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富 《德国研究》2019,(1):125-138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德国公民对欧盟身份的认同感逐步提高。探究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除了关注当下的欧洲一体化政治实践之外,还应从更长远的视角关注身份认同教育,而德国中学历史教学承担着欧盟身份认同教育的主要任务。本文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结合欧盟和德国的教育指导政策,通过选取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涉及欧盟身份认同的主要内容,阐述和分析德国如何借助中学历史教学来塑造青少年的欧洲史观,从而完成欧盟身份认同教育,为欧洲一体化实践服务。在德国中学历史教学中,教科书循序渐进地激发、培养和深化青少年学生的欧洲意识,以此达到欧盟身份认同的教育目的。德国的中学历史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公民欧盟归属感的提升,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德国将继续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欧盟认同教育。  相似文献   

2.
伍贻康 《德国研究》2011,(4):4-8,78
“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这一缠绕欧洲时局百余年的“德国问题”,对于欧洲一体化的兴衰有什么影响?今天“德国问题”是否又重新冒头?德国在欧盟中“一国独大”意味着什么?德国的战略定位已是欧盟兴衰和欧债危机能否解决的关键.由此出发,本文从“德国问题”角度探析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冷战后德国对华政策的重心始终围绕发展贸易关系,政治和战略考量居于次要地位。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对于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偏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国内利益的非中心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德国对欧盟最终决策的影响。欧债危机使德国在欧洲的地位发生微妙变化。德国作为国际秩序新的“构建力量”的角色定位,表明德国是一支不断发展的力量,其心态与式微的英法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钮松 《德国研究》2010,25(1):12-18
德国中东政策与欧盟中东政策的相互影响是规范相互传递的过程。德国在积极引导欧盟制度建设的同时,展现其作为"欧洲的德国"的一面。德国的民事角色、经贸合作角色塑造了欧盟角色的一个方面,其规范与欧盟的发展需求相吻合,欧洲一体化的制度保障为德国规范的传递提供了有效管道,因此,欧盟中东政策表现出明显的追求和平、阿以和解、促进与中东的正常经贸交流等形式;欧盟积极促进民主人权价值观外交,并出现了向军事力量适度变形的迹象和实践,在欧盟内部长期被熏陶的德国主动接受并逐渐内化了这些规范,其中东政策表现出明确但又适度的维护民主人权价值观的倾向,以及通过在中东的军事行动突破来实现德国军事思想转型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德国各主要政党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总体设想、欧洲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欧盟的机构改革、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欧洲经货联盟等重大问题的立场和策略重点。  相似文献   

6.
北约东扩后,德国的安全政策可以概括为“拖住美国,团结法国,争取在欧洲安全问题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为了削弱美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的霸主地位,德国想以“欧洲防御一体化”的名义,将西欧联盟发展成驾驭政治军事危机的工具,并最终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  相似文献   

7.
欧洲经济模式评析——从效率与公平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市场和经济货币联盟以及协调的欧盟经济政策结构是欧洲经济模式的基础。欧盟的经济模式是欧洲内部若干子模式结合的产物,德国弗莱堡学派的秩序自由主义的原则对欧洲经济一体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德国模式和欧洲模式之间有四点相似的特征。欧洲经济模式的特征是寻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均衡发展,是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市场经济的混合模式。通过采用基尼系数和全球竞争力指数对欧盟国家的效率和公平状况进行综合比较,在欧盟内部存在着4个略有差异的子模式,表明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并不必然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8.
德国国家身份、欧盟核心国身份和北约成员国身份从不同角度共同对德国安全战略的制定和执行产生重要影响。冷战结束后,德国在安全战略目标上,由服务于西方阵营安全以及寻求民族和国家统一,转变为维护德国和欧洲安全,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在安全观念上,以新的视角看待国家主权,认识到世界多极化趋势,逐渐接受综合安全观;在安全手段上,完善国家安全决策机制,重视发挥综合国力的作用。德国依托欧盟加强自身安全,并扩大在欧洲和世界的影响力。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盟的发展一方面使欧洲国家相互依存强化,成为德国安全战略的依托;另一方面,欧盟正成为世界一极,提升了德国在世界政治、安全事务中的地位。德国依托北约维系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作为北约成员国参加北约框架下的军事行动和战争行动,利用北约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德国安全战略未来将重视内外复合安全和欧洲一体化建设,为国际社会做贡献,实行全方位外交战略,发展与新兴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吴志成  常婧 《德国研究》2008,23(3):26-30
德国是欧盟的创始成员国,也是欧洲一体化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轴心.德国的欧洲政策直接反映了德国政府对欧洲事务的战略与态度,也体现着德国的根本国家利益,成为德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支柱.德国统一后,由于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德国政府的欧洲政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对欧洲一体化支持的内在动因、具体目标和实际政策都进行了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欧洲研究区建设的深入,各国在科研创新政策领域自行其是的时代在欧洲已经成为历史,欧洲层面的科研创新政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而德国作为欧洲科研创新领先国家,以及欧洲研究区的发动机,对这一进程的参与和应对也就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于欧盟科研创新政策的法律基础与政治框架尤其是欧洲研究区建设和"地平线2020"科研框架计划做了简要介绍,在此背景下梳理了德国对欧盟科研创新合作的积极参与,包括相关战略和辅助措施,并观察分析了德国对科研创新政策"欧洲化"所持的立场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金玲 《欧洲研究》2012,(5):17-28,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推动并放大了德国在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欧盟成员国出于不同的政策理念和利益诉求,对德国在危机中的表现持不同期待和评价,反映出巨大的认知差距。其中,"专制领导"、"犹豫领导"以及"法德主导"是三种典型认知。上述多重认知是欧盟制度缺陷、法德行为方式以及成员国利益分歧等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欧盟建设当前处于关键节点,德国如何应对上述认知,进行政策选择,对于欧盟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欧洲防务联合是欧盟一体化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欧盟政治一体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和重要保障。近年来,受法国、荷兰否决欧盟条约,欧盟中期预算危机以及德国、西班牙等成员国大选等因素的冲击,欧盟一体化进程整体受挫,被迫驶入“慢车道”。但是,防务领域的建设并未受到实质性影响,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不仅继续稳步推进,甚至在维和方面有所突破。文章对欧洲防务联合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详细的回顾与梳理,之后指出了它的最新进展和继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本期《德国研究》出刊之日 ,正值中国欧洲学会德国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在同济大学召开之时 ,本届年会是以“2 1世纪初的德国”为主题。为迎接年会的召开 ,本刊近期发表的一些文章 ,从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和不同角度涉及了这一主题。“2 1世纪初的德国” ,在多极化世界格局形成的定位上 ,是与欧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也就是说 ,欧盟离不开德国 ,德国离不开欧盟。本刊上期及本期刊出了多篇这方面的论文 ,从欧盟的机构改革动因和前景分析、结构政策的作用和面临的问题、世纪之交的欧元、欧盟与美国的贸易争端分析等多方面地论述了世纪之交的欧…  相似文献   

