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仪式一直被视为民族志研究者阅读和诠释社会的一种"文本",也是文化的整体表达。音乐是人们用来进行仪式的特定符号,它的意义和功能存在于特定的仪式结构当中。在云南德宏地区户撒阿昌族的南传佛教仪式活动中,音乐和非音乐的音声因素组合而成特定的符号,其自身特点在仪式中突显,并成为族群记忆延续和传承的时空桥梁。  相似文献   

2.
随着政策学的兴起,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政策过程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对于多族群国家的政策制定模式缺乏相应的关注。本文将族群因素纳入政策学的研究范畴,从政策议程的视角出发,探讨多族群国家与政策制定模式之间的机理关系;通过选取"族群结构"和"体制结构"两个变量,构建一个多族群国家政策制定的分类模型;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清晰地勾勒出四种不同的多族群国家政策制定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1月15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共同组织开展的"春风行动"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启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焦开河、全国妇联副主席喻红秋出席了启动仪式。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城  相似文献   

4.
我国族群政策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这套政策在多年的执行实践中出现了各族群不公平、族群认同度高于国族认同、政策执行主体心态不成熟等偏差。从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视角来看,调整这些偏差需要在族群政策执行过程中加强国族认同教育、适当调整少数族群的"特权"、弱化少数族群公民的族群意识、强化政策执行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促进中华民族全体公民维护好各族群平等团结的大局。  相似文献   

5.
以大欺小、恃强凌弱是动物生存的天性,也是人类的本性,因而"大姓欺小姓,强房欺弱房"也就成为中国村落社区宗族关系的一种普遍特征。本文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福建莆田黄村庄姓宗族为例,对黄村庄姓宗族生存的社会环境、村庙神域、游神仪式及族群文化重构等作一初步的探索。莆田黄村是以黄姓宗族为主、同时辅以庄姓宗族的村落。庄姓宗族在经济、政治上明显劣于黄姓宗族,属于弱势族群。但是在文化的展示上、宗族意识的彰显上庄姓宗族却不逊色于黄姓宗族。庄姓宗族通过传统的元宵游神活动,展现宗族意识,实际上是体现了弱势族群不屈服于自己现有地位,对强势族群的一种本能抗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排除因族群纠纷的个案处理不当,部分群众在受境外"东伊运""世维会"等敌对势力煽动、挑拨而引发边境族群冲突事件。边境族群冲突事件往往呈现出诱发原因复杂、人员成分多元、事态发展迅速、组织化趋势明显、易于反复等特点。如果不及时控制,极有可能加重双方对抗情绪,产生隔阂,进而演变成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加强对边境族群冲突事件的预测分析和战法研究,消除隐患于萌芽状态,对公安边防部队控制事态发展,妥善处置边境族群冲突事件,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盛世牡丹,花开江南",3月25日,第十一届东湖牡丹花会开园仪式——暨2015武汉广播电视台"幸福武汉十月婚典"启动仪式在东湖风景区牡丹园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两大幸福品牌的首度合作。牡丹作为我国国花,自古就有着"富贵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东湖牡丹作为武汉旅游行业的一块品牌,已经对外展出十届,在促进武汉花城建设和城市文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幸福武汉十月婚典"作为一个展示武汉新人幸福、推进武汉城市文明建设、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型社会公益性活动,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存在成人礼这一特殊的仪式.成人仪式尽管在形式上千差万别,但都象征着青少年由此开始正式获得成年人的身份和资格,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欧美和亚洲主要国家的成人仪式活动形式各不相同,但都对我国成人仪式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制度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在海洋族群日常生活中,女性会在制度允许的范畴内,主动行动,加强自己地位身份的重要性和稳固性。海洋族群中女性是日常生活的主导者,是人情的缔结者和维护者,是贤能原则的诠释者,是生命色彩的描绘者。但是这种地位仍没脱离依附于男性的特点,女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掌控和家庭人情的代理以及自身素质的展现,提高其在家庭中的地位,形成一种"依附性支配"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0.
族群关系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省籍问题和族群矛盾一直以各种形式困扰着台湾社会."新台湾人"、"新台湾人主义"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台湾岛内的强烈反响,也引起了大陆和海外人士的高度关注."新台湾人主义"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整体性的构建"、"主体性的伸张"和"独特性的强调",它得到了台湾多数民众的认可,对台湾岛内社会整合、政治文化及两岸关系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主要国家族群关系的模式可以概括为集权控制型、平等融合型及族群联邦制,族群联邦制的成败是关注的重点.中国及各国相关经验表明,族群自治是维持社会和谐与国家统一的制度保障.要长期保持族群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只是依靠严厉惩罚或优惠政策是不够的.中央意图再好、政策再理性,执行过程也会走样.要从根本上消除族群矛盾,必须从完善制度入手.不论在联邦制还是单一制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族群矛盾,而妥善解决族群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制度安排.尤其是族群联邦制的经验和教训表明,族群政策必须建立在国家统一、地方自治和个人自由有机结合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域、其他族群的特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实现有诸多契合点,可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中推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3.
"巴代"是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这三大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者,是苗民族的上层文化人,历朝历代以来一直普遍受到苗族人民的尊重和崇拜.巴代文化,属于苗族主流文化,以祭祀、习俗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为主要文化特质.因仪式的主持者、苗族古文化主流的传承者被称为‘巴代',因而许多人也把苗族文化称为"巴代文化".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从中央到地方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的带有象征意义、记忆功能与观念传播作用的纪念活动,赋予这一全国性社会活动以鲜明的政治仪式内涵与意义。梳理已有关于"政治仪式"的研究成果,对"政治仪式"概念进行内涵提炼,是构建"全国性的‘五一口号’纪念活动之为政治仪式"命题的理论前提。具体分析政治仪式中政治领袖及重要领导人物的作用,以会议为主的具体纪念形式,展览和朗诵会中具有极强象征性的声音与图片等仪式要素。对"‘五一口号’纪念活动之为政治仪式"命题展开具体论证与实践佐证。  相似文献   

