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用权力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2.
俞慈珍 《世纪桥》2006,(5):21-22,86
目前社会生活中失信问题较为严重,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政府诚信是指政府在对法定权力和职责的正确履行程度,是政府管理部门在自身能力的限度内,实际的践约状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增进政府诚信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诚信是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在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政府诚信关系到国家政权稳定乃至兴衰存亡的大问题;是建设民主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谐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和谐的社会经济秩序的保证;政府诚信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和谐社会重要的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3.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具有同质性。现代和谐社会是法律与理性整合的产物,和谐社会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和谐需要在形式法治的基础上推行实质法治,需要建立一个法治政府,需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乃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我们必须力求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体系;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6.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历史和实践表明,完善的民主政治结构不仅是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概括为六句话,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民主打头,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内容,其他内容顺序排列,如此安排,寓意深刻。这个逻辑判断,清楚地阐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首要问题?所谓首要问题,就是第一个问题,其他问题,都排在第一个问题之后。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关于…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确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浅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今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把民主法治作为六个基本特征的第一条,意义十分深远。●一、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基本特点,影响和决定了民主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关键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并不是完全并列的,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和高一个…  相似文献   

10.
郑云斌 《党史博采》2007,4(5):1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为我们确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浅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万高隆 《求实》2005,3(12):59-6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安全有序、公平正义、人权保障的法治社会,建立完善、有效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我国现有行政救济制度的内在要素与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足,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树立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权力监督与制约、完善行政救济立法,保障行政救济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及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张莉萍 《前线》2014,(5):97-98,101
<正>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建立廉洁高效政府既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监督控制系统,应将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推进廉洁高效政府建设作为重要目标。加强权力制约: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在动因当前,加强政府绩效审计,加大对权力的制约力度,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实施“十一五”规划纲要,基本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高度重视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执政为民"理念和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诉求。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重塑透明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公众本位的基本价值取向,使政府治理范式由以政府为中心的管制模式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5.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律的要求,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是有效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转变行政理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全面绩效评估模式、完善公共权力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耿百峰 《理论学刊》2007,2(10):94-96
民主法治居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个基本特征的首要位置和更高层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政治保障;必须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只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7.
政府守法: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道平 《求实》2005,2(11):60-63
政府守法既是法治社会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政府不守法的社会现实,昭示着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艰巨性紧迫性;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建设法治政府开始,必须牢固树立宪政思想观念,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培养公务员良好的法律习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相似文献   

18.
陈天云 《共产党人》2006,(24):18-1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样受到权力的影响。因此,领导干部正确用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之一。一、建设和谐社会对领导干部用权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参与、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20.
建设法治政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新体现,是我国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要求,是我国政府治国从政的新准则,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新目标.法治政府应当是诚实守信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政府,是责任明确的政府,是权力有限的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