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武 《党史博采》2005,(6):129-131
如何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命运的大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上,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一条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平相处的新阶段.在新时期,深化邓小平“两制关系“理论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六五”计划胜利完成和“七五”计划首战告捷的大好形势下,如何实现国民经济长期的稳定增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稳定增长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目标按照传统的经济概念,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在增长过程中的差别状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是不稳定的或不够稳定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是稳定的或基本稳定的。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具体表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终将后来居上、赶超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据。  相似文献   

3.
十四届六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这是一个带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历史课题。一、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题中之义第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无情地批判资本主义,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畸型发展的社会:一方面资产阶级在他们取得政治统治、全面推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4.
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统一起来,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一大发明创造,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和突出贡献。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专利,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这种观点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所否定。现在又产生另一种极端的观点,对“以公有制为主体”、“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异议,即主张在市场经济的前面去掉社会主义。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和有害的。在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二者的关系上,基本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二者分离的观点,二是二者结合统一的观点。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从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它是吸取党的历史上对待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得出的结论;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利用本国和外国资本发展经济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正常的、必然的经济行为;利用和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对生产关系的理解只是局限在反映特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特殊性质上,并且片面夸大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作用.加之对所有制的理解也是片面地看作只是财产的归属,否定了生产关系一般的社会属性,从而使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两个误区:一是不断掀起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升级运动,以为只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大二公三纯”才能体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要求;二是完全否定商品经济,排斥价值规律的作用,以为“商品”、“价值”、“货币”都属于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反商品经济之道而发展,才能维护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这种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片面认识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这已为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之一,经济发展的周期波动性,是符合这一规律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周期波动性,每一周期波动都有“危机——萧条——复苏——高涨”四个阶段.长期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周期波动性,每一周期波动都有“高涨——低潮——萧条——复苏”四个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过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按规律办事,对社会主义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一、经济周期波动的表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最早以显著的形态表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规律.1825年在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其后,资本主义国家总是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从一次危机开始到另一次危机开始之间的时期为经济危机周期.每一周期都包括危机、萧条、复  相似文献   

9.
张学军 《求实》2003,(Z1):25-26
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在进一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方面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这一论断的提出,对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标志 文明是一个历史范畴。自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经历了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把社会进步状态概括为古代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依次对应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几个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0.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文华 《探索》2002,(1):13-16
私人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多种称谓如民族资奉主义、资本主义工商业、私营工商业、私营经济、私人经济,等等。但从40年代始,毛泽东更多地使用“私人资本主义”和“私人资本”的概念。中国的经济是在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复杂关联中曲折发展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得失存亡与毛泽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判断和中国国情的分析认识密不可分。本文分析和总结了毛泽东在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私人资本主义认识的历史嬗变在苏区和革命根据地要保护和发展私营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社会需要资本主义经济有一个广大的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要对资本主义经济由充分利用转向要逐步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要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和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历史表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同利用资本主义并非是绝对排斥的两个问题。全面认识这二者的关系,对于一个在生产力落后国度里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党来说,尤其显得十分重要。可是过去一个很长时期,在“左”的观点影响下,往往将前者同后者完全对立起来,以至把一些在利用私人资本主义问题上大胆提出创见的同时视为“右倾”,甚至批判他们是“向资产阶级投降”、“走资本主义道路”。说及这个问题,不能不使人想起我党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理论家张闻天。正是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投身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赶超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的发展战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赶超”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用10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发展实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经济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赶超”思想。文章就邓小平“赶超”思想的渊源、主要内容及进一步丰富发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体分为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两个方面,而思想道德建设决定了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第一,思想道德建设决定了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性质。《共产党宣言》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资本主义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有本质区别的。前者之所以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决  相似文献   

15.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当今世界,众说纷纭。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风云突变,西方政界人士“不战而胜”、“社会主义大溃败”的渲染,国内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对社会主义的恶毒攻击,一股歪曲、否定社会主义的鼓噪,甚嚣尘上。在我们一些党员,干部和职工中,对社会主义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看法,有的领导同志在回答职工提出的“社会主义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否比资本主义优越”等问题时,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必须学会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同时要防止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国两制”,从字面上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里,实行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共存。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是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并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了科学概括,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论断从一个新的角度,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本质与其特征、特色之间的不同,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生产力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力论之间的差异,作出了明确的区分和界定,体现了其创造性和科学性。 一、在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界定中,体现了创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世纪70年代初,陈云在协助周恩来抓外贸工作的过程中,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科学地分析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要研究和利用资本主义的观点,深化了党对资本主义的认识,促进了“文化大革命”后期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为外贸领域拨乱反正作了准备,是对外开放的先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