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组部部长曾庆红最近指出:现在,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选拔任用干部片面强调才能、重才轻德,忽视对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考察。有的干部“带病”上岗,刚刚提拔到新的领导岗位,群众就反映有严重问题;有的干部犯了错误,一查早  相似文献   

2.
一是数据误区。在当前对干部实绩的定量考评中,有的没有用科学的方法认真核定计算口径、统计口径、价格因素、指标体系等,简单地以快慢、大小、多少论英雄,草率地以"数据=实绩"的公式来评定实绩,从而造成"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不良循环,偏离了干部考察和使用的导向作用。二是绩属误区。有的在实际考评干部中,一方面不注意将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分解,而是集众人之功,填一人之绩,把集体的实绩统归于个人;另一方面,不注意历史地看问题,把本为是前任的潜绩,现在显现出来的效益,简单地归结为现任者的实绩,出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相似文献   

3.
现在拟任干部考察,考察者和反映情况者,大多对被考察对象平时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表现不太在意,认为这是小事情,即使注意到了也不愿讲出来,以为讲出来别人也不在意,反而被认为是抠人家小节。其实,有些小事并不小:比如,有的干部报销市内公出交通费,几乎每次都要多弄出些公交、  相似文献   

4.
干部考核,是选拔干部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环节。如何准确地考核干部,准确地看清一个人,是当前人事、组织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全面科学考核干部过程中,应该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做到“细致观察,见微知著;仔细鉴别,去伪存真;推本溯源,全面了解”,提高考核工作的准确性。 一、细致观察,见微知著。 事物的本质总要通过一定的现象反映出来,有的现象是典型的、鲜明的;有的现象却是隐蔽的、含蓄的,无论多么复杂多变,事物总是有规律的。考察一个干部也是如此,必须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洞悉被考核干部的思想本质。 首先,观察被考察人的言谈。不仅要注意一般的言谈,还要注意言谈话语间的弦外之音;不仅要被动地听、被动的观察,还要选择时机主动调研,在被考察对象没有做好充分  相似文献   

5.
努力提高干部考察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干部考察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在领导干部的个别增补、届中考察、“两委”人选考察、换届考察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民主评议、民主测评、民主推荐、个别谈话等做法。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后,进一步规范了对民主评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考察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在干部考察中,还确实存在着失准、失察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考察时各方面反映不错,但任职后表现一般,思…  相似文献   

6.
一个领导干部表现好坏,不仅体现在工作上,也体现在生活上、学习上,不仅反映在任职时,也反映在任前、任后。因此,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应是全方位的。 一是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在工作图、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有的干部在工作圈一本正经,而在社交圈满口江湖义气、哥儿们义气,在生活圈挥霍浪费,对长辈不孝、对妻子不忠,等等。这些表现,平时都要注意了解掌握。 二是加强任前监督。任前监督关键是要把好选拔关和考察关,把握好民主推荐、考察、酝酿、决定等环节,特别是要把握好考察环节,做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像“快速X光机”一样,准确地透视干部。实行三管齐下:考评,即听群众的口碑;考绩,即看工作实绩;考廉,即查清正廉洁。对思想意识有严重问题,又没有改正的干部,坚决不能提拔使用。要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公开程度,确保选准用好  相似文献   

7.
干部考察工作应进一步扩大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部来源于群众,干部的优劣和是非功过,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但是,作为了解和评价干部德、能、勤、绩重要途径和选拔任用干部工作重要环节的干部考察工作,长期以来,对群众尊重不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开诚布公地对待群众、老老实实地尊重群众、真心诚意地依靠群众,把群众的意愿原原本本地接受下来、全面准确地反映出来、切切实实地转化过来。  1.让群众真正走进干部考察工作  群众难以真正走进干部考察工作的直接障碍是考察过程的神秘化色彩。  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不恰当的保密操作,不仅使干部考察难以听到群众的…  相似文献   

