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俊锋 《政府法制》2006,(21):50-51
近期,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的新闻频频出现。其背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腐风暴”正在全国各地全面打响。而房地产业是此次反腐风暴的“中心”。这场已经在神州大地悄然展开的“反腐风暴”,其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速度之快,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此次中央政府重拳出击,对于早已是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无疑又要来一番“伤筋动骨”了。毋庸置疑,这种“阵痛”对于国内房地产市场早日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而言,的确是十分必要的。地产商业贿赂黑幕重重今年年初,中央对治理商业贿赂进行全面部署,“反商业贿赂”更被认为是2006年度的反腐…  相似文献   

2.
2006年,将是中国大举反商业贿赂的一年.中央最高层的言论中透露出的信息显示,中央已下决心将治理商业贿赂作为反腐工作的下一个重点,业已部署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将在今年掀起一场“反贿风暴”.无论从规模上方法上,还是其艰难程度,都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3.
资讯台     
国内治理商业贿赂成今年反腐重点2月24日,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温家宝总理提出重点抓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根据中央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安排,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集中开展不正当交易行为的自查自纠。反腐倡廉“十一五”着力点敲定针对当前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国人关注。自2006年的春天起,“商业贿赂”将成为未来几年内中国反腐败的高频词。在中国改革进入攻坚之时,中国政府第一次以反腐败的名义向商业贿赂祭起达摩克利斯之剑,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商业贿赂风暴”徐徐拉开了大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治理商业贿赂。2006年,将这项工作作为反腐工作重点,经过努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取得明显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金堂县人民医院因该县卫生系统向反商业贿赂专用账户中上交的贿赂款比较少,认为自身反商业贿赂成绩不显著。为此,金堂县人民医院专门召开会议,动员医生上交贿款,还专门下达指标,科室主任每人500元,医生每人300元。开会动员医生上交贿款可以理解,但逐一下达上交贿款指标就耐人寻味。金堂县人民医院下达“交贿”指标的这一反常举动究竟能说明什么?图第一,说明了医疗贿赂的严重性。对医疗贿赂的严重程度了解最清楚的就应该是医院里的工作人员。诚如该院的一位负责人在会上所言,“我可以拍着胸口说,我们收受商业贿赂的现象是存在的”,“站…  相似文献   

7.
刘芳瑞 《法治研究》2006,(12):66-67
一.商业贿赂行为的特征 商业贿赂是竞争法上的术语。《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第一款对商业贿赂行为作出了禁止性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利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购买商品”。1996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关于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暂行规定》,将商业贿赂定义为“经营者为销售或购买商品而采用财物或其他手段贿赂对方单位或个人的行为”。上述法律和规章界定了商业贿赂行为的主体、目的和手段,但未能揭示商业贿赂行为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一直是国民关注的热门话题,房价更是普通老百姓密切关注的热点。最近,一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反腐行动正在悄然展开,已有多名副省级官员被中纪委“双规”。有迹象表明,此次反腐风暴与已然风声鹤唳的房地产市场有直接联系——与反“商业贿赂”不谋而合,对不法官员的查处基本都涉及到资金密集、“权力”密集的房地产业。由此可见,中国的反腐败利剑正指向地产界。地产界违法现象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江滢 《法制与经济》2008,(8):14-15,18
2006年是我国“反商业贿赂年”,政府自这一年开始重拳治理商业贿赂,取得一定成效。但商业贿赂的屡禁不止暴露出我国相关立法的欠缺与不足,出台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已是迫在眉睫。拓宽商业贿赂行为的范畴,清晰界定商业贿赂的概念,考量商业贿赂行为的构成要件,统一执法机关并完善相关法律责任体系,这是新法的重点所在。国外相关立法经验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回扣”,“商业贿赂”对不少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字眼。但是近两年尤其是2005年以来.在华跨国公司接连受罚。不仅使商业贿赂引起公众的警觉.也使我国遏制商业贿赂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11.
治理商业贿赂,净化交易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网今年2月24日的人民调查栏目的主题是“关注商业贿赂治理”。调查受到了广泛重视,在仅有一天的时间里就已经有一千多人回复了问卷。结果显示的共识之一是,认为商业贿赂不是“潜规则”而是“反规则”,不是“润滑剂”而是“腐蚀剂”,必须铲除;共识之二是社会的每个参与个体都进行努力,形成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文化心态和社会氛围是必要的。交易环境需要净化,通过对商业贿赂的治理可以普遍地降低交易成本。资料显示,就各国的普遍情况看,直接与商业贿赂相关的交易成本为15%左右,中国的商业贿赂问题较之世界平均状况看更加严重,所以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曾经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为“市场经济的润滑剂”的商业贿赂,对社会经济的危害性越来越凸现。2006年4月28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召开了“商业贿赂犯罪立法与司法问题座谈会”,与会人员主要来自上海法学研究机构和各高校相关学者教授。座谈会上就商业贿赂概念  相似文献   

