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而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基于此,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演进中的金融政策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一、金融活动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理论分析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从低级水准向高级水准的发展,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内容:一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二是在产业结构中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三是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  相似文献   

2.
我国产业结构尽管几经调整,但偏差仍然很大,第一、二、三产业间的比重不合理。第二产业结构失调,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难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使第一产业劳动力收入比重严重偏低,农村广阔的消费市场难以启动,从而制约了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地区结构。经济结构合理化是指提高产业(包括行业、地区、企业、产品)之间有机联系的聚合质量,表现为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它以资源在各产业合理配置为基础,产业之间良好协调,从而产生较大的结构效益。反之则不然。当前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低,农业基础脆弱,抗风险能力差,基础产业、基础设施滞后。 在行业结构中,各部门自成体系,条块分割严重,许多行业拥有自己的从原料生产到配套生产、加工直至研究的整套机构,重复建设项目多,“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十分突出,资源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工业化步伐加快,但又出现了生产力绝对性、相对性与结构性三者并存的过剩。当前,我国工业化面临的是一个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即既要降低第一产业比重和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又要在第二产业结构中着眼于技术结构的提升,用现代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但是,产业升级的前提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与有效需求的增长。所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当务之急是把刺激需求、解决过剩同促进产业升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李彬 《共产党人》2015,(3):34-35
惠农区是典型的老工业城市,作为一个工业化特征比较明显的城市,惠农区工业产业比重较大,在总体经济总量上占比较高,第三产业发展平稳,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小。与大武口等其他周边县区相比,惠农区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因此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靠二产带动向依靠一、二、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如何让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拉动地区  相似文献   

6.
宋伟 《学习论坛》2010,26(8):38-41
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比重较低,这是由偏重型、资源型的工业结构决定的。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符合河南省的禀赋条件和比较优势,有助于河南省摆脱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有助于解决广大农村入口的非农就业问题,有助于扩大内需,是当前河南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切实而有效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剑  庞丽华  闫萍 《前线》2012,(5):24-26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就业结构变动。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居中、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的发展格局,导致北京市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的传统部门是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进祥 《唯实》2001,(3):22-27
近两年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朦胧感觉:中国的第三产业市场化发育迟缓。且影响着整个经济市场化的进程。这种认识是错觉还是真实的反映,需要实证研究来加以说明。本文将围绕中国第三产业的市场化问题展开讨论。 一、分析第三产业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严格地说,第三产业应称作第三次产业。早在1935年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根据发达国家经济史演进的产业结构特征,把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划分为顺序推进的三大阶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继第二产业之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产…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今后五到十年,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可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尤其产业结构的低层次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以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本文试从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出发,就如何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我国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方法和政策也主要是靠增量来扩张“结构短线”,这不仅使我国的产业结构未能得到根本的改观,而且使技术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层次低 1996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第二产业占48.9%,第三产业占31.1%。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产业结构的变化一般要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四个阶段。我国目前尚处于“二三一”阶段。发达国家三次产业结构一般已为2:26:64,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2.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谭光定 《探索》2005,(2):181-183
我国的司法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设计者和实施者都面临共同的困惑: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怎样构建司法独立体制。法官独立作为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正是对这一被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了在共产党执政前提下如何构建法官独立机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论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必然选择。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特征,无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理论研究,还是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贫困问题是令人十分担忧的重大问题之一,而贫困的消除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职责。因此,扶贫方式的选择是我国政府财政面对的重大课题。在当前,政府要通过改革不合理的财政分配制度,加大对基础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等措施,来逐步消除贫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政不分的弊病很大。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现党政职能的科学分开。建构法治化的党政关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理顺党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等之间的关系,以期实现党的领导和发挥国家政权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党内选举失真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党内选举中存在种种失真现象 ,由此构成对干部权力合法性的严重挑战。要提高党内选举质量 ,应该以改革和完善党内权力结构为前提 ,以构建科学严密的制度体系为关键 ,以实施“城市带动农村”战略为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党政关系是我国发展民主政治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虽经长期探索,至今没有彻底解决.思考我国的党政关系必须从新的视角注入新的理念.从政党比较的视角,通过与自己历史比较、与本国现实比较、与苏共比较、与西方政党比较,进一步认清我国党政关系特点、本质和基本思路,是研究我国党政关系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