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3年3月21至22日,“重写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4家单位联合主办。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哲学学科范式的创新和重写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危机”,作出了新的回应。会议主旨在于对中国哲学史学科从反思走向建设,通过重写中国哲学史而切入中国哲学学科的创新及学科合法性危机的超越问题。会议主题主要有6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及其超越;二是中…  相似文献   

2.
《理论月刊》2012,(2):190
2011年中国哲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哲学大会12月8日至9日在海口市举行。来自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马克思主义析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逻辑学会、中国伦理学会、中华美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史学会与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于1999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海南省委党校联合召开了“做战斗唯物主义者”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代表,大都是著名大学、党校和社会科学院的教授和研究员。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任继愈教授发来祝词;北京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黄楠森教授还以《把战斗唯物主义旗帜举得更高》电传来书面发言。会议由中国哲学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李振霞教授主持。与会者认为:当前正进行的反对“法轮功”的斗争,实质上是唯物主义同唯。…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基本原则。在此原则形成过程中,"唯物等于进步、唯心等于反动"的教条主义观点,干扰了正常的中国哲学史研究。1957年北大哲学史会议前后,中国哲学研究者对此问题进行了集中的反思与争论,推动了中国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哲学学会1986年年会于8月1日至5日在兰州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党内政治生活原则两个问题,与会同志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展开论争,会议气氛热烈、友好。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8年11月28-30日,"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多元思想资源"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和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共同主办,与会学者约50多人,提交论文近40篇.与眼下的"国学热"、"儒学红"相比,中国近现代哲学显得有点冷清.本次会议对这种冷清的局面多少有所改变,会议的主旨是试图以深入探究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多元思想资源,来推动这一领域研究的创新. "多元"主要有三层涵义:一是指中国传统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儒家;二是指外来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西方近代思想;三是指中国近现代哲学某一思潮、理论的思想资源的多元,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流派.  相似文献   

7.
2008年11月15日,"改革开放三十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研讨会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主要情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发展与创新,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教育与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8.
最近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当代中国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统战部、北京市委党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当代中国的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 ,与会代表主要围绕着以下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理论研讨。一、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对于这个问题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与会代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劳动、分配、阶级、阶层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第四次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4—9日在中央党校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科学理论的评价问题。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科学理论评价的实质及意义(1)一些论者认为,科学理论的评价是对科学理论的一种哲学分析;它的实质是对理论功能进行一种哲学思维上的探讨。这种探讨一般涉及到两门学科:一门是科学哲学对科学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虽是程朱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阳明学也很重视.在"三史"中,较系统和全面地阐释了他对阳明学的看法.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描述了王阳明一生的主要学术思想转变,阐释了<大学问>、知行合一、朱王之异、差等之爱等问题.在1948年用英文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虽然重复了<中国哲学史>中对阳明学的一些看法,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除了言说方式的言简意赅和生动活泼以外,对阳明学的主要思想作了重新梳理,很哲学、很逻辑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体现在他对王阳明宇宙概念以及对<大学问>的进一步阐释中.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几部代表作相比.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对阳明学的研究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诠释框架不同,哲学意味更浓,阐释更为详细和全面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冯友兰陆续出版了7册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第5册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为诠释框架,对阳明学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07年8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燕山大学共同举办的2007年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论坛及全国哲学学科发展论坛同时召开,会议由《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燕山大学文法学院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等近40家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一些报刊杂志媒体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马克思主义学科、哲学等学科最近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探讨,最后还针对学术界和高校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和研究的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2.
2012年12月22日,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新局面理论研讨会——庆祝韩树英教授90华诞暨从事哲学研究与教学70周年"在中央党校育园楼隆重召开。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韩树英教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学和党的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培养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全国党校系统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教学座谈会于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五日在中央党校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党校、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委党校、部分地市委党校、中央部委党校、军事院校的有关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或教员代表,会议着重讨论了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在党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自然辩证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关系,以及本学科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的“显学”:从市场经济研究到市场经济人学彭赟(华南师大思教系副教授)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经典理论研究,二是现实问题研究。经典理论研究是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和当代国外哲学在内的有较大影响的人物、学派和理...  相似文献   

16.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推进新的思想解放———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北京市委研究室、中央党校哲学部和《前线》杂志社共同发起的纪念真理标准讨论20周年理论研讨会4月21日在京召开。全国知名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新儒学百年(续)还学文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的体系唐君毅:关于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说明牟宗三:中国哲学是可能的吗?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1.冯友兰和他的《中国哲学史》:30年代有许多“中国哲学史”问世,大大推进了中国关于“哲学...  相似文献   

18.
国家标准总局于一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九日,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了一次"标准化为挖潜、革新、改造服务经验交流会议"。这次会议,讨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标准化工作如何为现有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多做贡献的问题。对现有企业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是加速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哲学史体系的泛化及其成因———兼论辨识有误的所谓列宁定义宫哲兵许多人都有一种感觉,读中国哲学史的书,比起读欧洲哲学史的书,哲学味道没那么浓。笔者认为,原因是目前中国哲学史的体系泛化了,哲学混淆在非哲学的杂质中,所以味道不浓了。哲学从其本质上说应该...  相似文献   

20.
骆兰 《理论月刊》2000,(2):90-91
1999年10月15日-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由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哈佛燕京学社、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哲学史学会、湖北省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北美、欧洲、东亚、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的百多位老中青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八十余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