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政策过程中,决策者如想成功地解决社会问题,首先就必须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政策问题的构建是一个政策相关者就有关社会问题的性质、范围、程度、缓急、真实性等从分歧的意见中反复探究问题共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政策过程逻辑起点的政策问题构建直接关涉到哪些社会问题能够进入政策议程并形成相应的公共政策.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在政策问题的构建过程中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自由的意见表达中提升政策制定的民主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意味着政策相关者将在一种协商和对话的气氛中凝聚问题共识;意味着决策者在确认政策问题时应当"耳听八方","兼听"则"明",以求最大限度地构建真实而正确的政策问题并为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分析的阶段论中,政策问题的构建是政策活动的逻辑起点。决策者要想有效地解决问题,必须首先构建正确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性、民主性及回应性是其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取向。长期以来,我国在政策问题构建上主要采用的是"内在创始模型",随着市场经济的运行和人们利益需求的多元化,这一问题构建方式在价值上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而源于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作为一种决策体制和民主治理形式,对于我国政策问题构建的价值回归提供了指导理念。  相似文献   

3.
动态均衡视角下的政策变迁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在其动态运行过程中,政策变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环节。所谓政策变迁是指不同政策间的替代与转换过程①。这一过程是否遵循某种一般性规律,理论界对此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探讨。从动态均衡的视角看来,可以将政策变迁过程分为政策失衡、政策创新、政策均衡3个阶段。其中,政策失衡指的是愿意改变既定政策的政策参与者的集合力量,超过愿意维持既定政策的政策参与者的力量集合时的一种状态;而政策均衡则表示与之相反的一种状态。政策创新是指由旧政策到新政策的实质性转换过程。通过这3个环节,拟揭示出政策变迁过程中政策从原有均衡状态演变为失衡状态,再通过创新变革向新的均衡状态转变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4.
政策学习是由内生学习、社会学习和政治学习构成的复杂、多维和多层的结构体系,将其应用于分析农村扶贫政策的过程,可揭示出这一政策演变的内在机理。内生学习确保了精准扶贫政策吸纳前两个阶段政策的有益经验,同时对其带来的不足和弊端进行矫正,使得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更加科学化;社会学习促使政策行动者对贫困问题的理解更加明晰、多维和深入,并通过学习机制反馈到扶贫政策的各个方面,促使政策内容、执行方式、资源供给、参与主体等方面发生重要变革,构成政策演变的核心;政治学习则聚焦农村扶贫政策释放的政治意涵、时代价值和责任认定,并伴随政党资源调动、监督考核和惩戒机制等过程,使政策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外延持续扩大。总之,内生学习和社会学习使得扶贫政策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得以显著增强,而政治学习促进了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集体行动,显著提升了扶贫政策的效能。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20,(2):75-84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日益成为影响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为了应对城市生活垃圾增长带来的环境和发展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中央政府及相关政府部门便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本文以1986—2018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69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借助扎根理论和Nvivo软件对其进行逐层编码,构建出政策表达模型,通过政策文本呈现的"故事线"实现对政策变迁的解读,总结出政策变迁的四个阶段,即1986—1994年的政策萌芽阶段、1995—2003年的初步发展阶段、2004—2009年的转型调整阶段、2010—2018年的全面深化阶段,并利用政策表达模型析出的三重逻辑维度诠释其历史演进逻辑为政策理念——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治"、政策结构——从"简单控制型"向"元治理结构"过渡、政策过程——从"问题导向"转向"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6.
"多源流框架"作为西方公共政策过程分析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工具,对我国公共政策过程分析的解释力如何?通过跨行政区水污染矛盾比较突出、水污染防治合作具代表性的江浙边界为例,选取1993-2005年间较为典型的13次水污染事件,采用"多源流框架"为理论工具对事件的规律性进行归类梳理,分析江浙两省在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中的政策过程.主要观点是:"多源流框架"在解释江浙边界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演变过程中具有一定适用性:"政策之窗"的打开,是问题、政策、政治三源流共同出现的结果;"政策之窗"未形成,是由于三源流中某一条或两条源流的缺失.同时,该理论在解释我国政策演变过程中,其解释力具有一定局限性:三源流并非彼此独立,各源流的出现存在一定先后顺序.因此,在使用"多源流框架"分析我国政策过程时,必须与政治体制、管理体制等特点相结合,才能更科学地分析我国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策执行实际上也是一个各执行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进行各种策略的较量过程,这也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文章结合理论叙述,并构建上下级政策执行博弈模型,在分析政策执行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统保证政策执行的措施。理论研究与博弈模型分析得出的最终结论是如何在保证上级政策的意图得到最合适的执行,又能够尽量保证不对各执行主体的利益造成致命性剥夺。但这显然是一个两难的结局。  相似文献   

8.
多源流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变迁理论,为我们探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提供了一种比较有效的分析视角和分析工具.问题之窗与政治之窗的打开都能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提供机会,但有些住房政策变迁情形也可能是起因于方案可行性程度的提高.另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有赖于问题源流、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的交汇,即问题、政策方案与政治形势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运用多源流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政策变迁的动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出一个政策变迁动力模式,这一模式包含五种政策变迁动力因素:问题的变化、方案可行性的增强、政治形势的变化、外部事件的冲击、正面政策效果的积累.这五种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启示了政府应如何更好地推进我国住房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李锐 《学理论》2009,(2):91-92
社会政策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团结而实施的政策。对于义务教育事业的关注必然要通过义务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不断充实及完善的动态过程表现出来。义务教育政策作为教育政策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必然要不断吸纳教育政策中已有的相关成果。而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教育政策又是社会政策指向非常关键的部分。通过考察社会政策的发展过程无疑会对全面理解义务教育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展开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影响公共政策失效的因素及其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行政研究的重要内容,但在中国尚属起步阶段.中国公共政策研究更多着眼于政策构建、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等领域,政策评估研究相对滞后.公共政策失效是公共政策评估的衍生概念,也是公共政策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增加政策效度,减少或降低政策失效的比例,对于节省资源,降低成本,造福公众,维护政府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