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企合一”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在法律、财政保障等领域的制度环境供给不足,从而导致制度供给失衡,诱发了“监狱企业”不利于罪犯劳动改造质量提高这一次级制度的变迁。在转述的基础上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范式检验“监企合一”制度变迁的动因、逻辑和方向,主张当下的监狱改革不应简单否定传统的“监企合一”制度,而应当在继承和完善的基础上引导制度理性回归,在制度供给不足领域实施以地方政府为制度创新主体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以国家为制度创新主体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互为补充的相机组合方式,最终达成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2.
在生活中,有时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工作推进不顺时,有的干部会声称,“不是我们没努力,都怪机制不健全”;促进发展出现失误时,有的人会辩解,“根源在于制度有漏洞”;改革需要强力推进时,有的则振振有词,“先得建立完善制度”。在这些人眼中,任何问题讨论到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制度问题。制度成了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照此逻辑,只要解决了“制度”问题,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06年8月27日通过,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破产法》中对1986年《破产法》作出了很大的修改,其中,将旧法中的“和解与整顿制度”修改为“和解制度”。本文就是从比较说明的角度,介绍新《破产法》中“和解制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公选已度过初创期,制度框架已经基本搭建起来。如何把这些框架“填充”好。让公选制度更加“丰满”起来,将成为未来各地公选创新试验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建立船舶主体法律制度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法上,以船舶浮动领土说的理论,产生了船舶司法豁免权制度。英美法系海运国以船舶拟人化的理论,视船舶具有独立的人格化,称扣押船舶为“逮捕船舶”,并形成“对物诉讼”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缤纷语丝     
《江淮法治》2010,(1):6-6
“完善中国特色‘草根’民主的法治建设。” ——日前,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审议中指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并列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我国四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神经末梢”,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的“草根”民主。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三个更加”把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了加强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们要认真贯彻这一精神,切实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通过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构成了一张张“关系网”。在求人办事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求已有的和正在建立的各种“熟人”关系。“有熟人好办事”便是“熟人社会”的经典话语。“人情网”对制度执行的干扰,是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因此,当我们在对反腐败制度设计与实践进行反思时,就不能不研究这一深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对廉政制度建设的影响,并设法破解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李阳 《法制与社会》2011,(36):155-156
检察委员会制度与大多数的法律制度不一样,它不是“专家”、“学者”从西方引进的一种制度,是土生土长的。其决策权在检察制度不断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检察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政府法制》2012,(36):8-8
网易评论发表了一篇何三畏的评论文章,文章如下: 中国的劳教制度,到今天已经天怒人怨。说它应该存在的,甚至对它“一分为二”的,非常少见。我感觉,这很像十年前“收容遣送制度”被废止时的气氛。已经有不少人,包括官方媒体的人士,在网络上呼吁“废除劳教制度”了。  相似文献   

11.
佚名 《政府法制》2013,(1):33-33
“国考”热度不减,引发各方思考。有人指责这种社会精英干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于国于民都不利。公务员制度改革呼声渐高,政府也开始从制度层面打破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终身制的公务员招聘制度,正在迎来一些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监察》2010,(13):F0002-F0002
加强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职务消费制度、领导人员廉洁从业承诺制度、领导班子决策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内部监督制度等。通过加强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加大考核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从源头上抑制腐败滋生,为廉洁从业提供了纪律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元仁 《行政与法》2002,(11):23-25
WTO规则规范的是政府及政府行为,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对行政法制度作出改革。首先,必须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法律统一原则”、“透明度原则”、“行政公平原则”和“对行政行为监督审查原则”对行政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以使政府行为与WTO接轨,同时政府要依法行使管辖权,才能保证行政法律制度改革的落实,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指导中央企业完善“三重一大”制度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探索性的重要工作。指导中央企业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要把握好完善企业集体决策制度和保障企业自主决策的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决策管理的共同要求,指导企业按照集体决策、科学决策、党组织参与决策、民主决策的原则全方位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同时,要注意准确把握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方向,实行依法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法治》2010,(8):34-34
“官本位”是封建官僚制度的基本特征。以官为重的封建思想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尚有很深影响。表现之一:公共制度与决策设计中将“官”的利益放在优先和第一位,甚至专门为照顾“官”的利益设计某些制度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从行政法的理论基础层面分析,“控权论”、“平衡论”尽管不尽完善,但其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可构成行政处罚听泣制度的法理基础。从行政听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层面分析,英国的“自然公正原则”、美国的“正当程序”理论、大陆法系的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理论以及我国的“人民民主原则”共同构成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法理基础。本文指出根据这些理论的精神与要求,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目标应当是:兼顾公正与效率,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公正优先。  相似文献   

17.
“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保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有效运行的重要步骤。文章针对现行“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欠缺,论述了“告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主体、内容、形式等具体事项,以完善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的“告知”制度,保护受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顺利进行,为进一步修正刑事诉讼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日刑事侦查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舫 《政法学刊》2001,18(6):63-66
中日刑事侦查制度包括刑事侦查组织制度、程序制度、人事制度三方面,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对两者的相同点和差异可以进行分析。总结日本刑事侦查制度“西化”的经验和教训,供我们研究和借鉴之用。  相似文献   

19.
周丽娜 《经济与法》2003,(10):23-24
一、坦白从宽制度构建的动因。坦白从宽是指对于如实交待自己罪行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量刑上给予从宽处理。在我国,坦白从宽不是一项法律制度,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均无坦白从宽的相关规定。仅就“坦白”而言,刑事诉讼法中倒是有所体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此处的“如实回答”便可理解为坦白。从该条规定来看,坦白是一种义务。因为在法律中.“应当”是与义务联系在一起的,“应当如实回答”排除了不如实回答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程翔 《中国公证》2008,(12):30-34
作为欧盟成员国,荷兰是奉行“拉丁公证制度”国家的典型代表。在这种制度下,公证被定义为“一种私人的法律职业,公证人为私法主体提供建议并起草法律文书,为交易保存永久的记录。公证人享有国家赋予他进行鉴证的权力”。1999年以前,荷兰公证人的地位具有较强的“国家公务员”属性,国家对于公证制度的监管较为严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