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的原初含义之一是“道路”,道路又可以引申为行走的意思,所谓“道,行之而成”。道又有言说之意,并体现为真理。与之相联系,道的追寻内在地包含言和行、知和行的关系。无论是言说,抑或真理,都有如何具体落实和践行的问题。道所内含的如上含义,同时也规定了理想人格的存在方式:人格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总是内在地指向知和行、言和行的统一。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这是中国文化所反复强调的,这种观念同时也是“为道”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20,(7)
冯契的理想人格思想,即"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对先秦以来中国传统哲学的"成人之道"以及近代培养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他批判性的吸取其精华,以他的自由理论思想为基础建立一套培养新人的学说——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论。这种理想人格既重视个人的自愿,又强调道德的自觉,既强调个性自由,又注重意识的明觉,使理论化为德性,反映了知、情、意的结合和真、善、美的统一。他的理想人格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统一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自觉原则与自愿原则、个性解放与明觉意志三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3.
薛居英  张文彩 《学理论》2012,(18):279-280
道德人格是由社会价值目标、价值原则和道德责任心所构成的统一体,是具有稳定性和确定性的内在价值原则和价值观念主体所具有的,在社会与个人、内与外、知与行相统一的内在精神及其所反映出的外在行为、气质、性格、风度等特征的总和。教师的道德人格可在学生中产生树标垂范效应,是使学生形成人格认同、促进道德"内化"的前提,可在学生中产生美育作用,也是弘扬时代文明精神的力量,同时还有调节自身行为、完善自身人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理想人格的建构,实质是在日常伦理生活中探索成人之道,是对个体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深入追问。孟子对居仁由义的君子、浩然正气的大丈夫以及人伦之至的圣人形象的描绘,呈现了理想人格的基本样貌。理想人格是自由且独立人格的典范,也是道德人格的集中体现,内蕴感知是非的道德认知、推己及人的道德情感、坚毅不屈的道德意志、人皆尧舜的道德信念和达济天下的道德行为,是塑造青年人格形象的精神内核。新时代青年应在实践中涵育道德人格,以成就个体德性的道德自觉、成己达人的道德觉悟、担当大任的道德抱负,为社会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己力。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光辉典范。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伟大的认识工具。五十年来,它象光芒万丈的灯塔,照跃着人们认识真理的广阔道路,它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国际影响,而且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其现实意义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靖 《学理论》2012,(35):41-42
王阳明是继陆九渊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心为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进路不同的心学思想。用当代的哲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的含义主要为情感、意志、观念等,再将外在伦理规范内化到心中,使道德主体自我立法,表达一个道德主体的观点。王阳明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再通过"致"的功夫使主体先天潜在的良知成为"明觉之知",为道德法则源于主体自身建立了理论基础,"致良知"三字成为他一生学问的精髓,既涵盖了本体又包括了功夫,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所以良知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主体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心外无理(心即理)确证了这个道德主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力量不是单一力量,而是各种力量的合力。它主要依靠哪些力量来实现其威力呢?我们在实践中体会较深的有以下8种力量:1、真理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坚持真理、宣传真理,依靠真理来辨别谬误、统一意志,与错误思想作斗争。2、人格的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崇高的人格就是无声的力量。3、感  相似文献   

8.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 ,人格是统摄了人的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并在人的感性活动中呈现的“价值生命” ,它是由真实我、现实我、理想我所构成的多重复合体。理想人格是自由自觉的人格 ,是自觉为“人”的人格。马克思主义认为 ,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是统一的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是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9.
蔡志军 《学理论》2023,(3):36-39
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态智慧尤为典型地体现在儒家的君子理想人格上。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核心特质包括:中庸之道、忠恕之理、慎独之境、素位之规、重义之选。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心态智慧主要体现为:反求诸己,平和自知;安贫乐道,自强不息;中道而行,和而不同;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心态智慧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人与人和气共赢的智慧;人与自身和悦共处的智慧。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理想人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正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自觉地认识并追求和确立与之相应的社会理想人格是其一个重要课题。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之理想人格既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 ,也与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生活基本范式相应。这是独立型人格的高级社会表现形式自立人格的中间态 ,谓自主性自立人格。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们对真理、知识的一些误解,通过总结西方关于真理、知识的理论,试图对知性之真、实践之真和绝对之真等西方称作真理的形式做一简单的反思,粗略地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遵循的原理和检验的标准等。知性知识可分为分析的知识和综合的知识两类;它们分别遵循着同一律和综合的原理;分析的知识需要逻辑的证明,例如三段论证明;综合的知识由于是从感性出发的,所以需要落脚到感性的实证。证明和实证,构成知性知识确立的两种标准。按照这两种标准知识确立起来,即为知性之真。实践之知所遵循的是(相对)必然性的原理;它们之所以为真的标准是现实性,即实践之知的成功实现。按照这种标准将实践之知确立起来,即为实践之真。绝对之知是关于物本身的知识。它以绝对必然性作为成真之原理,它的标准就是绝对自身在发展中实现自身的现实性。在绝对必然性中将绝对之知确立起来,即为绝对之真。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卮言是传达主体悟道的体道式隐喻。本文的主旨在于探索庄子如何以卮言去描述“真人”的人生境界。“真人”是超越了人生困境展示人生真理的理想人格。卮言所描述的是一种生存气象。同时,这种隐喻描述又是情感现象学意义上的表情式描述。因而,卮言要求扎根具体的生活世界,指向道的整体视域。卮言的意义就在这活生生的体悟过程中产生。(一)别无选择的人生困境庄子人生哲学是建立在他的自然哲学之上的。在哲学上,往往是宇宙观决定人生观,人生观与宇宙观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是第一个全面地和较早地思索了人的境遇、…  相似文献   

