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的以“全球金融危机与国家安全”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09年12月4—5日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等领导,全国经济、金融专家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140多人出席会议。与会领导、专家发挥智库作用,深入分析、探讨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严重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2年12月7-9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美国战略调整与中国国家安全”。与会专家深入分析、研究了美国战略调整动因、走向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战略,此次论坛部分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3.
日美安保体制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日美安保体制却逆历史潮流,在范围、内容、职能、对象等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必将恶化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和战略安全形势,而且对日美双方的利益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较为严峻,表现为:美日同盟深化,中日关系紧张,中国在中美日三角中处境不容乐观;美印关系实现新突破,日印相互借助,美日印“新三角”发展态势令人关注;“法理台独”威胁进一步增大,美日台三边安全“准同盟”暗流涌动;美朝矛盾加剧,致使“朝核”久拖不决,美韩、美蒙关系的发展为东北亚局势增添新的变数;伊朗核问题临近“摊牌”对中国的挑战。总之,大国互动、“台独”、核扩散是中国在周边安全环境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相似文献   

5.
国家安全的具体所指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但有三个要素或者说是层次,即利益维持、利益分配和利益追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国家经济安全显得尤为突出。当前,中国的国家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除经济安全外,中美矛盾、台海危机、南亚问题以及地区民族分裂主义,都对中国国家安全构成了现实或潜在的威胁。中国在这些问题上,既要坚定立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又要着眼大局和未来,灵活地处理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在国际体系内地位和作用的上升,中美两国形成了一个“G2”结构。在世界权力新格局下,中美两国和平共处符合国际利益和中美各自国家利益。和平共处要求两国互相对对方的核心利益作出调适。然而由于中美两国的相互误解和相互恐惧,美国不愿意为中国的核心利益调整其对华政策,而中国实力已经上升到可以要求美国作出这种调整了。面对国际新格局,中国应改变过去被动的对美政策,确立自身接触美国的新政策和新原则。为此,中国应积极寻找和建立与美国互动的新的国际制度平台。现阶段,东盟机制不失为一个可借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于2011年11月26_27日在北京召开。论坛主题为“社会管理创新与国家安全”。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等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和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特邀研究员发挥国家智库作用,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社会管理经验教训、分析了我国社会管理现状和对我国安全的多方面影响,研究了我国应对战略,此次论坛的主要观点是: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与中国身份变化共同演进是21世纪中国生存与发展必须立足的基本现实、必须面对的重大考验和必须适应的根本变更。全球化改变了国家安全环境、国家问安全利益关系以及安全维护模式;中国的崛起亦使得自身的安全利益、所面临的安全形势以及寻求安全的战略观念有别以往。构建当前和未来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应以此为路径,在战略方针拓展、战略能力发展和对外战略选择上实现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是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的研究平台,凡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领域,如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论坛研究和关注的对象。该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09年共举办了8次,讨论的主题依次是: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大国兴起中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国家安全取得的显著成就,准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新趋势,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沉着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充分认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从提升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强化领导干部应对风险本领、充分发扬斗争精神入手,努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冷战结束后,中美俄日四国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合作是四边关系的主流。在经济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以及地区安全领域,四国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广泛、深入。而且,随着经济因素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非传统安全威胁越来越严重,四国在这些方面的合作越来越具有战略性。然而,在军事安全和意识形态这两个领域,美日和中俄之间的关系仍然具有某种程度的对抗性,战略互信难以建立,冷战格局的影子时隐时现。四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在相当长时间内只能维持“冷和平”状态。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法学会法理学与宪法学研究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法律调整”论坛暨2007年学术年会于12月8日至9日在扬州召开。会议的研讨主要集中在“利益、利益衡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公共利益及其法律界定”、“公民的利益诉求与表达机制”、“利益调整与法律价值的实现”等专题及“法治与和谐社会的相关问题”等几个论域。与会学者围绕主题,从各自研究的角度和学识特点出发,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争鸣,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并有较为深入的论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台海政策随着美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美国台海政策新变化,即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大幅提升,正进入新的高度,美国台海政策主要出于美霸权利益考量,美国通过曲解“一个中国”原则与维持台海所谓“现状”企图达到两岸长期的“不统”、“不独”与“不战”状态,以便美国长期操控两岸、从中渔利进而防范延缓中国的崛起。然而,随着两岸各自的变化,美国左右逢源、平衡两岸的台海政策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矛盾与巨大风险,并将因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难以为继、濒于破产。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沈逸 《外交评论》2010,27(2):38-47
自布什政府第二任期以来,以“黑客袭击”与“信息自由流动”为标签的网络安全政策,逐渐成为美国战略框架中的新问题。在奥巴马政府任期内,随着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调整,所谓应对来自“中国黑客威胁”日益影响中美战略互信。美国信息安全战略的调整、“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以及国务卿希拉里推进“互联网自由”的讲话,都表明网络安全关系正在成为影响中美战略关系框架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16.
