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是草原大国,草原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也是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中国草原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和边疆地区,保护与建设好草原对国家发展与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气候变化、经济发展和不合理利用,中国草原生态状况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遏制,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地区农牧民增收困难。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草原保护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作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保护建设情况的调研,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关区  天莹 《前沿》2013,(3):162-166
草原生态系统,是在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及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存在的、具有特殊规律性的运行系统。草原生态文化,是长期以来草原氏族、部落、民族在草原生态系统中所创造并传承的崇尚自然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技术手段、法律制度措施、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有机结合的总和。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生态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草原上世代生存的人们是草原生态文化孕育、传承与发展的主导。草原类型及其草原生物、草原环境等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草原生态文化的光辉灿烂、丰富多彩。草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性,与草原生态文化的形成、发展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3.
高利芳  修长柏 《前沿》2010,(23):146-150
保护草原生态是内蒙古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实际施行中,由于存在着牧民生产方式落后造成对草原使用不当和生产关系不适导致保护无力两大顽疾,结果草原生态日渐退化。实践证明,保护草原生态急需变革牧民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牧民合作社不乏为一种有效的载体。  相似文献   

4.
陈寿朋先生的新作《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今天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们内蒙古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喜事。草原文化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乃至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普遍关注和热忱探讨的课题。《草原文化的生态魂》从生态的意义上解析草原文化,认为草原文化是生命文化、生态文化,通过对草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中华文化之源,启迪人们去保护  相似文献   

5.
曹鸿鸣 《中国发展》2007,7(3):15-18
草原是中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屏障。由于对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缺乏全面认识,当前在草原生态治理中存在一些误区。全面认识草原的生态服务功能,有助于走出草原生态治理的误区。该文分析了草原的生产、支持、调节和人文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功能,并对解决草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草原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7.
郭都达古拉 《前沿》2014,(19):126-12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在如今面临着新视野下的挑战以及其自身许多问题,这就要求草原生态经济要有一个全面而又切实可行的理论和实践系统。本篇论文以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草原为例,用内蒙古草原面临着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损失等五个方面分析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提出了必须正确认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等草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姚雅锐 《前沿》2011,(23):234-237
新时期以满都麦为代表的蒙古族作家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在本民族自然、精神双重溃败的现实中,是我国当代文坛较早进入生态文学领域的一支群体,他们继承了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他们带着关爱草原、关爱生命的目光,用自己的心灵书写着草原、大漠、生灵以及带着青草和沙土味的蒙古人的故事,对当下失衡的生态现状不仅进行了不同角度的反思与批判,而且也在努力地探寻救赎与重建之路。可以说,满都麦是真正意义上从生态的角度提出保护草原的作家,他的小说像宣言书一样,字字句句都在诉说着保护草原、保护生态环境……满都麦的小说可以说是最早提出保护生态草原的小说之一,作品所反映的是作家为保护民族文化、蒙古族赖以生存的草原而进行的一场斗争,他揭露了人类破坏草原、掠夺资源、破坏生态平衡的严重后果,呼吁人们为祖国的明天和后代而奋起保护我们的"绿色朋友"。  相似文献   

9.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对我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今年我区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政报》2011,(24):4-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对基本草原实行特殊保护,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1.
殷耀  任会斌 《半月谈》2004,(20):38-40
我国是世界第二草原大国,天然草原约占国土总面积的40%。作为我国陆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草原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我国草原却呈快速消失之势,由此引发的生态灾难引起了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3.
唐孝辉 《理论月刊》2012,(2):110-113
草原地役权制度是平衡草原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的私法制度,与一般地役权不同,构建草原地役权的逻辑起点是独立地役权。公平、正义价值是构建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草原地役权制度通过草原地役权报酬、草原碳汇交易、生态功能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利用方式可以实现草原的经济、生态效益,同时也可间接实现草原的社会效益。通过对重新构建的草原地役权制度的法理基础和实践价值进行分析,证成草原地役权制度的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小康》2017,(15)
<正>内蒙古的历史,似乎总是和草原联系在一起。辽阔的草原孕育了众多的游牧民族,并见证了他们从弱小走向辉煌的历程。但长期以来草原沙化严重,生态危机一触即发。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内蒙古确立了建设北方最重要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以草原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为重点,加强森林、草原保护和沙地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高度重视绿化工作,明确建设成为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定位,强化了造  相似文献   

15.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尽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现就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草原在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草原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祖国边疆。草原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是西、北部干旱地区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植被,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  相似文献   

17.
<正>黑垦局办文[2013]58号九三、齐齐哈尔、绥化、哈尔滨管理局,各有关农牧场:现将《黑龙江垦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9月2日黑龙江垦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决定,加强和规范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以下简称补奖资金)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8.
陈改桃 《前沿》2009,(8):134-135
以蒙古族的典型风俗“那达幕”为例透视“草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内涵的变迁:从起源意义上讲,宗教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的精神内涵;从现实意义来看,抽象(科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是“那达慕”内涵的草原文化精神内涵。所以以科学理性代替宗教信仰体现了草原民族的进步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草原文化内涵的变迁。但这种进步和变迁能否保证草原原生生态的维持?从这个角度看,如何建立科学意义上自觉自愿的“天人合一”的现代草原文化,成为保护草原生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吴栓虎  唐诗 《前沿》2015,(3):108-111
草原生态诗以草原生态作为主要书写对象或背景,主题深刻、内涵丰富。草原生态诗歌由诗人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理性地对人类行为进行审视、到寻找最终和谐共处的回归之路这一过程,构建了工业文明与民族精神的碰撞、对草原生态原乡的失落与寻找、歌颂与呼唤草原平衡生态等一系列深刻主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阿拉善草原社区为个案,应用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凝视草原荒漠化背后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的关系.在阐释阿拉善草场荒漠化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制度性因素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揭示草场荒漠化与文化生态失衡之间的关系.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草原传统社区文化生态对于当代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当代草原社区新的文化生态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的文化生态保护还没有像自然生态那样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以自然生态环境恶化作为文化生态失衡的隐喻,展示文化生态被破坏以后之于生态环境的悲剧性后果,以凸显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