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椿桦 《政府法制》2009,(20):43-43
河南固始县2008年公选的12名乡长大多是当地官员子弟,让人感觉有“继承”之嫌。固始县委组织部部长周辉回应媒体采访时反问:“公选符合程序,难道官员之后就无权当选吗?”判断官员之后当官是否合理,关键要看其官位是怎么“选”出来的。很多国家都出现过“父子总统”、“官员世家”什么的,但由于他们经受了选民的检验,  相似文献   

2.
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夺定天下后,汲取前朝腐败堕落,朝廷颠覆的教训,决心厉行峻法治理官吏,为此设置了诸多弹劾监督官员的机构和制度,使得不少朝臣都恭恭敬敬,不敢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尽管如此可还是有不少官员管不住自己贪欲泛滥的心,前腐后继地走向了断头台。无奈与困惑的朱元璋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吾欲除贪官污吏,奈何朝杀而暮犯?”他的话意思很明了:我想把一切贪官污吏都除掉,但早晨刚杀掉一批,晚上又冒出一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困扰着朱元璋的官员腐败问题,今天我们同样遇到。  相似文献   

3.
在腐败中升迁,在升迁中腐败,成了近年部分落马高官不同履历中的共同“印记”。面对官场“边腐边升”症,人们不禁要问:谁为这些腐败官员打开了升迁之门?谁纵容了这些官员在升迁中继续腐败?  相似文献   

4.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副广为传播的楹联,表明要真实考察官员的“政声”,需有一定的时空条件。“政声”,为什么要在“人去后”识别呢?这是因为,当官员在位时,手握支配属下的权力,人们不免心存顾虑,不敢直言评价,往往是“栽花多,挑刺少”,只有当官员离任后,才敢发出真实的声音。至于要在“闲谈中”方能很好地显示“民意”,则是由于“闲谈”是最无拘束的,人们的看法能够得到最自由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把“民肥官瘦”还是“官肥民瘦”当作衡量一个官员廉洁与否的基本标准,大致不会有什么错。现实中,为什么“脑满肠肥”的官员给面有菜色的群众做廉洁报告,效果总是不佳?其症结在哪里?笔者曾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加拿大某市有一个沿袭数百年的惯例,每一届市长上任时都要称称体重,离任时再称称体重。如果几年市长下来,城市“涛声依旧”,自己却体重大增,吃成“万元肚”,就会引起舆论大哗,公众一片指责。诚然,如此评价一个官员,不免机械武断,但细细思量也不无道理。当个十万上百万人口城市的市长,日理万机,殚精竭虑,昼…  相似文献   

6.
张蕾 《政府法制》2009,(14):36-37
小偷爱偷当官的,云南省盈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排家失窃80万元现金案就是最近的例子。一个官员家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现金?盗窃案迅速告破,为什么当地有关部门和事主本人却表现得那么“低调”?惹得人们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7.
高荣伟 《政府法制》2014,(12):31-31
“官邸制”,是一种官员住房制度,在西方圆家已经普遍采用,且已实施多年。官邸,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在任期内提供的住所,官员本人没有产权。如美国白宫、法国爱丽舍宫和英国唐宁街10号、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等都是典型的官邸。  相似文献   

8.
植群 《中国律师》2002,(10):67-67
官员和商人都是古老的职业,在中国少说也有几千年历史。官员的活动范围和空间是为官场,商人经商做生意的地方是为商场。官场有官场的规矩,商场有商场的规律,本无必要把两者拉在一起。但笔者最近听到一种说法,叫“官场如商场”,这个提法颇值得推敲。持此论者的理由是:现在的官场和商场联系紧密,官商结合,亦官亦商,区别不大:官员和商人都以发财为目的,商人做买卖,官员也做买卖,只不过商人买卖的是商品,官员买卖的是权力和职位。君不见,有一官员说过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君不见,用钱买官已屡见不鲜?言之者…  相似文献   

9.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故事:一只青蛙从洼地里潮湿的家蹦了出来,大声对所有的野兽宣称:“我是一个医术高明、能治百病、博学多才的医生!”一只狐狸问他:“你连自己的跛足和起皱的皮都不能治,怎么能给别人治病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病人”给人治“病”,别人是不会接受的。同时,“病人”也根本不可能给人治好“病”。然而现实中却不乏类似“青蛙”这样的人,他们本身是“病人”,却处处以“医生”自居,要给别人治“病”。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有一句最为人称道的廉政格言。他说,“钱”是什么?“钱”就是两个持“戈”的士兵守…  相似文献   