13.
雷振刚 《检察风云》2006,(13):10-11
“贿托”一词出现在媒体上不过是近几年的事,而“商业贿托”是随着治理商业贿赂的力度不断加大才逐渐为人所知。要想使“商业贿托”没有用武之地,必须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去除“商业贿托”的生存空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部署下,一场打击商业贿赂的行动已经开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以及资源开发和经销等六大领域的商业贿赂行为,已被确定为重点治理的对象。由中央纪委牵头成立的“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都已积极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试论商业受贿罪的危害及其司法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商业贿赂(commercial bribery)虽然不是中国经济的“特色”,〔1〕但“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近年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已成为商业贿赂的重灾区,其中,尤以医疗、电信、金融和建筑行业领域中的商业贿赂现象最为猖獗。〔2〕商业贿赂在中国的迅速蔓延和泛滥成灾,固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法律规则的相对滞后却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之,在2006年年初中国拉开反商业贿赂战役帷幕后不久,经长久酝酿并数易其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㈥》(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㈥》)即应声出台,内中针对商业贿赂犯罪刑…  相似文献   

15.
在一系列可圈可点的反腐成就中,我们欣喜地注意到,2006年反腐败斗争又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战场,商业贿赂的治理工作成为了本年度反腐败工作一个崭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商业贿赂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经济腐败现象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我国为治理商业贿赂而全面启动的专项斗争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然而,构建于传统的、以“二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作为受贿主体的国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的商业贿赂犯罪控制模式。并未切中商业贿赂犯罪“上游犯罪”之根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一元论”企业角色观为基础,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视角,以作为行贿主体的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为规制重点,提出商业贿赂治理新思路,并以此构建中国反商业贿赂长效机制,可以弥补传统治理商业贿赂思路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引人注目的高层决策 2005年底,从高层传出的信息表明: 商业贿赂的猖獗已到了最后期限。2006 年开始,中央将对商业贿赂进行专项集中治理。从去年底至今年初,高层决策引人注目,中央频频“亮剑”,直指商业贿赂。  相似文献   

18.
治理商业贿赂,首先要正确认定商业贿赂犯罪,这不仅是准确打击商业贿赂犯罪之需要,也是保障人权之要求。受贿犯罪自然是商业贿赂犯罪的核心。受贿犯罪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难以认定的情况,如“什么是公务”、“利益正当与否如何判断”、“受贿故意与谋利目的分离如何处理”,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应然和实然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对治理商业贿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商业贿赂,是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部署的一项重点任务。这是一场“攻坚战”,序幕已拉开,如何将这项工作引向深入,笔者结合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主要特征商业贿赂在某些行业和领域比较突出。商业贿赂行为大都发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如医疗卫生、电信、电力、金融、建筑领域等。这些行业垄断性强,对外交往的业务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商业贿赂的“沃土”,或“重灾区”。不法谋利者通常借商业贿赂对交易行为施加不正当影响,使自己在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在商业贿赂中,行贿主体通常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经营者,也就是那些从事…  相似文献   

20.
2006年,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商业贿赂”被频频曝光,医疗领域的反商业贿赂行为更是倍受舆论媒体关注。其实,在长期的反商业贿赂进程中,我国已在民事、行政、刑事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医疗领域的商业行为进行规范,构建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反商业贿赂法律体系。这些医疗领域商业行为的禁止性法律规定,对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治理商业贿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