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亮的严与廉王平陈寿在《诸葛亮传》里说,诸葛亮“开诚心,布公道”,“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元善不显”,因此,深得蜀汉君臣百姓的拥护。执法严明,敢于碰硬,是诸葛亮的一贯作风。李严是刘备死时和诸葛亮一同受顾命的大臣,可以说是蜀国大臣中的第二号人...  相似文献   

2.
罗日荣 《前线》2014,(10):124-124
蒋琬,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神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这个湖南伢子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后来,蒋琬以书佐身份随同刘备到四川。刘备见蒋琬是人才,于是打算让他先历练历练,给了蒋琬一个广都县县令的职位。 蒋琬接到任命之后,大失所望,本以为刘备会重用自己,结果却是一个小小的广都县令。怀才不遇的情绪填满了蒋琬的心胸。蒋琬打算效法庞统,以引起刘备的重视。于是,蒋琬整日饮酒作乐,根本就没有打理任何政务。  相似文献   

3.
曹魏、东吴、蜀汉这三国之中,蜀汉往往更得读史者的青睐,牢牢占据三国的“C位”。蜀汉建立于221年,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43年。但蜀汉的历史篇章,早在214年刘备入川便已开启。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姜维等人的故事世代传颂,给四川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正>成都市武侯祠成都武侯祠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它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惠陵)为基础发展而来的。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放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  相似文献   

5.
诸葛亮DE廉政措施杨亚萍公元222年,蜀国与吴国发生夷陵之战,刘备败后不久逝去,子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诸葛亮治蜀期间,总结前朝教训,注意采取一些廉政措施,从而使蜀汉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采取的廉政措施主要有三条:1、严惩"五害"官吏。诸葛亮坚决反对东...  相似文献   

6.
尤子吟 《共产党人》2004,(14):49-50
三国时期的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辅政,三次光临诸葛亮所居的茅庐,终于使这位原本“苟求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的卧龙先生成为旷世名相,也成就了刘备三分天下的宏图大业。古往今来,“三顾茅庐”便成了有识之士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代名词。闲暇时间,笔者仔细品味,  相似文献   

7.
《隆中对》是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向其提出的兴复汉室、谋取天下的战略策划书。而此后刘备正是根据诸葛亮的这些策划,建立了蜀汉政权。因此,这篇名文颇为后人津津乐道。根据笔者看到的材料,毛泽东对此文曾经有过两次评点。  相似文献   

8.
楼彧 《廉政瞭望》2009,(3):46-46
千百年来,诸葛亮作为智慧与道德双重象征留在中国人心目中,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后世为官的最高准则。 然而,诸葛亮不仅没能实现匡复汉室的理想,而且蜀汉集团还是三国中最先破产的一个。从某种意义上说,蜀汉的霸业是“成也孔明,败也孔明”。  相似文献   

9.
<正>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234年)八月,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政权进入后诸葛亮时代。有人认为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有人以此非议诸葛亮的用人策略与人才培养工作。其实,这些都是对真实历史的误读,蜀汉后期依然人才济济,群星闪耀。志虑忠纯:忠实践行丞相遗志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不再设丞相。后主刘禅下诏,任命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次年,蒋琬升任大将军,录尚书事,兼益州刺史。  相似文献   

10.
杨景生 《求贤》2006,(4):44-45
第四,刘备最初并没重用诸葛亮 按《魏略》中所记,诸葛亮拜见刘备后(公元206年),刘备已将他留在身边.可为何以后又出现了“三顾茅庐”(公元207年)的事情呢?他们之间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使得两人分手.这种变故对两人的内心和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能否从中我到刘备一年之后“三顾茅庐”真实的思想依据。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根据《魏略》的记述,对当时及以后所发生的事情的来龙去脉.作一下大胆推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三国,人们会发现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征战半生,无立锥之地;诸葛亮在刘备去世后,六出祁山,终未成功。二人同时在世时,演出了一出出威武雄壮的活剧。这是二人在用人上互补的结果,但也表明刘备与诸葛亮在用人上是有差别的。一、刘备识人之眼比诸葛亮亮,诸葛亮育人之法比刘备高。刘备慧眼识诸葛亮这件事就充分表现了刘备善于识人的本事。从刘备与诸葛亮对待马谡的态度上,也能看出刘备善于识人的特点。诸葛亮对马谡十分欣赏,诸葛亮率大兵南征之所以能取得七擒孟获、安定西南的辉煌成绩,与马谡的贡献是分不开的。诸葛亮采取的“攻心为上…  相似文献   

