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现行的行政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逻辑延伸。在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已庄严地载入宪法的今天,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更应遵循宪政和体现法治精神。这样,才能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政府的客观要求并获得广大人民的热情支持,从而使我国的机构改革得以顺利进行。一、精简与效能:机构改革的宪政基础对于国家机关设置与运行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实行精简的原则,实行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制度,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反对官僚主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  相似文献   

2.
魏春明  罗志坚 《求实》2002,(1):39-42
依法治国 ,从根本上说是依宪治国。宪法观念是依法治国的灵魂。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宪政实践 ,大大提高了公民的宪政观念 ,但相对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而言 ,公民宪法观念的缺失 ,仍然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障碍。因此 ,加快培育公民的宪法观念 ,是依法治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3.
在法治的庞大体系中,宪法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宪法是法治的核心,没有宪法,就没有法治,就不可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牢记宪法作为法治的核心,就应当永远汲取建国以来人治的教训,以法治理念进一步完善宪法。承认宪法作为法治的核心,就应当注重宪法"人权保障"和"有限政府"这两个基本内核的制度配置。在新的形势下,通过宪法解释等具体制度明确宪法的直接法律效力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殷啸虎 《唯实》2004,2(2):57-59
中国宪政运动如果自戊戌变法算起 ,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然而 ,严格意义上的宪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 1 997年 ,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目标 ,1 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写进宪法 ,2 0 0 2年中共十六大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切 ,标志着中国正朝着宪政的道路迈进。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宪政制度建设的今天 ,如何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宪政建设中的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是我们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近代中国宪政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 ,就是宪法工具主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违宪审查制度之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霞 《理论学刊》2001,(6):48-49
当今中国 ,“依法治国”的方略已经正式载入宪法 ,获得了崇高的宪法地位。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依宪治国 ,即以宪法为依法治国的首要法律依据 ,依法治国必须在宪法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要最终达到法治的目标———体现法律权威 ,实现法律统治 ,其关键是确保宪法的实践 ,把高高在上的宪法变为现实的宪法 ,真正体现宪法的权威性。为此 ,现代国家大多相继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行之有效的违宪审查体制 ,以便随时监督宪法的适用情况。那么 ,中国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违宪审查体制 ,从而最佳地实践宪法 ,这是我国宪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实际问题 ,…  相似文献   

6.
共享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根本归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目标导向。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战略支撑和制度保障。共享发展理念与法治精神具有内在共通性,其法理基础体现在:公平正义是现代法治的根本精神,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价值。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共享发展理念的目标取向。人权保障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宪法依据。权利限制是法治的基本技术,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法治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由是法治的核心价值,法治是自由价值实现的基本方式。只有加强依法治国,公民的各种自由权利才能得到更加切实的保护,才能真正地实现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正确依法治国首先应是依宪治国。宪政民主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总结一百多年中国宪政运动的经验和教训,才能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宪政。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曾颁市过四部宪法,其宪政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几十年风雨历程。现行宪法(即“八二宪法”)已经颁布并贯彻实施十六个年头了,然而现行宪法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有待努力。一、贯彻实施宪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具备诸多条件,而树立法律的权威,使法律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则是最关键的一条、法律至上则要维护宪法至尊地位。因而,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依宪治国。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于什么是依法治国作了科学…  相似文献   

10.
实行宪政是走向法治国家的必由之路。所谓宪政 ,就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简言之 ,宪政即由宪法确认和规范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其实施。为全面理解宪政概念 ,还需注意 :宪法实施是建立宪政的基本途径 ,建立有限政府是宪政的基本精神 ,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宪政的集中表现 ,实行法治是宪政的基石。邓小平在探索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一系列思考和论述 ,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邓小平宪政理论。在体系上 ,这一理论已构成邓小平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中 ,…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监督是我国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政府法制监督是实现依法治国和顺应民主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的必然要求,是防止行政权被滥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推动政府法制监督应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校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与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依法治校已成为我国学校管理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实行依法治校还存在着法制建设不够完善、教育行政执法与监督不力的现象较为普遍等问题,因此,需要逐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基础性教育法制建设;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观念;依法制订学校章程,构建科学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等等。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科教兴国是一个整体。三“国”结合,治国与兴国统一筹谋,统一运作,就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方位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宪政思想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宪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宪法至上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前提。发展民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行法治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核心原则。保障人权是邓小平宪政思想的目的。掌握并运用邓小平宪政思想的基本理论,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的宪政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时期实现执政为民的基本途径和保障,依法执政就是通过法律的形式将人民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强制力的保障,使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权益得以实现.为此,必须完善法律体系,提高立法质量,树立法律尤其是宪法的权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核心和目标.人民当家作主要求我们党进一步探索一党执政条件下所特有的执政规律,树立法律至上的执政理念,确立党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掌控国家政权的制度,探索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1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人民当家作主是它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它的基本要求,有限政府是它的应有之义。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法,其法律精神和基本内容上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和要求,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宪法作为国家的最高法律,不能仅仅停留在记载历史事实,描述未来社会的行动纲领或者反映国家的政策主张这一层面上,而是要确立司法手段解决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宪法问题。但我国现行宪法几乎一直被排除在司法领域之外,这不仅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而且也与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不相吻合。因此,必须积极推动我国宪法的司法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重点主要体现在: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实现执政党自身的现代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保障法律的至上性和公正性,实现良法治国;切实建立有限政府,提升决策理性,实现公共权力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资源陷于枯竭,将直接导致执政地位的丧失。"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活动提供了新的合法性资源。依法执政是夯实中共执政的法理基础的根本途径,执政效率是贯彻和实现"三个代表",证明和衡量执政合法性程度的依据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