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犯罪原因的基本蕴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犯罪原因是指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具有决定作用的致罪因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尽管犯罪根源、犯罪条件、犯罪因素是一组与犯罪原因密切相关的概念,但是严格来讲,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犯罪原因体系由对犯罪的形成与变化有着决定作用的有关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构成,其中社会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
责任事故犯罪是指自然人或单位,在从事生产、作业、经营或运输的过程中,违反特定注意义务,由于主观上的过失而导致不特定多数人人身伤亡或者物质损毁的严重结果的行为。面对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必要对责任事故犯罪进行重新界定,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责任事故犯罪涵盖的法条范围,以期奠定新形势下研究责任事故犯罪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我国犯罪论中存在着人身危险性地位的理论争议;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世界大多数国家评价犯罪的标准是犯罪人的犯罪行为,而我国犯罪论对犯罪的界定标准是单纯的犯罪行为;因此,建议在我国刑事司法中建立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主客观辩证统一的犯罪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犯罪类型不断扩大、犯罪率逐渐呈上升趋势,日益成为老龄化社会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必要对老年人犯罪进行界定,并着重剖析老年人犯罪的原因,以国家、社会、家庭为主线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老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5.
农民犯罪一直是我国犯罪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我国社会治安形势。农民犯罪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生着较大变化,了解这一变化对制定预防、矫治犯罪政策,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以什么样的标准来界定农民犯罪,将影响人们对农民犯罪态势的分析。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进行的犯罪才是农民犯罪,随着农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犯罪将逐步减少,预防、矫治犯罪的策略也应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与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国家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文明的标志,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棗城市社区犯罪。本文界定了城市社区犯罪的概念,从城市社区人口与犯罪、城市社区环境与犯罪、城市社区文化与犯罪、城市社区组织结构与犯罪、城市社区社会控制与犯罪五个方面研究城市社区与犯罪的关系,以期为控制和预防城市社区犯罪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控制国际犯罪的同时注重对人权的保护,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为了保护人权,国际社会将最严重侵犯基本人权的行为界定为国际犯罪。在控制国际犯罪与尊重基本人权问题上,国家与国际组织都承担了相应的义务与责任。犯有国际罪行的个人,也必须承担有关责任。  相似文献   

8.
就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犯罪变化的影响而言,未来的犯罪将会在一些方面出现案件数量增多,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明显上升的局面.主要是直接针对国家的犯罪将会增多,争夺信息控制权的犯罪将会增多,涉及知识产权的犯罪将会增多,有关生物工程技术的犯罪将会增多.对此,我们应当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9.
人的犯罪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在综合因素中生物性因素与社会性因素对青少年和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者对青少年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后者对成年人犯罪所起的作用更大。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的犯罪是成长中的犯罪。青少年正处在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急剧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上述两种因素交替变化是青少年生理发育的一种自然表现。基因遗传和突变特性以及激素旺盛分泌对情绪、情感、行为的影响强烈程度都大于成年人,所以,他们的犯罪往往带有生物性因素作用的本能色彩。对青少年犯罪的防治,不应忽视这些具有不良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各类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渐显露 ,社会冲突的增加导致犯罪的不断增多。① 在日益增多的犯罪中 ,贪污犯罪尤为严重 .这一犯罪不仅危害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 ,② 而且损害了党和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为此 ,我国新《刑法》在吸取立法和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这一犯罪的主体重新作了界定。  相似文献   

11.
犯罪理论最终决定于社会基本特征.犯罪构成源于实体观,犯罪生成源于关系观.犯罪构成在于以罪定刑,对抗性程序和客观事实;犯罪生成在于以刑定罪,协商性程序和法律事实.农业社会是整体生成的,工业社会是犯罪构成的.德日体系是构成论框架下的生成论,仍然属于犯罪构成.未来知识社会的犯罪论,是整体生成、要件生成的,是生成论框架下的构成论,属于犯罪生成.  相似文献   

12.
法国各个犯罪二元论体系都是以犯罪(行为)和犯罪人(行为人)为中心建立的体系,从总体上看,有许多相同之处,但是其具体的结构、要素、诸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的内容、观点却有许多差别,而且任何体系的结构、要素,包括其内容和观点,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应当采动态之研究方法,在分别研究法国各个犯罪二元论体系的基础上,把各个犯罪二元论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分析其内部的结构和要素,对其变化及发展历史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把握它们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寻找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趋势,做出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七)》设置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关于传铕定性的《批复》仍未失效;为履行入世承诺,避免国际贸易摩擦,对传销不能一概视为犯罪。“传销”含义随国家政策不断变化,需准确界定其范围才能正确适用法律。传销犯罪不能认定为诈骗,其法律适用应为“双轨制”模式:“团队计酬”仍属非法经营罪,而“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则应定为组织、领导传销罪。“双轨制”从立法理由看,具有应然性;从刑法解释看,具有实然性。  相似文献   

14.
在犯罪学的研究中,对于犯罪情境的基本含义,学界已经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同。对于犯罪情境的构成,基于日常活动理论、“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理论、死角理论、六要素说和三要素说等不同的理论预设,又可以分为不同的构造理论,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各种构成理论存在交叉和包容。确定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犯罪情境构成模式,应该结合我国犯罪控制的制度基础和现实做法,以求为实务操作中的犯罪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狭义)共犯形态所具有的是否就是所谓修正的犯罪构成,一直是中国刑法学中存在争议的问题.立于刑事责任与犯罪构成的关系、犯罪形态与犯罪成立的关系以及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狭义)共犯形态的社会危害性或法益侵害性,则犯罪的未完成形态与(狭义)共犯形态所具有的仍是完整的犯罪构成.进而,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的关系便可得到进一步的揭示:犯罪构成是犯罪形态的“筋骨”,而犯罪形态则是犯罪构成的“载体”.至于特殊犯罪形态的构成条件问题,似可形成其他具有针对性的刑法学概念.  相似文献   

16.
论诽谤罪成立之宪法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诽谤罪是侵犯名誉权的犯罪,其基本行为方式就是以书面或者口头的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论,因此诽谤罪的刑法适用必然对作为宪法权利的言论自由权形成一定的限制。同时,言论自由权对于公共权力之监督和民主政治之正常运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保障其充分实现,必须对诽谤罪的成立进行合理限制。这种限制是在引入宪法规范和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对犯罪构成要件作限制解释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从1997年《刑法》颁布至今,有关间接受贿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就存在一些争议,某些构成要件的合理性也受到人们的质疑。本文拟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具体阐明间接受贿犯罪的客观构成要件,并指明其存在的缺陷,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通过立法活动加以修改、完善。  相似文献   

18.
危险犯概念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危险犯的概念 ,无论是在大陆法系 ,还是在我国 ,都存在许多争议。本文通过对中外刑法理论中危险犯概念的研究 ,从危险犯的特征入手 ,对“危险犯”作了重新界定 :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一行为 ,当该行为的发展趋势脱离行为人的控制 ,以致使受刑法保护的公共安全、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等社会关系出现法定的具体危险状态 ,但实害结果尚未发生即构成犯罪既遂的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