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由与制度的相关问题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就影响、制约着思想家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在"自由-制度"悖论面前的束手无策也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之谜"的困惑。究其根源,最为重要的便是传统西方哲学始终无法跃出主客分离的形而上学体系,从而一直使用认识论话语讨论着存在论的问题。直到马克思的出现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实现了现代哲学的存在论转向,不但消解了"自由-制度"悖论,也对人类历史做出了最为合理的解释。自由与制度的悖论不但没有成为马克思理论建构的障碍,反而构成了其解释历史的二维向度,为我们今天重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制度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以"人与社会关系"的主客体互动为基点,以"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矛盾运动为分析框架,从社会制度层面来把握和吁求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其本质上是一种总体性的制度观和制度方法论。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包含着对制度的辩证分析、系统分析、价值分析、历史分析等多重维度,是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制度变迁、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科学方法论武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艰难而曲折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回归马克思总体方法论的科学内核,习近平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体系是对马克思总体制度方法论的全面应用和当代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更加成熟定型的"后半程",制度的完善发展要以习近平制度方法论为指导,立足根本,坚持问题导向,发挥整体合力;同时要更注重挖掘科学社会主义制度应然的公正性价值,更充分彰显其世界历史性意蕴。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创新     
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阶段 ,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我们的中心议题 ,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做了大量探索和实践 ,如从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承包制、租赁制一直到股份制。实际上我国的改革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指的是制度主体的积极性或动力、制度客体所处的地位状态即可接受的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即一种博弈过程。  一、如何认识制度创新主体  制度是人类集体需要的产物 ,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卢梭看来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性的首要法则是维护自身的生存 ,人性的首…  相似文献   

4.
正制度创新对一个地区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制度创新本质上是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在人类社会经济变迁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和自然禀赋状况,制度变迁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新制度经济理论认为,制度的创新与变迁  相似文献   

5.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制度建设的论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关于制度论述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制度思维,蕴含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深邃思考,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进入一个新境界。一、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对人类美好社会制度的不懈追求是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
如何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和谐企业建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以为首先就要厘清我们应建设什么样的制度,该怎样去进行制度的设计与安排.马克思曾告诉我们:"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一定思想或理念的支配下进行的.同理,要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和谐企业建设,就必须以"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统领企业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7.
正义追求贯穿于人类历史以及人的社会生活的始终,但是,正义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每个时代所理解和追求的正义都是不同的。尽管如此,正义追求却构成了人类政治文明化的动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制度变迁。罗尔斯是一位把正义追求与制度建构联系在一起进行理论探讨的重要学者,他对制度正义的阐释以及对制度非正义的反思,都是对近代以来制度缺陷的批判。但是,这种批判并未把他导向一种积极的建构。其实,对制度非正义问题的解决不应囿于自由平等的视角,而是需要从“人的解放”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而,当我们从“人的解放”这一主题出发的时候,就会发现,我们被逻辑地导向了对一种“道德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正>理论和实践表明,制度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将社会中的人和事框进它所设立的秩序中;人们在享受制度带来的自由与秩序时,也可能会遭遇其带来的不公和代价。无论是刚刚废除的劳动教养制度,还是新颁布的"单独二孩"政策,总驱使着具有"终极关怀"情结的人们,渴望废除"恶"的制度,制定并实施"善"的制度,从而让制度插上道德的翅膀。如何让制度插上道德的翅膀?这显然是一个复杂的理论和现实有机统一的伦理问题。李刚先生新著《制度·创新·伦理——制度伦理视域下的制度创新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便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是一部颇为令人信服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土地制度改革:征地规范化、产权多元化、承包永久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历来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在传统农业时代,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是农民的“命根子”。用现代经济眼光来看,土地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稀缺的自然资源;是一种可以永续利用的、能保值增值的经济资源;也是一种能够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殊资源。人类进入工业化、城市化时代,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土地的功能和价值不断提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土地作为重要的资源要实现最佳配置,实现效益最大化,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土地的价值。这就要求对传统的土制度进行创新。土地制度是生产关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没有一个土地制度是永…  相似文献   