8.
思想病症近年来,个别干部对百姓之事不闻不问,不管不顾,甚至伤民、损民。有的不深入群众,工作脱离实际;有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强迫命令;有的掩盖矛盾,欺上瞒下;有的对群众疾苦熟视无睹,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人用人要注意社会公论。”这一重要规定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但我们时常听到组织人事部门同志反映,有些人在考察中德才表现、工作实绩都不错,民意测验较差,得不到社会公认,因而难以提拔重用。苏北某市去年年终干部考核,有20多名作风泼辣,实绩显著的干部,因民意测评较差,没有得到重用,有的还被调整了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实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体现和综合反映,也是考察和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对领导干部实绩的考察不能仅仅停留在就政绩论德才的层面,必须对实绩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干部社交圈,是相对于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而言的,主要是指干部在“八小时”以外、家庭成员以外频繁交往的群体。干部与什么样的人交往以及如何交往,通常是其人品素质的反映。干部的社交圈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相互交流常常能起到思想互助、增长见识、加深友谊的作用,对干部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一定的益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有的社交圈公款消费严重,已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温床。极少数社交圈成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甚至带有黑社会性质。在社交圈内,有的干部只讲哥们义气,不讲政策纪律,拿原则做交易,有的因为交友…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参加过许多干部、人事考察考核,常听到对考察对象这样的评价:该同志口才好,是个人才、这人能说会道,有交际能力,可以重用……其结果是,有的人尽管人品、工作能力都不  相似文献   

13.
黄达明 《现代领导》2008,(11):28-28
当前,在干部教育管理中,“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传统观念仍相当普遍,有的领导往往只重视干部考察选拔,而忽视在干部长期教育管理上做文章。实践证明,发展越是处于关键时期,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就显得越为重要而紧迫。  相似文献   

14.
政绩本来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反映。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陷入了“政绩误区”,如有的脱离实际,违背经济规律,乱铺摊子,搞“泡沫政绩”;有的信奉“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那一套,玩数字游戏、文字游戏;有的投机取巧,什么工作容易出“政绩”,就干什么。要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须创新干部政绩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当前人事改革的关键当前人事工作方面改革的关键、重点或中心环节是什么呢?有多种不同的意见。例如有的同志认为人才使用制度是重点;有的认为培训、考察、使用、监督是重点群;有的认为聘任制或考任制是重点;有的认为领导干部是重点;有的认为改革观念是重点;有的认为管理制度是重点;也有认为体制是重点。这些不同意见反映了人事工作的各个有关环节都具有重要性,也反映了看问题的角度的多样性。更反映了人事工作改革的艰  相似文献   

16.
与统一战线成员交流、对话、谈心是统战工作者常用的工作方式之一。有的人讲出的话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但有的人虽讲得口干舌燥,却并不能使人受到感染和触动。这与统战干部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是否掌握了语言的艺术有很大关系。 统战干部的语言艺术也直接反映其政策水  相似文献   

17.
“不足之处”的不足金连成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不足之处,是干部考察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干部的优点和长处当然要充分肯定,而且要说够。对于干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也要如实反映,否则,就很容易造成用人的失误。事实上,选拔任用干部的依据不仅仅是优点和长处,也包...  相似文献   

18.
一些干部违纪违法 ,其问题决不是一天形成的 ,组织上为何没能及时察觉和发现呢?这些带“病”的干部为何在仕途上还一路绿灯呢?这充分暴露了我们在干部考察中还存在一些疏漏。我们要认真吸取教训 ,切实加强对干部的问题的考察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当前一些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难发现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上看 ,有的干部的违纪违法问题具有蒙蔽性、隐蔽性、保护性 ,一般情况下组织上难以发现。蒙蔽性。一般说来 ,有违纪违法问题的干部善于做表面文章。在工作圈里 ,他们也许表现得十分出色 ,再加上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宣传工具为自己树形象…  相似文献   

19.
改进和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要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标准。这是提高干部考察准确性,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前提和基础。从实践中选拔干部,就如同在竞技场上竞赛,没有竞赛规则分不出高低:竞赛规则不公正合理,也不能正确地分出高低。比如,在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干部,他们付出同样的努力,甚至加倍的努力,但在一段时期内,工作实绩也会不如经济基础好、地理位置优越地区的干部。如果在考察中,不具体地看干部的自身素质和主观努力,不深入分析干部所处的不同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而用笼统、简单的标准去衡量不同地区的干部,…  相似文献   

20.
全面准确地考察一个干部,不仅要看其主流,也要看细节;既要尊重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意见,又不能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如果考察组只注重倾听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意见而忽略了少数人的意见,就很容易遗漏某些最能反映干部真实面貌的有价值的内容。一些考察鉴定为“优秀”后被委以重任的干部,提拔不久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