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早在1957年就有人发表文章探讨有关“沉默权”问题。他就是曾经担任过刑庭庭长的华东政法学院教师黄道。他在《法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强调了司法机关办案中“无罪推定”的三大诉讼原则 :一 ,不能以被告人态度不好 ,就对他作有罪的结论 ;二 ,不能以被告的沉默作为他有罪的根据 ,同时也无权强迫被告人供述 ;三 ,不能以被告人的虚伪陈述 ,作为他有罪的根据。几个月后 ,黄道教授即在反右斗争中遭到批判。▲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刑事诉讼法》在第12条终于确立了“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对任何…  相似文献   

2.
<正> 刑事诉讼实现无罪推定的方式关键在于立法。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无罪推定的含义,甚至进一步规定“疑罪从无”原则是主要的表现方式。但在诉讼程序的实践中,尚需一些配套性的措施,没有这些措施,无罪推定的兑现将大打折扣。一完善诉讼结构是实现无罪推定的基础有罪推定总是与纠问式或带有纠问色彩的诉讼结构紧密相关。它的基本特色是专制与不平等充斥着诉讼全过程。“纠问式诉讼结构在强化法官职权的同时却犯了另一个错误,那就是忽视甚至取消了辩护并由法官兼任公诉人,这就使控辩对抗变成了法官和被告人的对抗。而有罪推定和刑讯逼供是这种诉讼结构的必然要求。”与此相对的是,无罪推定需要的  相似文献   

3.
朱宗杰 《人权》2011,(1):23-27
在人权保障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今天,刑事诉讼制度下的权利保障突出地体现在“无罪推定”原则上。“无罪推定”原则,以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合法权利为核心,以人权保障为理念,反映了现代司法观念的价值取向。本文试从人权保障视角出发,着重对无罪推定原则的人权保障价值、历史演变及其重大意义进行分析,并针对“无罪推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出笔者的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纸判决,不仅在生死之间、有罪无罪之间做出最终裁决,更重要的是,在“有罪推定”和“无罪推定”两种法制理念的较量中,“无罪推定”最终占了上风,还了犯  相似文献   

5.
无罪推定原则代表的是文明与进步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但作为一条新的刑事诉讼原则 ,新《刑事诉讼法》第12条所作的关于“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 ,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规定 ,并不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用的无罪推定原则。因为在新《刑事诉讼法》中 ,还有不少与无罪推定原则相悖的限制性条款。  相似文献   

6.
洪向华  王朋琦 《新东方》2005,(10):52-55
新修订的刑法明确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精神,是中国法理和社会价值理念的一次超越。但如何在现实中充分兑现这一精神,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新刑法颁布以后出现的刑讯逼供下的一些冤案证明,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既迫在眉睫,又十分艰巨和复杂。笔者以为,国人在无罪推定原则的法理内涵、历史必然以及社会定位上尽快达成广泛的共识,应是当务之急。 一、准确把握无罪推定原则的严格法理内涵 所谓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在未经证实和判决有罪之前,应视其无罪。无罪推定所强调的是对被告人所指控的罪行,必须有充分、确凿、有效的证据,如果审判中不能证明其有罪,就应推定其无罪。它的意义在于防止过早地和无根据地把任何人看作罪犯,不允许根据未经充分检验的材料和违反既定证明程序而取得的信息,认定一个人犯有罪行。 1997年10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意味着,在法院依法判决之前,任何人都不处于有罪公  相似文献   

7.
侦查认识中的“无罪推定”与“有罪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与"有罪"是一对矛盾概念,但是"无罪推定"与"有罪假设"都是侦查领域的重要命题。无罪推定是一个法律层面的概念,是法律人经历价值选择的结果;有罪假设是一个事实层面的概念,是侦查认识活动必然运用的思维、方法。一方面,侦查人员需树立对"无罪推定"的正确认识:"无罪推定"不是证据法上的"推定",也不能作为侦查认识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侦查学领域需承认有罪假设的存在,对其进行正确分析。从某种程度上看,正是事实层面有罪假设的必然存在才导致法律层面无罪推定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与"有错推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罪推定与有错推定 如今在法学领域,“无罪推定”原则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了。由18世纪启蒙运动中意大利法学家贝卡里亚提出的这项原则,经过各国长期的司法实践逐渐形成了一种“与国际接轨”的表述,即规定司法过程中应由诉方(在公诉案件中即司法当局)负被告有罪的举证责任,而被告不负自己无罪的举证责任。如果法庭不能证明被告有罪,被告就应被视为无罪。  相似文献   