10.
西方"近代革命逻辑"肯认,革命的必然性源于不可避免的阶级斗争,而其"限度"应是建构合理的政治自由制度,其余的问题都应在制度的框架内解决。这具有很大的真理性。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它未能见及,在阶级斗争表层现象的深处,隐藏着决定阶级斗争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质底。马克思的"革命观"揭示了这一质底从而超越了西方"近代革命逻辑"。依据马克思的"革命观",革命的"限度"不应仅是建立合理的政治自由制度,而是根据社会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而不断解决人类面临的必然性问题。因为一个再合理的制度也不能根本解决由社会矛盾运动所帯来的无止境的必然性问题,据此,该制度也会由原先的"合理"而走向"不合理"。所以,人类在建立合理的制度之后,除了要求在制度的框架内解决社会问题外,还应该要求在"法治"的前提下,能够通过民主的程序而不断完善甚至改革制度,以此来不断解决面临的必然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松梅 《求实》2003,2(4):12-14
马克思和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不仅在研究目的和重点上 ,而且在制度变迁动因和制度变迁方式理论上的研究 ,都是相互补充的。如果把二者结合起来 ,就可以弥补各自的缺陷 ,并构成更加完善的制度变迁理论。这样的理论上的互补 ,对我国目前的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论述专门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念,使得党中央所确定的面向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这一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行动纲领有着明确的制度创新维度,并对我们深入理解与贯彻落实其战略部署和任务总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意味着,在制度层面上,我们需要同时依照生态文明所彰显的新理念和总体目标,全面反思与审视当前的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制度及其组合架构。其最终指向则是,在经过一个漫长的不断创新和演进过程之后,我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崭新的或合乎生态文明的生态、社会与经济制度体系,从而构成一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制度(组织)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人们很早就关注制度并给以积极的研究,学者们基于不同学科的研究目的从不同视角界定制度。政治学、社会学的观点是: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或规范。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是:制度是一种思想习惯、生活方式、组织或规则。马克思将制度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界,在人类社会运行、变革的大背景下,在人的生存和  相似文献   

14.
制度创新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 ,制度创新的内在根据在于制度本身所固有的局限 ,而人类政治文明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 80多年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 ,是制度的不断创新 ,推动着政治文明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 ,制度创新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同时从中国国情出发 ,应对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的挑战 ,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改革和创新各项具体制度方面作出探索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胡振威  胡燕 《湘潮》2013,(1):87
贫困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社会救助是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国民生存的最后一道防线。明确界定社会救助的概念,深入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社会救助理念滞后、立法层次低、实施机制薄弱等问题,旨在提高社会救助法律地位,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心系制度定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逐步实现;江泽民提出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及现代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目标和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胡锦涛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筑了"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了新推进。从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制度建设与现代化的历史演进脉络来看,可以发现制度的创新与现代化的推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通过制度建设推进现代化是历代领导集体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制度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董佳敏  秦敏 《世纪桥》2020,(1):8-10,1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部署"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系"时,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这是党最新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确保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永葆生机的战略之举,是新时代共产党员能够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制度保证,决定着党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是衡量党自身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准则,更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本文基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的重要意义,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的途径,以期为新时代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公正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类对美好社会的一种向往和价值追求,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也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罗尔斯从正义原则出发来论证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社会经济利益是否被平等分配考验制度的合理性与合法性,马克思则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来建构制度的正义厚则,将劳动和分配作为衡量公正与否的尺度,并提出了实现社会公正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有30多年的历史,将制度运行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结合,我们可以发现巨型国家社会转型的复杂性增加了制度本身完善与发展的艰巨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改革顺利进行的需要和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与发展更是化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共识、优化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理论为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处于制度变迁中的竞争性选拔制度正面临着路径选择问题,正视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以做出正确的路径选择,使竞争性选择干部制度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