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提升政府公信力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2.
公信力,《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使公众信任的力量。政府公信力是政府依赖于社会成员对普遍性的行为规范和网络的认可而赋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会秩序。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也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我将以下从影响政府公信力的要素和认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来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关于政府信任的思考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任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维持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理性的政府应该选择与公众建立良好的政治互动关系。就政府信任的生成而言,政府信任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就政府信任的价值而言,政府信任具有重要的政治功效。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体现着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和信任程度。但调查发现,我国政府公信力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行政制度的不完善、信息公开不透明、管理或监督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因此,要提高政府公信力,必须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公开制度、贯彻落实管理监督工作等。  相似文献   

5.
公安工作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密切相关。风险社会背景下,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社会信任与政府信任面临挑战,社会信任类型、政府信任度、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等变化对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产生重要影响,而这一时期信任建构成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基石。提升公信力是公安机关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核心路径。以信任建构为基础的转型时期公安机关群众工作要在"亲民、合法、服务"理念基础上,完善契约型与合作型信任关系,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服务群众机制、工作新路径、思想工作方法及群众参与模式等,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新路径实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政府公信力主要是指人们对政府决策、行为等的信任、尊重、认同和自觉自愿的践行,包含政府的领导力和动员力,政府塑造公众信心的能力和政府的回应能力三方面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济南市采取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途径和措施,有利于政府与公众良好互动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凝聚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反映出社会广大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它既是政府赢得社会公众信任的一种能力,同时也折射出政府对社会影响力、感召力的大小和执政能力的强弱。政府公信力依赖于社会公众对普适性的行政律令的认可、信任和对政府履职绩效的评价,在生成机制的横向上主要包括决策公信、行为公信、程序公信和绩效公信四个方面;而在纵向上则沿着"计算型摇→摇了解型摇→摇认同型"的路径依次发展上升。  相似文献   

8.
公安执法公信力是指其在日常的执法过程中所获得的被公众所信任的一种能力。在普通民众眼里,公安执法公信力是公安通过其执法活动被公众所信赖,所尊重的一种体现。它表现了公众对公安合理正常执法的心理价值认同。然而,当今社会却出现了公安执法公信力下降甚至缺失的问题,因此,文章主要分析公安执法公信力缺失问题原因,以及提出简要措施,以能够为促进公安执法公信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公信力流失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公信力,简单地说就是政府获取公众信任的能力,是政府依据自身的信用所获得的社会公众的信任度。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公信力却普遍面临下降的危机,公然违约、失信于民,甚至滥用公权、弄虚作假、欺上瞄下等现象屡屡发生,严重伤害了人民的感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造成政府公信力较大规模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任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一种良性互动的政治关系,政府信任不仅影响政府自身的效率,对社会经济发展、法治建设和社会伦理都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政府在与民众的信任关系方面还存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问题。要重建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就要从营造诚信环境、转变治理观念、建立民主行政、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和完善监督机制五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公众的"政府的话你也信?"是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的表现。在分析公众不信任地方政府已经成为一种认知常态和普遍形成归责于政府的习惯的基础上,指出"官方舆论"与"草根舆论"的话语交锋中政府话语权危机、政府与公众之间互动沟通不足的原因,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在"塔西佗陷阱"中的自我救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也是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应对危机、提升公众信任,是政府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政府公信力研究应致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提高政府公信力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在加强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社会治理职能,重塑政府形象,营造政府和公众共同治理社会的和谐局面。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出发,认为以信任、合作、规范、社会参与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资本能够有助于形成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针对政府公信力的研究现状,利用社会资本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持久的信任关系和互惠网络。  相似文献   

14.
警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重要力量,因其特殊的职责与宗旨,警察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尤为密切,很多工作都需要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警察信任体现的是民众对警察的态度,是衡量警民关系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安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部分公众对警察产生了信任危机,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面临质疑、不配合、投诉甚至暴力抗法的事件有所增加。为了重塑警察公信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需要通过优化宣传方法、改进工作方式、优化政府部门工作机制等路径,以有效化解警察信任危机的现实困境,维护警察的执法权威。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的概念源于英文词汇Accountability,是主体(公众)对于客体信用的期望,客体赢得主体信任的主客体之间互相作用的关系概念。信用和信任在公信力这一关系体中表现为相辅相成的逻辑关系:信用是客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且这种属性是在与主体的交往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信任犹如一个控制行为发生的阀门,  相似文献   

16.
警察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警察执法行为的过程与结果在认知与评判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信任和尊重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和信任关系。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民众误读为似乎警察无所不能、警察权行使的边缘化、警察参与非警务活动.模糊了警察权的边界和职责、警察执法方式的偏差、警察职务犯罪案件的频发等因素会对警察执法公信力造成影响。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损害了政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使公众失去对法律的信仰,损害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面对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要坦然面对,缩减与消除引发警察执法公信力危机的诱因,恪守公正、规范执法的职业操守.通过事先、事中、事后的应对措施,将危机隐患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弱化或降低其对警察执法公信力的桶窖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的语境下,"距离悖论"问题广泛存在,即公众对地方政府的信任高于中央政府;相较于西方,中国公众对政府的信任随着行政层级的降低而降低,即存在所谓的"塔西佗陷阱"。公众对基层政府的低信任度,不仅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达到善治的目的,而且会增加改革的成本,增加改革被拖延或终止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吸收公民参与治理活动,监督治理进程,了解治理信息,分享治理成果,是修复信任障碍的有效路径。为此地方政府亟需通过公民参与,提高公民政府治理的制度信任、情感信任、过程信任和理性信任。  相似文献   

18.
社会谣言本身具有可信因素是其传播的内在因素,公众与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其传播的根本原因,信谣和传谣成为公众的情绪宣泄方式是其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政府、专家及媒体公信力降低是其传播的深层根源,多样化的传播路径是其传播的技术因素。社会谣言是民意的非理性表达,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众对社会公平的期待。面对建构社会理性、保证社会公平、维持社会稳定、提升社会信任、引导社会舆论、重建社会价值观这些新课题,政府应从创新社会管理入手,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信用监督约束和惩罚机制,强化技术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涉警网络舆情频发,对伦理道德、传统文化、政府的公信力等造成了冲击。公民法治意识的觉醒是网络舆情形成的内在动因;警察执法不公或瑕疵是涉警网络舆情高发的主因。在舆情发展的进程中,网民质疑政府公信力的倾向性明显;网民对知情权的诉求强烈。公安机关要通过透明、公平公正执法,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增强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一旦发生涉警网络舆情,公安机关应以合作而非对抗的理念疏导舆情,迅速发表案件事实,有效缓解舆论压力,引导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信力反映着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打造诚信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对于提高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保证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进而推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切实推进诚信政府建设,不断推行政务信息公开,努力提高政府的回应能力,不断满足社会公众的各种需求,提升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