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雪 《世纪桥》2012,(13):10-11
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在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不断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一条红线。苏区时期的民生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面临局部执政,解决民生问题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艰苦的条件下苏区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也积累了一系列经验,包括:民生是立党治国之本、发展经济是民生之根、社会建设是民生之路、共享和公平是民生之向。这些宝贵经验给我们在新形势下解决民生问题以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民生问题放在重要地位.为了改善和解决民生问题,经过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民生思想.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对于推动现阶段的民生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景成 《新长征》2007,(9):12-15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怏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  相似文献   

5.
解决民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历史使命,刘少奇民生思想是刘少奇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理论界对刘少奇民生思想的研究略显薄弱。深入挖掘和阐发刘少奇民生思想,对在新时代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享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革命斗争、政权建设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逐步实现由"斗争谋求民生"向"政权保障民生"的顺利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变革腐朽的社会制度是根本改变民生状况的前提条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出发点;开展土地革命,鼓励发展工商业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物质基础;协调处理革命战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策略方针,这些都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新疆民生问题谋划了解放新疆、发展民生的战略目标,确定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新疆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思路,并领导新疆各族人民进行了解放新疆发展民生的伟大实践,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8.
柳青 《新长征》2008,(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个章节来阐述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对解决和改善社会民生问题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这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
"民生"是时下我国政治生活中使用最广泛、涵义最丰富的词汇."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而面对"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并存的特定时期,以及贫富差距扩大、就业、教育、医疗、安全、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等民生问题集中突显,民生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否则就不会有国家安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不断改善和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的基本诉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专门用一个部分论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单独立题阐述,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的第一次。民生问题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民生连着国运。国家建设得好不好,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从表面看,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都是个人生活问题,但从全局看,从深层次看,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不仅反映民心向背,还集中地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平。解决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关注过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在革命、建设时期始终高度关注民生,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提倡破除民生难题要注重法制的作用,为民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民生思想财富。挖掘和梳理彭真的这些民生思想,对于当前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民生思想内涵丰富。一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关系中国革命胜负需要的现实视角阐明了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二是从政治条件、物质基础、基本原则、根本保障等方面,确立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思路。三是从土地政策、农业生产、法制建设、社会事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举措。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践行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当前,要切实搞好民生建设,就必须全力保障人民利益,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党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始终把为人民大众谋幸福作为己任,对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给予高度关注和深切关怀。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更加重视民生问题,通过一系列民生建设举措,极大地改善了我国民生状况,充分坚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民生取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坚持民生价值取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考量,是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产生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伦理学角度研究民生问题并提出建构民生伦理的任务,是研究民生问题的一个全新视野.民生伦理就是指政府在解决民生问题过程中提出的政策或主张及其内蕴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取向,民众对社会的民生状态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所持的道德态度、所作的道德评价及其道德标准.当代中国民生伦理应坚持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基础;以以人为本为价值核心;以民生幸福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7年5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王珉书记做报告中谈到民生问题时,一连提出了七个"着力",以改善民生问题。王珉书记强调:民生改善是社会和谐的根本,要以普遍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普遍加强社会保障能力和解决群众的突出困难为重点,加快改善民生状况。要着力提高就业水平;要着力增加居民收入;要着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着力改善居住条件;要着力促进教育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贯穿于一切社会的中心问题.不同的社会形式、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下,民生问题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特征.改善民生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和解决民生问题一部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探寻有效解决民生问题道路的历史。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发出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为人民服务"等伟大号召,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生思想的开篇之作。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了衡量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其中"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人民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就是解放民生、改善民生、发展民生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生,把民生问题作为为人民谋利益的重要体现和价值取向。从民生视角探寻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光辉历程,可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对民生的关切与维护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展开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8,(5):55-56
郭剑鸣在2007年第5期的《理论与改革》上撰文指出:当前关于民生的议论可谓见仁见智,但大都把民生理解为纯经济性社会问题。其实,民生问题的根本乃为民本和民权政治。尤其在我国社会资源动员模式仍然是政府主导型的背景下,民生问题之解决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因而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性社会问题,而是一个需要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导向。更新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