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作为审判案件的组织形式,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地位如何?现行的《人民法院组织法》(下称《组织法》)虽然没有直接给出明确规定,但在我国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早已形成了两者低与高、服从与被服从的法律地位和关系。这种法律地位和关系,随着《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的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和《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1999年-2003年)第二十二条“审判委员会作为法院内部最高审判组织”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合议庭工作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第十二条的职责划分,  相似文献   

2.
林积薰 《特区法坛》2004,(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6年3月17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最高人民法院又于1998年9月2日对执行新的刑诉法若干问题作了解释。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审判方式作了重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刑事审判工作改革受到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领域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些粗浅看法。一、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我国刑事审判工作改革应当是1996年3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的刑事审判工作的改革。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范围,应当包括审判组织、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以及相应的起诉、辩护、证据等有关审判制度;其中,第一审公诉案件审判方式的改革是刑事审判工作改革的重点内容。在刑事审判工作改革中,对于《刑事诉讼法》有明确具体而又正确的法律规定,应…  相似文献   

4.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合议庭由院长或者庭长指定审判员一人担任审判长。院长或者庭长参加审判案件的时候,自己担任审判长。”《刑事诉讼法》第147条第六款、《民事诉讼法》第42条也作出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相同的规定。这就说明审判长不是一个固定的职称,而是根据审判案件的需要在组成合议庭时由院长或庭长临时指定其中一名审判人员担任的职务。因此,审判长是相对于合议庭而存在,它是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判案件时负责组织庭前、庭审和案件评议等活动的审判人员。根据我国三大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审判长的主要职责是。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第23条规定:“上级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审判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下级人民法院认为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可以请求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与此相对应,《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14条也对级别管辖进行了规定。级别管辖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上级司法机关向下级司法机关移送管辖,  相似文献   

6.
《法学》1991,(10)
《人民法院组织法》第1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合议制。除一审部分简单民事案件、轻微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外,其余都由合议庭进行审判。在第11条中又规定了审判委员会任务之一是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是什么关系,合议庭对具体案件的处理意见与审判委员会不一致时该怎么判决,《人民法院组织法》中没有说明。只有在《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试行)》“审判组织”这一章中作了规定,即“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必须)执行”。审判实践中都是根据这个规定,按照审判委员会多数人的  相似文献   

7.
喻海松 《人民司法》2013,(11):25-30
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是刑事审判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基础环节。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法释〔2012〕21号,以下简称《解释》)第九章"公诉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在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98年解释》)的基础上,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受理与庭前准备、宣布开庭与法庭  相似文献   

8.
宋峻 《法学研究》1982,(4):35-41
《法学研究》一九八一年第六期,发表了吴家麟同志的《论证据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吴文从法学、哲学和逻辑学的角度,探讨了刑事诉讼法上规定的证据的性质,提出了发人深思的见解。比如,把审判过程和逻辑证明联系起来,自觉地应用逻辑于审判实践,这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8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上诉不加刑作为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在法学界和司法界是公认的。其根据就是《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的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  相似文献   

10.
正2012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规定:"在开庭以前,审判人员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这标志着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庭前会议制度正式得到确认。一、庭前会议的内涵及特征根据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第182条第2款的相关规定,庭前会议的概念可以界定为:公诉机关起诉后,  相似文献   

11.
《天津检察》2007,(2):68-68
为确保死刑案件审判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审判实践,现就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的若干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期限,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诉讼案件从立案侦查、起诉到审判的全过程所需要的一定期间。由于刑事诉讼一方面要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侦查、起诉、审判,另一方面又要区别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不同形式和强度的强制措施,因而刑事诉讼期限既关系到及时正确地打击犯罪以发挥刑事诉讼的最佳效果,又关系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保护,也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因而是一个不应被忽视、更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刑诉法))第75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法院于 2000年 1月 31日向全国各级法院下达了《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下称“若干规定”)此“若干规定”出台后,在全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从法院内部反馈的意见是普遍叫好,而作为律师,对此“若干规定”,我们却有不同的看法,鉴于此“若干规定”已严重违反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67条第6款关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工作之规定,同时,依据该法第67条第4款,特向上级反映,请求解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关于审判人员回避…  相似文献   

14.
健全证人到庭制度的思考周川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现行的刑事案件审判方式进行了改革,即实行“控辩式”庭审。“控辩式”庭审的一大特点是审判主张证据的“直接、言词”原...  相似文献   

15.
《法学》1991,(3)
《法学》1990年第10期发表的《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案件裁判书应由审判委员署名》一文,认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裁判书应由参加讨论决定的审判委员会各委员署名。笔者持不同意见。首先,审判委员会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判组织形式,它不直接审判案件,只对经合议庭审理的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进行讨论或作出决定。其次,《刑事诉讼法》第107条规定,“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即合议庭必须服从审判委员会的意见,当然审判委员会的意见就是合议庭的意见。第三,合议庭组成人员在裁判文书上署名并不代表  相似文献   

16.
自侦案件的补充侦查赵方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1款、第2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审判所必要的证据材料。”“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我们知...  相似文献   

17.
公开审判原则作为三大诉讼法的一项共有的基本原则,在《宪法》中已经有所体现: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刑事诉讼法》也在第11条中加以确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由此可见审判公开原则在我国诉讼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十一条也明确规定了对采用刑讯逼供、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十九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第一审判决生效后,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见,当事人在刑事案件中遭受侵害,可以在刑事审判中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也可以另案提起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本质上仍然是民事诉讼,既然民事诉讼中允许精神赔偿,附带民事诉讼中也应当允许精神赔偿。  相似文献   

20.
试述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运作的若干问题●傅为高现行《刑事诉讼法》以专节规定了简易程序。为了加深对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理解,以利于在审判实践中正确适用,本文试就刑事诉讼简易程序运作中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一、刑事简易程序适用范围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