14.
中德经贸关系的动向及对策宋坚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我国对欧盟贸易的1/3是在德国实现的。德国是我国许多传统出口产品和轻纺机电产品的重要市场,也是许多高新技术产品的供应来源。自197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有很大发展。1996年...  相似文献   

15.
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的经济实力源于自身在欧盟区域价值链中的核心地位,并在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中占据重要位置。德国成功地将自身经济力量转化为引领欧盟一体化方向的主导权,领导欧盟应对欧债危机、难民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等各种挑战。在此过程中,德国基本承接了区域内权力的转移,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较大的影响力。本文将经济学范畴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下的"权力转移"概念相结合,以此来分析德国掌握欧盟区域主要权力的原因与表现方式,并借此探索全球价值链与国际权力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德国自今年1月1日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以来,红绿联盟新政府欧盟政策的核心,在于努力减少对欧盟提供的款项,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凸现德国自身的利益。在柏林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通过的《2000年议程》,可以说是施罗德政府在作出了重大让步后获得的一个成功  相似文献   

17.
刘立群 《德国研究》2005,20(4):F0002-F0002
本刊讯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会第11届年会于2005年10月26-28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 夸年恰逢德国研究会和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20周年,双喜临门,年会因此十分隆重而热烈。 在开幕式暨报告套上,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周家伦、中国欧洲学会会长裘元伦先后致辞;德国研究会新任名誉会长、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作主题发言,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作题为“德国在扩大中的欧盟”的报告。 来自中国社科院欧洲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发展研究所、北大、清华、人大、经贸大、同济大学等约30家单位近百人出…  相似文献   

18.
福利社团主义曾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德国福利社团的游说活动。福利社团主义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自由市场逻辑之间的冲突,使得"欧洲化"在一方面威胁到了德国福利社团在国内的独特法律地位,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福利社团主义对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限制作用。为了全面理解"欧洲化"对德国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复杂影响,需要扩展"欧洲化"研究中关于"适应性压力"的分析框架,以包含政治层面的适应问题和自下而上的变革机制。根据欧盟治理的形态和目标、福利社团针对欧盟的政治战略以及该战略对它们在国内政治中的游说行为的影响,可以将德国福利社团游说功能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进攻阶段和"双向现代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梅兆荣 《德国研究》2013,(1):4-11,124
本文首先归纳了战后德国重新崛起的十方面原因,然后结合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指出德国恰恰因其"一枝独秀"而处在风口浪尖,成为欧盟和欧元区内部利益和理念之争的重要一方。但鉴于德国的综合国力、其欧洲强国而非世界大国的地位、历史包袱以及欧盟决策机制的约束,德国难以主宰欧洲。文章同时指出,目前中德两国实质性合作关系的广度和深度已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但不存在牺牲其他国家利益的中德"特殊关系"。文章最后就如何排除一些障碍或干扰,保持德国在中欧关系中的引领作用,提出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郑春荣 《欧洲研究》2012,(5):1-16,1
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中从最初的犹豫走向后来的独断,这一表现既与德国的经济治理理念有着紧密关系,又是德国国内各否决玩家钳制的结果。虽然"欧洲的德国"依然是德国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欧债危机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出德国的欧洲政策自两德统一以来呈现的若干新变化:德国的欧洲政策日益为内政所驱动;德国的"欧洲使命"日益衰减;德国正在成为地缘经济强权,等等。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德国欧洲政策的外部期待,以及德国社会的内部约束之间的张力,增加了德国欧洲政策的不可测性,也给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