、财政激励和财政供养人员的理性追求主导着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据此,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一是加强对地方政府政治晋升的管理规范;二是努力提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配置效率;三是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恶性扩张。  相似文献   

15.
夏永梅  饶艾 《人民论坛》2014,(1):244-246
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分权与制衡和联邦主义等原则.美国制宪者深受自由契约论、理性选择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和政治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分权与制衡和联邦主义等原则。美国制宪者深受自由契约论、理性选择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和政治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丽虹 《求索》2012,(8):46-47,43
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模型,探寻财政分权机制与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及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利用2010年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省、市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最主要推动力;对县级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压力是驱动其负债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财政分权化改革应是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而非地方政府财权的整体性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18.
央地关系视角的土地财政:一个制度层面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中央与地方税收、金融、国企等经济分权改革是本世纪初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根源,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一致则是土地财政快速扩张的关键。嵌入此背景中的土地财政不仅是地方政府以土地为载体获取财政收入的过程,还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构成的土地市场复合型利益链条的重要环节。在后"四万亿"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出现偏离。在政治层面的制度支持逐渐耗散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这一"独木"将难以支撑土地财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政府债务状况,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分权和债权配置做出了判断,在梳理财政分权理论、借鉴有关国家财政分权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统一认识,克服阻力,进一步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分配格局,将中央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11年的49%提高到60%-65%左右,以及修订《预算法》,允许省级政府、地级市政府,以及全国财政收入百强县的一部分县或县级市政府发债,建立债务预算,禁止地方政府预算外变相举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越平 《求索》2012,(4):63-65
研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现象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对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绝不仅为一个单纯的政府职能调整问题,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需要受制度的约束。为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制度约束以及行为模式内在机制和逻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鉴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在对待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行为转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变迁主要受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的权力结构、地方利益结构等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