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以来,两岸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流持续热络,异彩纷呈。民进党人士也在两岸交流方面动作频频。6月底,前民进党主席谢长廷率绿营学者赴香港举办学术研讨会,与大陆学界交流对话。7月初,前民进党主席蔡英文邀请大陆经济学家赴台专题演讲,双方进行沟通、交流。8月中旬,高雄市长陈菊率团访问天津、深圳、厦门、福州4城市。与此同时,民进党举办系列会议,研讨两岸政策问题。现任和前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蔡英文等要角均表态"不排除登陆"。造访大陆似乎成为民进党内的新"共识"。  相似文献   

2.
民进党2012年败选后,党内掀起检讨两岸路线声浪,但过程一波三折,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决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时,为了党内各要角是否参与,也花了一番功夫。党内经过近半年的9场大陆政策扩大会议,广邀党内外学者专家,甚至包括蓝营人士讨论,期间民进党在台"立法院"党团总召集人柯建铭还抛出"冻结台独党纲"提议。然而,民进党最后没有以报告形式来确立两岸路线,仅以检讨纪要呈现,而且只字未提"冻独",足见其两岸政策仍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3.
肖春阳 《台声》2013,(3):44-44
自苏贞昌出任民进党主席以来,民进党并没有大刀阔斧的改革魄力,对两岸政策问题仍然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岛内政策诉求方面,民进党一直在骂国民党“执政无能”,但却无法拿出具体可行的政策规划。总体来看,苏贞昌主政民进党以来,该党呈现出诉求焦点散乱、议题主导能力减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伟 《统一论坛》2013,(4):46-48
苏贞昌于6月上旬赴美国访问前,谈及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时称,民进党的政策就是“台湾前途决议文”,“台湾早已独立,现在最重要的是建设国家,不是走回头路搞台独”,“台湾不必再喊台独,要往前走”。在7月4日举行的“华山会议”第一次会议中,苏贞昌再称“‘台湾前途决议文’是民进党的核心思维,民进党的‘对中政策’必须要和国民党有所区隔”。  相似文献   

5.
陈先才 《台声》2014,(5):40-41
<正>4月14日,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首日,现任党主席苏贞昌宣布弃选,几个小时后民进党前主席谢长廷也宣布不参与此次党主席改选。民进党主席改选随着苏、谢相继退选,其选情自然趋于单纯,蔡英文重掌民进党权力宝座已无任何悬念。尽管蔡英文在民进党主席选举中目前看来已轻松过关,但过关之后却是艰难险阻、挑战重重。特别是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其挑战和压力尤其艰巨。如果蔡英文不能在民进党两岸政策思维方面展现大破大立的  相似文献   

6.
李立 《黄埔》2013,(6):34-37
近两个月来,民进党在轰轰烈烈的“迎扁返党”后,又适时举办了持续一个月之久的“执政八年研讨会”,再加上预计九场的华山会议,以及备受瞩目的“马苏辩”因苏贞昌打退堂鼓而不了了之……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频繁动作,从最初引发全台舆论关注,到如今已经激不起媒体兴趣,原因无他,皆因这些事件都暴露出了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的黔驴技穷,难以突围。  相似文献   

7.
刘红 《两岸关系》2014,(7):19-21
<正>2012年蔡英文败选演说音犹在耳,2016年台湾"大选"荧幕已现端倪。"最后一里路"既是蔡英文2012年无法回避、无力克服的伤痛,也是2016年民进党不能回避、亟待突破的关键。苏贞昌接任民进党主席后,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举办9次"华山论剑",看似要大刀阔斧调整民进党大陆政策,但在一系列的政治实践中却留下"逢中必反"的刻板印象,让"最后一里路"越走越  相似文献   

8.
台情扫描     
<正>民进党一意孤行升高两岸对抗近来,民进党和台湾当局肆意攻击大陆,加紧限缩两岸交流,意在煽动两岸敌意,贩售战争恐吓,以转移民众对其施政不力的关注,捞取选举利益。苏贞昌等民进党头面人物频频发出"扫把抵抗大陆""大陆假消息操弄舆论"等荒谬言辞。台"国安会"制定禁用大陆通讯产品的方案。大动作召开"国家安全会议",以"强化台湾安  相似文献   

9.
聚焦港澳台     
《小康》2013,(8):24
台湾《中央日报》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为何困难重重唯一能解释民进党两岸路线转型为何困难重重的理由,就是派系斗争,因为这不仅牵涉到各天王的利益分配,更是民进党中生代能否出头的关键。故在"人人有信心、个个没把握"的情况下,当然要先争话语权以抢得先机。因此,就算苏贞昌主席依承诺设立了"中国事务委员会"来处理尖锐的党内路线之争,却不敢正面与"独派"交锋,导致整个对话平台成了"独派"上演独角戏的舞台,实让民众失望,完全缺乏过往的冲劲。苏贞昌主席不敢说清楚他的两岸路线,其实是为了争取党内台湾地区领导人初选而刻意采取的两面策略。一面让"独派"抢占"中国事务委员会"的讨论版面,另一方面又肯定谢长廷的香港行,分明是想表现出党领导人的高度。殊不知反而暴露出他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无知与短视,否则怎会采取又想紧抓"独派"、又想争取中间选民的矛盾路线呢?台湾的"统独争议"能否尽早终结,就看民进愿否认清两岸发展趋势放弃"台独"路线。  相似文献   

