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阐明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发展性质和方向的一致性。意识形态建设是文化自信内蕴的本体问题,意识形态自信是文化自信的硬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都有着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属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以深化意识形态建设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导航定向、凝心聚力。着眼思想文化多元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指导,要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与坚定增强文化自信内在的逻辑同构性和价值内契性,从而不断开辟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境界,筑牢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的精神根基。  相似文献   

2.
王艳 《求索》2014,(1):97-101
我国当代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它们采用了价值中立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同时还采用欺骗性的话语来隐匿自身。其实质在于弱化或淡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诱之以远离意识形态,还以倡导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多种文化形式来影响文化消费,力图加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文化消费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念,培育人文精神,坚持文化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3.
文化安全视野下,主流文化建设具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价值以及对文化安全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主流文化建设中应该确立三种非对立思维,即资源意义上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发展意义上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之间的非对立思维;形式层面上惯用形式与民间文化形式之间的非对立思维。由此,主流文化建设的体系架构才能展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思想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积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并在意识形态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文化多样性的共存与博弈,始终坚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性质;坚决反对多样文化中的错误思想,强化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吸收多样文化精华,增强意识形态的生命力;尊重人民多样合理文化需求,强化意识形态的凝聚力。总结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上官酒瑞 《前沿》2008,(4):117-120
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共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受到了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体现了中共应对挑战、重构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近三十年,从政治革命到社会革命的道路维度看,党的文化建设彰显强烈的阶级性;从民族性文化到阶级性文化的理论维度看,党的文化建设重在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呈现意识形态发展向度;从制度缺失与群众运动高涨并存的制度维度看,“斗批改”思想形塑群众性政治文化成为文化建设的显著特征。三十年,意识形态向度的文化建设既有成绩也有失误,历史镜鉴今天,在文化建设中不但要遵从规律,而且须以辩证态度分析和对待曾经走过的弯路,更要在文化建设中建章立制。  相似文献   

7.
赵科印  季中扬 《求索》2011,(10):67-69
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现代化,更是精神层面的现代化。从实际情况来看,新农村文化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意识形态主导的单向度新农村文化建设,由于民间立场的缺位,文化想象的图景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裂痕;现代性话语体系的霸权地位,造成了诸多文化创伤。建立意识形态主导的多元文化对话机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詹姆逊面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体面临生存上的文化困境的问题,基于透视、揭露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之病症展开意识形态批判,拓展意识形态分析的内涵与外延,构建了自己的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解释模式。詹姆逊通过对整个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梳理和评判,厘清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发展史的不足和缺陷,检视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历程与生成条件,从而建构出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三重视域”,实现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深刻批判和反思。开展对詹姆逊文化历史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研究,有利于我们全面把握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全貌,还原文化意识形态的运作过程和孕衍逻辑,识别资本主义国家微观统治的渗透,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一些可贵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西方流行文化不仅只是普通的大众文化,也是西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西方的意识形态。它对中国大学生有着惊人的吸引力,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具有多维的影响,其负面影响尤其值得警惕。相比传统意识形态形式,西方流行文化具有全新的意识形态传播生态,它对中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渗透隐蔽性、主动性更强,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因此,要批判看待西方流行文化,探索流行文化语境下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玉亮 《前沿》2011,(11):177-180
当代中国文化版图呈现出多元共生的格局,并对现实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文化大规模地扩展、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意识形态领域也因此出现一些新趋向。适应这一发展变化,意识形态建设需要探索新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笔者理解,用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来争取人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统战文化。下面就怎样做好少数民族文化统战工作,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2.
陈秀丽  李云良 《前沿》2014,(7):28-30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文化安全的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目前,我国文化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传播性、文化遗产保护不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网络话语主导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统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13.
《思想工作》2007,(2):4-4
要把建设和谐文化的繁重任务落到实处,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各级党委领导和谐文化建设的能力。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经济工作搞不好要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要出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鲜明样态,是推动文化自信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全媒体视域下红色文化传承存在版块内容流于形式、应用选择形式偏颇、呈现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应加强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保障红色文化精神内核,填补红色文化全媒体适用载体技术短板、考量不同层次用户群体需求,创新宣传方式、扩大红色文化宣传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劳模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劳模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行为规范、价值引领和精神导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直致力于文化建设,那么为什么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对文化概念的认识不清、文化产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混淆、重文轻化三个方面剖析了文化建设中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既是顺应世界上综合国力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相互影响和促进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具有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双重功效,可持续发展文化建设与提高文化软实力都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都引发了人们行为方式的巨大变革。建设可持续发展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进行评价和选择,弘扬积极成分,并吸收国外可持续发展文化的优秀内容。  相似文献   

18.
大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以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此.在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坚守党性、协调互补、科学选择、主动性、开放性、与时俱进、科学宣传、循序渐进等重要原则:处理好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与一元化的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学习与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的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等若干紧要的关系,并将它们贯穿于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具体工作之中。只有这样.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工作才能做好。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当前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正以网络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一些非主流或反主流的思想意识形成对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在网络文化语境中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观念,不但可以创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方式,实现网络文化研究的文化属性转向,还可以实现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一元主导多样共存的发展态势。最终达到网络文化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协同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使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就西峡县而言,我们在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靠经济发展为文化建设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