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国共关系变化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 ,国共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缘何如此 ?本文首先从五届五中全会前国民党对共政治心态入手 ,继而对五中全会及其后的国民党对共政策进行分析 ,最后分析了五届五中全会前后的历史背景 ,认为它是历史地承担了防共、限共的任务 ,是国共两党间内在冲突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掌握全国政权的国民党,实行既联共又反共,既抗战又妥协的两面性政策。本文主要从分析国民党两面性政策入手,探讨国民党实行两面性政策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我们党又联合又斗争策略及其历史经验。一、国民党的两面性政策其积极的一方面表现在:(一)实行联共政策,顺应民族斗争的需要。(二)实行抗日政策,基本上坚持了八年抗战。(三)开始实行一些政治民主改革,调整和缓和国内阶级关系。(四)实行抗日的外交政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帝国主义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政府从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转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加之英、美的劝降活动,国民党统治集团内的投降.分裂.倒退活动日益严重,开始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 的反动方针.随后,各地的反共磨擦活动日趋严重,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袭击和杀害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或后方工作人员的严重事件.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我党我军打退.1940年底至1941年初,国民党掀起了以“皖南事变” 为最高峰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又被我党我军打退.1943年5月22日,共产国际宣布解  相似文献   

4.
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制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政策,是年底,其反共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5.
<正>1938年10月后,随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开始调整侵华方针,实施"公开反共,秘密诱降"政策,同时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出台"溶共""防共""限共"方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临着被破坏甚至走向破裂的危险。对此,中共中央发表对时局宣言,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时局,明辨是非,坚决同妥协投降倾向作斗争,维护全民族团结抗战的局面。当时身在重庆、担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  相似文献   

6.
(五) 转进鲁南屡立战功 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过渡到战略相持。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拒绝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建议,以“整顿党务”为名,炮制了一系列反共、溶共、防共文件。为了遏制华北敌后人民武装的发展,调整军事部署,增设冀察军区和鲁苏战区。冀察军区以  相似文献   

7.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共两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比较研究刘雪明持久战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对中国人民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共产党是持久战的坚决执行者。国民党也标榜自觉执行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历史的其实到底如何?国共两党在持久战问...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抗战根本问题上的思想共识,在军事上的密切合作,以及在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以历史主义的态度肯定了国民党在特定条件下联共抗日,为国家民族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1940年秋至1941年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史上最为严重的政治事件。在这次反共高潮中,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使中国内战和投降的危险空前严重。在这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利用在国统区的特殊条件,从始至终地协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决策,并领导和团结国统区的抗日力量,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事变前认真分析形势,指出国际局势的变动将促使蒋介石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我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工作。刘少奇在渑池兵站的活动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经过“西安事变”,国民党蒋介石被迫同意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不真正团结抗日,而是妄图通过“合作”吞并我党我军。我们党中央、毛泽东充分预计到,中国的抗战依靠国民党是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央苏区时期,党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充分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并一心一意为了群众的利益奋斗,从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在赢得民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并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