13.
孔子是中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想人格学说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博大的胸怀.以孔子的理想人格为研究对象,从孔子理想人格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成为可能的内在根据以及理想人格的修养工夫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任万明  赵征 《学理论》2009,(27):96-97
戴震他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意见之理的探究和批判。在戴震看来,阻碍人们获得理义和真理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即“私”和“蔽”。“私”乃是“欲之失”,“蔽”乃是“知之失”。为了避免和克服“以己之意见”为理,达到“心之所同然”的理义,就必须“去私”、“解蔽”。“去私”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解蔽”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相似文献   

15.
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琴 《瞭望》2000,(26)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好坏,取决于多种复杂因素, 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形象和素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未有不能正身而能正人者也。许多地方班子团结,人心思进,局面喜人,不用说,一定是有一个重“身教”甚于重“言传”的领导集体,特别是有一个群众信服的一把手。他们信奉“行之以躬,不言而信”的朴素真理,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所宣传的思想信念、道德主张,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环节,做到了“知”与“行”、信仰、信念、信心、信任的高度统一。而在一些思想政治工作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和单位,往往是主要领…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当前在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作者从党的建设的角度出发,理 论联系实际,把党的建设的目标与“三讲”的精神实质辩证地统一起来,认为“三讲”就是主观与 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别于其他经营者或企业家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他不仅是一个能够谋取企业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同时还必须是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能够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政治人”,是“经济人”与“政治人”的统一。国企经营者的“人格二重性”来源于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的“人格二重性”,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27)
道法自然是中华文化之根,形而上思维是中华智慧之髓,道生一是中华宇宙观之魂。阐释"三生万物"宇宙图景,揭示宇宙内在的同一性统一性,对提升中华文化自信力、凝聚力、影响力,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紧迫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宇宙的同一性统一性有三重境界: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存在之道和存在之为存在之道的同一统一。宇宙的一切皆有空时自然形态,一切皆遵循空时对应法则和空间决定论三定律。宇宙万物之间的空间异同决定时间异同、时空异同,从而主宰、统驭宇宙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一年,文坛也还算热闹,有不少新鲜可议的事情,诸如顾城杀妻之类。然而要论层次之高,又当以关于“人文精神”的探讨为最。此事虽属形而上,然而或多或少,或迟或早地与人世间琐碎细散的形而下的事物有关。议论的焦点是“我们所从事的人文学术今天已不止是‘不景气’,而是陷入了根本危机”;“人文学术内在生命力正在枯竭”。什么是“内在生命力”呢?“实际上人文精神是一切人文学术的内在基础和根据。正是由于人文精神意识的逐渐淡薄乃至消失,使得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失去了内在的支撑和动力,使得终极关怀远不如现金关怀那么激动人…  相似文献   

20.
“人的观念”的演变,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生成同频共振,为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进阶锻造了观念机理,也为审察和揭橥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规律特质提供了全新视角。社会存在为社会意识提供客观事实和理性真理的确证,社会意识为社会存在奠定观念上的合理性和解释力。“解除观念束缚、鼓励思想解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必不可少的先导环节,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进程中把握观念变革,实现了观念转型和社会变革的耦合统一,使国家的现代化与人的观念的现代化保持内在一致性,人的观念的推陈出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激活精神动力、奠定思想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