9.
无罪推定是一个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法律术语,虽然我国法学界在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对其进行过两次激烈的争论,但终因政治原因而未得出定论.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被推到了时代前列.那么,作为已被世界刑事诉讼发展潮流所肯定的“无罪推定”原则,到底能否为我所用?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部分?就成了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与中国刑事证据制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证据制度国际性准则是指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及有关国际性组织根据法治国家国内立法和国际公认的一些人权保障原则确定的,刑事司法中证据制度设计和运行应当遵循的最低限度规则。这些规则是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取证手段文明化、人道化、司法令状规则、证据排除规则。中国刑事证据制度理论上概括为“实事求是” 的证据制度。但立法对证据的规定很少,没有系统的证据规则,实践中随意性较大。没有规定无罪推定原则,证明责任分配不合理,其改革应着重在法治理念下,注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充分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无罪判决率明显较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全国无罪判决基本上维持在每年2000件左右,占全部刑事案件的千分之四左右,到90年代末无罪率有所提高,最近几年无罪判决数量增加明显,每年的无罪判决超过6000件,无罪判决率也只有百分之一左右。我国是否应当在法律上明确规定无罪推定原则?刑诉法第12条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的某些精神,但尚未确定无罪推定。无罪推定在我国的确定仍是刑诉法修改的一个未完成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保障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刑事诉讼法在96年修订时确定了有中国特色的无罪推定原则,反映出中国刑事法治建设过程思想的冲突与磨合。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的基础性原则是确信无疑,然而无罪推定原则配套机制建设才是其原则待以实现的关键,宪法性无罪推定保障人权、拒绝自我归罪权的确立乃无罪推定原则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剑啸长白山     
怀疑同伙“反水”,“黑老大”半夜导演乡村枪战;擦腚纸,歪歪扭扭写上“李强”两字,土疙瘩也是一等粮。从一个小混混到社会上赫赫有名的“花脖子”,他在一步步“做大”的同时,也为自己掘好了坟墓。 2000年12月19日晚8时许。位于长白山麓的吉林省榆树市于家乡红旗村。在村民于忠远回家的必经之路,一辆车悄然横在路上。“大哥,我摸清了,于忠远这小子,每晚8点左右进村。”夜幕下,一个鬼魅般的影子发出了声响。“你他妈的少噜嗦,盯紧点!”一个阴狠的声音打断了他。“于忠远他妈的窝里反,让我蹲笆篱子,今天非做了他。”晚9时许。一…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加速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中,刑事诉讼法律思想领域经过长时间的酝酿,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这一原则并在1997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被正式采纳,规定于第十二条和第一百六十二条的内容之中,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刑事法律思想和刑事诉讼制度一项重大进步。但是,仍须注意,尽管在立法中己接受和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无论在法学理论界,或是在立法工作、司法实践等环节,对这一原则并非无保留地接受,仍存在不少争议。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无罪推定与实事求是原则之间的分歧。因此,重新探讨这  相似文献   

15.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民主法治国家在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本原则,反映了西方人权、民主的现状,是人类法治文明的一大进步。我国刑事诉讼法只是吸收了无罪推定原则的部分内容,并未建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为了维护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保障人权,有必要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确立真正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一忌以言貌取才。列宁说过:“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这就告诉我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是人才,必须坚持观其言还要察其行的  相似文献   

17.
0.8原则     
《时事报告》2011,(4):67-67
日本知名的“作家医生”、内科医学博士志贺贡,曾经提出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关键数字——0.8。他认为,就健康而言,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也就是每分钟75下,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烹饪时原本加一勺盐,改为0.8勺,不仅能更好地引出食材的原味,而且对肾脏的负担会更小。他进而指出,不管是饮食还是心情,都忌讳一个“满”字,  相似文献   

18.
无罪推定是刑事诉讼的一项基石性原则,控辩对抗是刑事诉讼的基本法理,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无罪推定原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控辩对抗的精神和要求,而刑事普通审判程序中,控辩对抗的形成与对抗性的增强离不开无罪推定原则的确立与贯彻。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在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基础上,改革与完善有关控辩对抗的制度与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19.
1王丙山,一个初中毕业生,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他却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投入十多万元,搞了8项发明创造。他成功地发明了“碾米机瓦筛保护罩”(国家专利号:98315836.3)、“兴农牌谷草分离自动装袋脱粒机”(国家专利号:98231259.8)、“科农牌软盘抛秧对孔推盘式播种  相似文献   

20.
张华 《理论月刊》2008,8(3):147-149
法国是世界上首次以成文法且以宪法的形式明确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国家,成为欧洲大陆刑事司法民主化一面旗帜.二战后,特别是本世纪初,法国又通过数次改革,不断扩大无罪推定原则在刑事诉讼法中地位和作用,推动其价值取向转向控制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问的平衡.无罪推定原则在法国的历史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是我们了解无罪推定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基础和其在当代发展趋势的一面镜子,对于我国无罪推定原则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