10.
6月8日至18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展开为期11天的访问美国、加拿大行程。苏造访了纽约、休斯敦、华盛顿、多伦多与温哥华等城市,除安排多场侨界聚会和参加民进党驻美代表处揭牌仪式外,还进行了所谓的"国会外交"和"智库外交"。苏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国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放心",争取美国并进而争取岛内民众的支持。尽管苏此行  相似文献   

11.
<正>4月14日,现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以团结为由,宣布放弃参加5月25日举行的党主席选举。随后,谢长廷跟进表态,声明不登记参选。蔡英文则以"坚定的承担,完成世代传承和党的改革"表示参选到底。目前看,苏贞昌、谢长廷相继弃选,蔡英文重掌民进党基本上没有悬念。苏贞昌、谢长廷相继宣布退选4月14日为本届民进党主席选举领表登记的第一天。上午,苏贞昌在"脸书"发表声明,称过去2年深感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9,(4)
<正>摘自2月19日《大华网络报》台湾高雄市长韩国瑜近来频频被蔡当局围剿,从蔡英文、苏贞昌到台陆委会,都对韩所提的两岸政策重炮抨击,显示民进党当局已对明年选举展开战略布局,选战议题就锁定在两岸关系上。民进党对韩国瑜下重手,有远因,也有近因。远因是去年地方选举,韩在高雄市掀起的"韩流",不仅席卷全台,促成国民党赢得15个县市长,同时也把"九二共  相似文献   

13.
李立 《黄埔》2011,(4):12-16
第七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不但为两岸经贸文化搭起交流合作的桥梁,厚植两岸共同利益,也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稳固的根基。民进党2012初选结果出炉,蔡英文险胜苏贞昌,新世代打赢旧世代,民进党内政治人物面临洗牌,民进党也将进入下一个世代。  相似文献   

14.
王建民 《台声》2013,(6):42-43
在两岸关系持续改善与两岸经济合作持续扩大之际,以党主席苏贞昌为首的民进党不愿参与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来,不愿改善与大陆的关系,反而另起炉灶,要步李登辉的后尘,鼓吹“新南进政策”。绿营重量级人士近来纷纷出访东南亚,要台商“南进”,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4)
正两岸目前处于一个"各方不急、先搁着"的观望状态。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蔡英文"520"就职演说,都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重要观察指标,但两岸不确定因素带给民众的预期心理进而拖累现实经济,值得观察。对民进党而言,目前对两岸议题似乎也不急。选前,民进党就对马当局的两岸关系处理方式抱持了怀疑态度,才会以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来放大检视。再说,民进党对两  相似文献   

16.
姚新春 《台声》2005,(5):28-29
“胡连会”刚刚结束“,胡宋会”又要开始。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大陆访问团抵达北京,外界关注的“胡宋会”拉开序曲。“胡宋会”能够达成哪些共识外界虽然尚不清楚,但其影响和意义已不言而喻。连、宋可谓一路高歌,而陈水扁的处境却是“四面楚歌”:一是党内杂音骤起“情同父子”的李登辉对陈水扁公开叫骂;党主席苏贞昌公开表示“不了解‘总统’的决策过程”;“副总统”也对多位民进党“立委”说对近来两岸政策的转折事“也都是看了媒体才知道”;“立委”对陈水扁两岸政策的摇摆有所不满,闹得最凶的“民进党立院党团”甚至提出要陈水扁…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Z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尽管现在陈水扁和苏贞昌两人都不承认有“撤换”一说,但岛内舆论认为,这场风波显示民进党内围绕2008年“总统大选”之争已拉开战幕,不仅扁苏之争白热化不可避免,整个民进党阵营都已陷入空前的内斗。在民进党内所有…  相似文献   

18.
陈先才 《两岸关系》2012,(12):15-17
2012年,民进党仍然没有摆脱内外交困,在年初举行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再次遭到重大挫败。苏贞昌在5月党主席选举如愿以偿,但得票率创下民进党主席选举以来的最低纪录。民进党在两岸政策方面有一些尝试,但由于仍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没有改变“逢中必反”的思维逻辑,大陆政策调整仍然在原地踏步。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4,(4):47-47
<正>最近民进党在"中国事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中公布最新民调,数据显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在两岸政策上,7项数据中有6项输给国民党,其中超过40%的民众最不能接受民进党的"逢中必反",超过20%的民众不能接受民进党的"对中国经济政策保守"。这份民进党发布的民调结果,正反映出目前岛内民众对民进党两岸政策的政治观感。民调数据的确印证了民进党重返执政的最大政治罩门就是两岸问题,岛内多数民众纵使不满意台当局当前的整体表现,但也无法相信民进党的两岸事务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彭维学 《台声》2014,(2):42-42
<正>1月9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通过"2014对中政策检讨纪要"(以下简称"检讨纪要")。这份内容空洞、老调重弹的会议摘要记录,可用"假和实独、选举权谋、转型受阻、对话难求"来概括其实质。"检讨纪要"中表示,民进党要"以更务实态度来处理新生议题"、"积极自信地参与两岸交流,包括智库与地方执政县市的城市交流"、"透过对法令的逐步检讨与修正,营造一个让陆配、陆生与陆客,尊严生活、健康学习及平安旅游的友善环境"。作为"检讨纪要"中尚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党主席苏贞昌认为这是对大陆的"善意"。然而,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