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下,有两种充当“枪手”的人不可忽视:即登记注册,挂牌营业,帮人代写材料、代写论文、代写诉状、代人考试,等等,被人称之为“现代枪手”;还有一种就是冠名堂皇,封官定级,专门替领导代写讲话稿、代写文章、代批函件、代传“圣旨”,等等,被人们视之为“政治枪手”。  相似文献   

2.
以“创新”为题去做文章,篇幅一定很长。概括一下,有这几个“四”值得注意: 四个“在”──在热点上搞突破;在难点上搞创新;在疑点上找答案;在空白上搞栽培。 四个“不”──提出问题不怕顾虑;认识问题不随大流;表达问题不求雷同;决策问题不甘平庸。 四个“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领导做起;从实效做起。 四个“有”──日有设想;周有改进;月有改革;年有突破。 四个“确立”──确立创新的主攻方向;确立创新的实现目标;确立创新的方法途径;确立创新的保障措施。 四个“敢”──敢辟“荆棘路”;敢闯“真空带”…  相似文献   

3.
现如今.政坛上有一股邪风刮得甚猛——官员迷信。有些党员干部,甚至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不信科学信佛学,不信马列信“大师”。他们进庙烧香,见神磕头,仕途失意求签问卦,热衷选用“吉祥号码”,每有大事要选“黄道吉日”,甚至荒唐到录用人员时要看其“生辰八字”,提拔下属时要看其姓名笔划:听说哪里有“大师”、“大仙”、“高人”、“神算”,他们便不辞辛苦虔诚拜谒,千方百计与之结交:对“大师”的指点奉为圣旨,对“大仙”的“神意”深信不疑。假如前后左右有人稍有疑问,他们或面有愠意,或历言喝斥,而将与他们一样虔诚迷信之人视为同道。  相似文献   

4.
杂谈二则     
说“浮”与治“浮” “浮”字,《辞海》中有11种注解:漂在液体表面或空中;空虚不实;暂时,不固定;表面上的;浮躁;超过,多余……  相似文献   

5.
《党风党纪月刊》2002,(5):33-33
封建时代,凡是皇帝的指示和命令,都被称作“圣旨”。“圣”指皇帝,“旨”即旨意,“圣旨”就是皇帝的旨意。在具体应用和形成文字时,分为“制”、“诏”、“敕”、“谕”、“诰命”、“敕命”等种类,有着严格的区别.不可随便相互取代.  相似文献   

6.
《理论与当代》2007,(8):56-57
剑箫在7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撰文指出:鲁迅先生逝世迄今已有70多年,人们仍然常常要说到他,这不仅仅因为他留下了几百万字的著述,人们在鲁迅身上还能得到十分有用的东西。有三副悼念鲁迅的挽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鲁迅的价值。其一,是蔡元培先生的挽联:“著述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尤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其二,当年鲁迅逝世的噩耗传到日本,一友人撰成挽联:“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相似文献   

7.
舞台上,修竹苍翠,阴云密布。钦差朗声宣读圣旨之后,“斗笠县令”出场。“连年大旱,百姓无粮,让号冤案……”韵味十足的演唱和跌宕起伏的剧情,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相似文献   

8.
这些宇你能写对吗? 我们常说“门吉周”,事实上,“周”字内部不是”吉”,而是上“土”下“口”:“冒险”的“冒”,有99%以上的人把上面都写作“日”;还有“子曰诗云”的“日”,在甲骨文、金文、  相似文献   

9.
《理论与当代》2014,(4):58-59
吕林荫在2月21日的《解放日报》上介绍说,“断舍离”这一概念由自诩为“杂物管理咨询师”的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是近年日本新兴的生活理念:“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质的迷恋。她以此理念为基础。鼓励人们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  相似文献   

10.
张文雄 《新湘评论》2009,(12):21-22
衡阳是一个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地方。我多次说过:“衡阳的过去不得了,衡阳的未来了不得!”过去不得了:四大文明有其一:蔡伦造纸,我们报刊书籍尤其离不开纸;四大书院有其一:石鼓书院,时间上比岳麓书院还要早80年,在石鼓书院,有鼓敲不响,有书翻不动,有字不认识,令人赞叹;中外两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有其一:王船山;十大元帅有其一:罗荣桓;中华五岳有其一:南岳。  相似文献   