特朗普政府的亚太战略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总体轮廓日渐清晰.特朗普政府推崇"有原则的现实主义"战略,"美国优先"成为其对外政策的主基调,新孤立主义倾向显现.特朗普政府不愿承担更多国际义务,单边主义倾向有所抬头."让美国再次强大起来"是特朗普的执政目标,经贸关系和国防安全是其重中之重.特朗普政府用印太战略取代了亚太战略概念,重视印度所发挥的作用.特朗普政府将继续维护亚太同盟体系,但希望盟友承担更多的自我防务义务.特朗普政府更加重视支点国家,包括发展与新兴大国的关系,而对东南亚国家的重视程度下降.在经济层面,特朗普政府弱化乃至摒弃多边经济合作框架,强调双边谈判.特朗普更加强调现实利益,理想主义色彩淡化.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朝核问题、经贸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是当前中美间颇为棘手的主要问题.尽管中美关系错综复杂,两国对抗和摩擦的风险在上升,但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美关系总体稳定、矛盾可控.中国要从战略高度处理好对美关系,采取恰当举措来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美日同盟的加强对亚太安全形势的影响——“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与亚太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纪要苏浩1997年秋季,“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正式公布,使历时三年的美日安保关系的调整告一段落。这一事件引起了亚太地区各国政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8.
美日重建安全体制与中美日关系刘江永1996年4月,克林顿总统访日,并与桥本首相签署了《美日安全保障联合宣言》。这标志着美日两国重建“冷战后”安全体制迈出重要的一步,并可能对日本的发展方向及中美日三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一、美日重建安全体制的进展与遗留的...  相似文献   

19.
徐辉 《外交评论》2010,27(2):22-29
中美作为国际关系学者眼中的“守成大国”和“崛起大国”,其两军关系举世瞩目。曾作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先行者”和政治关系“晴雨表”的军事关系,至今仍未实现“正常化”。两国领导人都认识到,无论是为了防止因意外或误判而导致冲突,还是为了扩大合作应对共同威胁,都需要建立两军之间的互信。然而,自冷战结束以来,两军之间跌宕起伏的交往过程表明,尽管两军之间防止冲突及合作应对共同威胁的需求和潜力很大,但由于两国关系性质定位不明、两军对互信的认知和路径选择不同、美国不断损害中国核心利益以及缺乏建立互信的紧迫感等原因,致使中美军事互信鲜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战略制定与实施团队”(简称“战略团队”)在其亚太政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手作用,这个战略团队所推动的政策转型对中美日三边关系以及亚太地区安全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者通过案例研究梳理了美国如何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和实施《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从而实现其外交安全格局“华丽转身”的政策制定过程。美国外交政策体系中的战略团队对这次转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其核心力量就是当时的美国亚太政策“三驾马车”——约瑟夫·奈、傅高义和库尔特·坎贝尔。这一战略团队在美国外交转型时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包括:它成功地阻止了日本漂离美国的趋势;加强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双边战略关系;重新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这次战略转型既为奥巴马政府提出的“重返亚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也为中美日三边关系增加了良性互动的可能性。美国战略团队举足轻重的推手作用是值得所有关注美国外交政策和亚太国际关系的学者专家和相关人士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