15.
"上灯"主要以祭拜祖先、喝"灯酒"为活动内容,是江西省泰和县东塘村仍然实践着的宗族仪式。从"结构—功能"主义分析范式来看,"上灯"仪式对宗族认同的产生和维系具有重要作用,并再生产着村庄公共性。"上灯"仪式所产生的这些社会功能已经社会化在人们的"叶落归根"和集体行动等日常观念和行为中。在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村庄共同体面临解体的当代中国农村,保护和传承类似于"上灯"仪式这样的村庄传统文化资源,对乡村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事天地》2012,(2):59
本刊讯(通讯员戈红明)2011年12月23日,由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残疾人联合会共同组织实施的主题为"帮扶到人、岗位到手、政策到位、服务到家"的"2012年桂林市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当天,共有50家单位进场招聘,提供岗位1500多个;共有447人在现场达成就业  相似文献   

17.
社会信息环境日益发达,不同文化服务于社会发展,也在持续互相影响,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形成复杂的多元社会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应结合人文地理学、心理学、族群文化、消费决策等多个领域的观点,探究不同区域的文化价值观。西南区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原有族群文化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区域文化价值观"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1日在钦州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 下午4时许,温家宝和纳吉布首先来到启动台前,共同转动金色钥匙,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揭幕。随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正式开始。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主持开园仪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社会变迁为时代背景,通过对一个地方族群的案例分析为视点,分析地方精英是如何影响地方族群认同以及当地藏族如何强化自己的族群身份,论证了族群认同是随社会发展和主观心理综合因素而不断重构的主客观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融合     
近百年国际社会有关移民和族群之间的融合理论,在经历了归化、熔炉和多元文化主张后,面对频发的族群冲突,回归融入主流文化的呼声再度成为社会主流思潮;虽然中国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尚缺乏有力度的解释框架,但先贤们"天下大同"和"社会统合"思想道出了融合的本源意涵。从经济整合、社会参与、心理认同到文化交融,融合不仅要实现人群之间的地域边界重构,更要突破人为设置的各类社会边界,实现人群之间和文化之间的彼此嵌入。尽管存在族群差别和诸多分叉,但融合之旅往往经历五个阶段:完全隔离、初步的结构性融合、较深层次的结构性融合和初步的社会参与、深层次的文化交融和心理认同。群体关系从隔离到相互嵌入的转化,是社会融合的本源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