11.
廉者三境界     
明代思想家薛宣在《薛文清公从政录》一文中指出:“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并进一步指出:“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捐介之士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次也。”薛宣对廉者的这一分类和评价,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12,(1):60-61
周敬青在第11期的《小康》上,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党内潜规则潜伏在党组织的运行全过程。如:党的意识形态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理想信念的“不认主义认实惠”潜规则、政党认同的“不认组织认个人”潜规则等;党内决策和执行中潜规则的典型表现有,“百鸟朝凤”式只唯上不唯下型决策潜规则、“现实利益算计”的“玩程序”型决策潜规则、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规则等;  相似文献   

14.
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七月八日,工部侍郎诺穆亲到刑部狱死牢宣读圣旨:“国泰与于易简加恩赐令自尽 !”至此,震惊朝野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巨额国帑案,总算有了结果。  首先举发国泰、于易简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鸣凤朝阳”的骨鲠御史钱沣 !  乾隆四十六年 (1781),钱沣考选为江南道监察御史。这年,正值甘肃冒赈折捐案发,主犯原甘肃布政使、现任浙江巡抚王望被杀,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下大小官员涉嫌该案坐死者共达 102人之多 !但惟独陕西巡抚毕沅逍遥法外。于是,刚任御史的钱沣立即上疏弹劾毕沅:“甘肃省冒赈折捐一案,固然由王…  相似文献   

15.
来信解答     
《支部生活》2009,(4):45-46
问:最近省政府规定,政府重大决策不听证要“问责”,请问有哪些具体内容? 答:2月13日,省政府秘书长丁绍祥表示,从3月1日起,云南将全面实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着力建设“阳光政府”。应当进行听证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听证的决策事项;涉及公共利益、群众切身利益以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重大决策事项;各级各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重大决策事项。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8,(9):46-46
孙焕英在7月3()日的《文汇报》上撰文指出:我们对鲁迅的研究还是需要深入的。假设有这样两道选择题:1.鲁迅的杂文质量:高,一般,低;2.鲁迅的杂文产量:高,一般,低。我相信,人们都会选择两个“高”。其实,第二道题选择“高”错了,正确的答案是“低”。且看鲁迅杂文产量的统计:《三闲集》:1927年8篇;1928年14篇;  相似文献   

17.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四句,应解读为“上德不德,是因其有德;下德不失德,是因其无德”。“德”字被用于同人事相关的场合,其通义为“心有所得”。是以“道”还是以“德”为伦理标准,这是“上德”与“下德”的分际所在。区分“上德”与“下德”是为“圣人之治”提供理论依据,其伦理意义在于倡导朴实之“德”,反对虚伪之“德”。“上德”之朴实,是因其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公平之德;“下德”之虚伪,是因意有所偏,行有所弃,不能一视同仁地善待一切人和物,是为不公平之德。倡扬公平之德是老子伦理观之主要特色。能履行公平之德,方是“上善”。“上善”是“上德”在实践中的体现。“上善若水”是“上德”的实践原则,它要求:(1)像水之善利万物那样善待一切人;(2)像柔弱的水那样不与万物相争;(3)像善于居下的水那样谦卑。  相似文献   

18.
热词     
“两手干部”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在落马官员中出现了这样一批人:他们中有的资历学历不浅、政绩业绩不菲、功劳苦劳不少,干工作有一手,工作实绩很突出;但在搞腐败上也有一手,身手不凡,贪污腐败也不差。这种“工作上有一套、腐败上也有高招”的贪腐干部被称为“两手干部”。  相似文献   

19.
管淮 《唯实》2006,(8):72-74
当前阻碍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的消极因素主要有:不允许讲真话的霸道作风;以形式上的民主掩盖实质上的不民主;看“一把手”眼色说话的庸俗风气;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两面派”行为。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靠提高认识,也要加快确保民主集中制贯彻执行的制度建设,还要加强检查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的专项监督。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3):53-53
李德顺在2月1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认为,邓小平的“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是实用主义,其实未必。我是搞哲学的,我发现“猫论”是个哲学上的价值论问题。“猫论”实际上讲了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手段为目的服务,目的决定手段;当然这里还有个优化手段的问题。“猫论”的原则是注重实效,是求真务实的态度,跟实用主义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要给“务实”与“实用主义”划清界限,就要明白:“实用主义”的错误不在于务实.而在于用价值问题遮盖、否定了真理问题。这里正确与错误的界限,可以用比喻来说:实用主义的“有用就是真理”一“有奶便是娘”;而与之不同的“求真务实”态度应该是:“有奶可以吃,娘还是娘”。就是说,实事求是的态度懂得把握里面的分寸,将价值与真理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只要是有助于发展我们生产力的,就可以大胆地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