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社会管理创新就是通过理念创新逐步创造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自由与发展。(一)社会管理创新与创造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本身不会自动产生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所需要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上的理论创新,而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创新.本文从"主体"、"内容"和"进程"三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期对人们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和理解科学发展观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10)
有关科技创新效应的观点和见解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既论述了科技创新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又分析了科技创新成果的资本主义应用对于工人生活水平、身体健康、智力发展等方面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还指出了科技创新活动的连锁效应。  相似文献   

4.
杨亚利 《理论导刊》2007,1(8):37-39
中华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对创新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怀疑和否定是创新的首要前提;实事求是是创新的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创新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6,(8)
创新驱动发展强调科技与经济的融合,是全面的、发展的创新,人的知识和智力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党的十八大明确了创新驱动战略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但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面临体制创新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和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加快体制创新,提升创新主体的自主创新性,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密度,才能有力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个全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布局,是发展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理论;全面依法治国,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保障理论;全面从严治党,发展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理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制度的不断创新。制度创新要处理好制度共性和国情特殊性的关系,处理好制度创新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和与操作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创新活动离不开非理性支持,非理性的思维因素和行为特征都对创新活动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面对知识经济条 件下人的非理性能力滞后,理性与非理性结构失衡的严峻现实,我们应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和完善人的本质力量,以推 动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党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创新的崭新成果,既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既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又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理论一脉相承;既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又对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党自身的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创新发展的实质是人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在人的能力体系中,创新能力居于核心地位。创新发展与人的创新能力是辩证的统一,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表征,相互促进,其中,人的创新能力构成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而人是生产力的主体方面,因此,人的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动力的关键因素。人的创新发展既是创新发展的目的,也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因此,创新发展要求加强人的创新能力建设。人的创新能力建设包括主体建设和环境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能力建设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能力建设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启示,是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思维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能力建设,就是为了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而展开的开发人的潜能,增强人的能力和充分发挥人的能力的教育、培养、配置、使用、管理和激励的活动和过程.围绕培养和提高人的创造能力,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和管理,实现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建立能力运行机制,塑造能力人,营造能力型组织和能力型社会,是当前我国进行能力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中学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语文学科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中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扎实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价值彰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统仁 《理论探讨》2005,1(5):13-16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科学的完整的概念,是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及其互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使其具有了新的时代意蕴和理论创新内容及其价值定位,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空前未有的现实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同时,人的全面发展也不断彰显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发展个性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人的创新活动与人的个性密切相关,发展个性,肯定人的主体性,强化人的独特性,提升人的自主性,建构个性的完整统一性,是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突破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5.
李宝玉 《理论探索》2005,3(6):26-28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了新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正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我们站在新的历史发展方位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作出了战略部署。1.经济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第一,创新发展是驱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要素。实现创新发展,首先要有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教育,因此,在教育领  相似文献   

17.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系统的良性发展,建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有效治理的一系列过程。在社会管理方式不断创新的今天,各地反腐倡廉建设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和手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一些让人感觉流于形式,力量单一、薄弱,未能形成社会反腐合力。针对此种情况,今后应该选择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弘扬全民廉洁道德、抑制贿赂腐败犯罪三位一体的反腐倡廉路径,从理念的更新、主体的拓展、手段的多元化、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健全等多个渠道,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18.
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应充分发挥科技之力,而科技之力的充分发挥则以科技创新为基本进路。科技创新是美好生活需要生成的前提和实现路径。科技创新以人民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路径,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总目标,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价值指向,构成推动和引领美好生活的第一动力。在美好生活视域中,科技之力呈现出强大的正能量,是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杠杆”。由于创新文化不发达,我国科技之力尚处于“发轫”之际,呈现出大而不强的特点,严重制约着美好生活的实现。因此,只有倡导创新文化,从培育科学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理念、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造就一支高精尖科技人才队伍等方面着手,锻铸科技之力,才能充分彰显美好生活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9.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内蕴。社会治理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在地促成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现和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通过其自身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由抽象的可能变为现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在互动中得到相互提升和超越。深入探讨两者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深化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有助于保障和促进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认识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文化创新”与“小康社会”作为一对理论范畴,有着极为紧密的理论关联:一方面,文化创新是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实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亟待建立一种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创新模式。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社会加速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理性地反思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成败得失,运用现代化的理论视野来考评“文化创新”与“小康社会”的理论关联,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