10.
贪官与情人,几乎成了一对畸型的双胞胎,大多贪官不是金屋藏娇包养“二奶”,便是风流成性,情人一串。据有关人士透露,近年来查处的部级以上领导干部受贿案中,几乎每人都有情妇。在广州、深圳等地查处的 102起官员贪污受贿案件中,被查处的官员几乎都包养了“二奶”。那么,这些“情人”是冲着什么与贪官们勾搭到一起的呢? 一场场可耻的交易   美貌赢得“经济效益”。这是权色交易中的普遍现象,一些人用美色巴结官员,是为了利用官员手中的权力产生“经济效益”。成克杰案便是典型一例。成克杰与李平 1992年勾搭在一起后,李平便利…  相似文献   

11.
《法制与社会》2011,(9):1-1
据《中国青年报》载:成都城乡统筹试水工作被当地官员称为“千头万绪”。在7年改革探索中,成都提供了哪些经验?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时,如何进一步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攻坚”?成都市副市长孙平是这样对农民阐释改革的概念的:改革就是“我要拿走你的土地,你可以找我拼命”!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无官一身轻”。这乌纱帽一卸,轻松的不仅是身体,连嘴巴也可以跟着“开禁”了。近年来,相继有官员在退休或即将退休之时突然开口说“真话”,目标直指不为民众所知的“黑幕”话题,在社会上引起强烈震动——为什么官员们在任期内不敢做声,非要等到退休之后才敢“勇敢一把”不可?这背后是机制的问题还是官员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汤拥华 《检察风云》2012,(14):16-17
【一家之言】中国历来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现在的流行趋势则是‘牡而优则学”,官员读博已成常态。前段时间,清华大学“论文博士”事件引发网民热议。议论的焦点,一是官员如此轻松地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应该?二是何谓“论文博士”?不需要上课,仅仅完成论文答辩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4.
陈先义 《中国监察》2011,(12):63-63
新年伊始,某县提出了一条“治县新政”,即要用孝道来考核干部。“新政”规定,辖属科局官员如果要作为预提后备干部,必须持有其父母或公婆的“德孝意见证明书”,无德不孝者一律不允许提拔使用。为何实施此新政,他们阐述得很清楚:“一个连父母都不孝顺的人,怎么能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任呢?对不孝顺父母的干部不能作后备干部考虑。”  相似文献   

15.
张景祥身上的谜团一直让人无法开解。 官员?文人?他两者兼具,身份是司法局长和西部作家,这个“秀才”和“兵”的特质怎么会在一个人身上集中体现呢?  相似文献   

16.
笔者曾参加过一个反腐专题调查,据一些地方和部门反映,时下有些官员很热衷于“傍情人”,以有“情人”为荣,甚至攀比其年轻、相靓,将此视为有板眼有本事的表现。某官员在一次同僚聚餐中津津乐道“情人”时,仗着酒性嚷嚷道:“下回,咱们都把情人带来瞧瞧,看谁的情人像西施,谁的像五八怪……” 有人说,官员“傍情人”是反腐中一种“新动向”。其实,这又有何“新”可言呢?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官员诸如“皇城脚下”的陈希同、王宝森,“海南巨贪”戚火贵,“湘南烟王”黄大康,风流成性的孟庆平,以及女性贪官如河南的副市长陈桂玲…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各个王朝对官员的私生活,即个人生活,一般都要予以密切注视。不仅对官员的“公德”,而且对其“私德”,即个人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实行严密监管。典型一例:明太祖朱元璋对“文臣之首”宋濂在家跟谁喝酒,都讲了什么,了如指掌。不但如此,宋濂退休以后,在老家干什么,跟什么人往来,是否“本分”,  相似文献   

18.
“何为‘家’?一个家不仅仅里面要有人住,更要设施齐全,让住进去的人感觉舒心。”省十一届人大代表、阜阳颍东区河东街道办事处訾营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主任郝云波谈到“留守儿童之家”,一直强调在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实用为基础,充分发挥“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翟峰 《法治与社会》2010,(11):20-21
近日,广东省徐闻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委组织部对实权部门的领导进行考评,结果6人“不称职”被县委免职。对于此次“意外”发挥作用。当地人大的官员都感到“没想到”。这种“意外”也说明当前人大监督形式大过于实效。能否让人大的有效监督从“意外”回归“常态”?  相似文献   

20.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呙”。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