12.
诸葛亮一生勤勉谨慎,辅佐刘备成就了蜀汉帝业,深得刘氏信任。刘备去世前,遗诏诸葛亮辅政;嗣主刘禅『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更是『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对蜀汉社稷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毕生为之奋斗的『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夙愿并未因他的勤勉而实现。这其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事必躬亲的做法,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有一次,诸葛亮在亲自校订、刊正簿书时,有人曾当面向他提出了批评意见:『为治当有体,上下不可相侵,请为明公以作家譬之,今有人,使奴执耕稼,婢典炊爨,鸡主司晨,犬主吠盗,牛负载重,马涉远路,私业无旷,所  相似文献   

13.
<正>《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问诸葛亮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以“跨有荆、益”“外结孙权”等一系列战略为答复。以此为据,刘备在短短十年之内迅速崛起,成为三分天下的霸主之一。为实现“跨有荆、益”,刘备集团首先凭借赤壁之战在荆州取得立足之地。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集团占领益州,使这一战略布局有了基本成果。但接下来能否占领汉中,决定了这一成果能否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这也关系到未来北伐中,两路夹击中原的策略能否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刘、关、张以复兴汉室为立国大义,却在实际运作中将三人帮的私情置于过高地位。上行下效,蜀汉政权内难免小圈子盛行,在领导事业的核心力量中播种了矛盾和失败的基因。从史实来看,蜀汉失关羽、丢荆州,使隆中对策的立国战略落空,直接祸根就在于小圈子内耗。诸葛亮前期常劝刘备广揽人才,后期也出现了胸不容贤的倾向,重点提拔了不少当年在襄阳生活时期所结关系户圈内子弟,而这些人被证明杰出者少,误国者众。蜀汉由盛而衰亡是小圈子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友善的力量     
东汉末年分三国,阴谋、阳谋,明争、暗斗,而当时刘备可以说是既无孙权的据有江东、国险而民富,也无曹操的挟天子而令诸侯,他只徒有一个帝室之胄的虚名罢了。刘备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由是感激,他六出祁山,东和孙吴,北拒曹操,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尽心尽力报答先帝,辅佐后主。因为刘备的善待,而使诸葛亮如此尽心尽责,死而后已地报答刘备。  相似文献   

16.
丞相雅量     
边鸿基  杨自明 《求贤》2009,(9):52-52
三国时.诸葛亮去世后.后主刘禅根据诸葛亮推荐,任命蒋琬为尚书令,掌管蜀国朝政。蒋琬为人德才兼备,尊贤任贤.秉承诸葛亮遗志,使蜀汉一时大治。  相似文献   

17.
乌撒 《前线》1962,(15)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个事必躬亲的人,陈寿写的“三国志”里说他在刘备死后当丞相时,“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事必躬亲是有原因的,一则由于阿斗的闇弱,一则由于诸葛亮为人谨慎,事必躬亲,才能放心。在我们看来,这样  相似文献   

18.
<正>“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蜀先主庙》。诗人称赞了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英雄业绩,并为蜀汉事业后继无人而感慨叹息。刘备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其一生雄才大略却也难免身死国灭。熟稔三国历史的毛泽东,曾从很多方面特别是领导方法、工作方面层面对刘备进行过诸多评点,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薛林群 《共产党人》2004,(20):50-50
庞统是三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其才华与诸葛亮相当.,但他却有两次“面试”失败的经历一次是东吴名将周瑜死后,鲁肃恐自己难以胜任其职,便向吴王孙权举荐庞统孙权约见庞统,见其相貌怪陋,便心中不悦,试其才学,问平生所学以何为主,庞统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以其与周瑜相比如何,答曰:“所学与周大不相同。”仅此两问,孙权觉庞统自恃狂妄,且轻视周瑜,更为不悦,便以“待用时再请”为托词而辞之再一次是,西蜀军师诸葛亮得知庞统才略过人,便向刘备推荐刘备召见庞统,庞统昂首作揖不拜,且直言快语,很是放肆,刘备心中自然不喜欢,再加其貌不扬,便只安排他当了县令。就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栋梁之材一时无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20.
赵勇 《学习月刊》2013,(8):84-84
1800年前.诸葛亮和刘备在襄阳演绎了千古绝唱“隆中对”。而今,我们襄阳市国税局秉承诸葛亮爱国、忠诚、敬业、智慧的优秀品质.出色完成了各项国税工作任务.先后获得全国精神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普法办、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五一”劳动奖状,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国税系统综合绩效考核优胜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领导班子多次被评为“五好班子”。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