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敬宝 《前沿》2012,(16):8-9
2012年6月15-16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在深圳召开.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目标任务,以“创新创业人才开发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探讨了创新创业人才成长规律、培养方式、激励机制,为加快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中央机关等600余名代表出席.  相似文献   

2.
《党建研究》2012,(8):10
近期,李源潮同志出席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开幕式并与专家座谈。他指出,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李源潮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承载者,大力培养、引进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必须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阻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3.
叶时金 《今日浙江》2011,(12):48-48
近年来,上虞市紧扣产业转型升级主题,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大力开发集聚以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优秀人才,人才优势赢得了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4.
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来开发,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应放在西部大开发的优先地位。省长程安东同志曾多次指出:“西部大开发,关键是人才资源的大开发。”严格意义上说,只有有了人才,才能形成第一生产力。只有有了人才,第一生产力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西部大开发必将带来西部人才的聚集和竞争,而这种竞争又会形成大发展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5.
徐行 《群众》2011,(10):56-57
人才是强国之本,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呈现日趋激烈的态势,谁拥有更多高素质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主动权。从2007年开始,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双创”计划),锻造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强磁场”。瞄准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在各自领域里占据制高点的高素质人才,以他们的加盟壮大高层次人才队伍,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23日,“绍兴网上大学城”正式开通——这个把绍兴1000多家企业与全国近400家高校紧紧联在同一平台的人才开发“大动作”,在全国尚属绍兴首创。而同时启动的“越州人才论坛”也迎来了各方专业人士,为绍兴人才开发“会诊”献策。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10,(20):15-15
北海市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积极探寻人才引进培养和产业优化升级相“匹配”的工作规律,实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高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三高联动”。高层次人才项目的加盟,  相似文献   

8.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9.
杜旭平  周剑挥  汪长江 《浙江人事》2009,(1):F0002-F0002
为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2008年11月22日和12月6日,我省分别举办了2008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和2008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相似文献   

10.
一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把“走进企业,服务企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重点,人才政策资源适当向企业倾斜,形成有利于人才在企业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在人才供给数量、内在结构和整体布局上,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对接,通过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使各类人才向强优骨干企业集聚,重点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以人才能力的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人才开发与产业变化密不可分,产业与人才是互促互动的关系,产业变化决定人才变化,人才变化促进产业变化。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支柱,产业是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本文探讨了影响区域产业变化的因素和影响区域人才开发的规律性,提出了区域产业变化与区域人才开发的跟进模式、联动模式和先导模式三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速览     
正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近日,《平潭综合实验区关于加强中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发布,引进人才按其学历、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实验区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程度分类,分成A、B两类,共六个层次等级,可在生活津贴、住房保障、安家补助、科研创业启动资金享受相应待遇,实验区将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引进中高层次人才的产业领域包括平潭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现代农业及海洋产业、旅游业、社会事  相似文献   

13.
一、武汉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路 1.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武汉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开发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工程”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培养和使用提升到事关武汉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掘人才的潜力,用人才优势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着眼于武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人才结构和布局,促进人才  相似文献   

14.
乡村人才匮乏、后备人才资源不足,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懂农业、懂技术、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参与建设。由于各类因素的限制,目前许多乡村振兴政策和举措多以上级政府牵头,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存在无法因地制宜、可操作性差的缺陷。文章旨在通过研究如何全面激活乡村基层人才服务平台的作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第一生产力,形成“人才+产业”的创新创业孵化综合平台,全面激活乡村发展活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5.
覃世煌 《今日广西》2008,(18):44-45
近年来,合山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建设与开发工作,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村、培育现代农民”的总体思路,积极优化农村人才发展环境;拓宽农村人才建设开发渠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育力度,逐步培养了一支有特长、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6.
宗和 《今日浙江》2023,(15):52-53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近年来,浙江省人社部门主动“搭桥引路”,大力实施技能型农民培训,开展返乡入乡合作创业行动,提供精准高效的创业服务,努力构建“以产业吸引人才,靠人才带起产业”的正向循环,激活乡村共富引擎。合作创业带着农民奔富为营造资源高效集聚的创业环境,浙江把创业孵化的服务模式引入乡村,大力扶持乡村版“众创空间”发展,帮助更多“农创客”“新农人”在创业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7.
国之所以因才而立,政之所以因才而治,业之所以因才而兴,最根本的就在于,人才比之常人更能干事创业,更善改革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创业人才与创新人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开发和培养创业创新人才,深入推进我省“两创”总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党建研究》2011,(11):16
近日,李源潮同志在2011"千人计划"太湖峰会上指出,中国正在进入以人才为第一资源、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科学发展新阶段,要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与风险资本有效对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李源潮同志指出,未来十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期,是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机遇期,也将是中国风险投资业飞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杜旭平  周剑挥  汪长江 《浙江人事》2008,(1):F0004-F0004
为深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我省借助上海、北京两个高层次人才集聚的平台,于去年12月上句相继举办了“2007年浙江——北京高层次人才招聘会”和“2007年浙江——上海高层次人才洽谈会”。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海口复兴城互联网创新创业园(以下简称“复兴城”)积极响应我省“腾笼换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发展”,由原商业物业转型创业园区,采取政企共建的运营模式,打造成为我省“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互联网产业聚集区。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资金和市场等要素,实现产业发展关键要靠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