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一旦国家允许对外开放,地方政府总是在国家对外交往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在同家权力下放和中央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为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同际化发展战略,对外交流的规模、水平、渠道和方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豪京所谓的"外交地方化"以及由此出现的外交多层化的局面.在此背景下,思考地方对外关系在国家外交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关系到地方的发展利益,也关系到中国外交的全局.  相似文献   

2.
中国“以人为本”外交理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是中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外交为人民".外交应直接服务于人民的利益,满足人民的需要,体现人民的意志.这里的"人民"不仅是指作为整体的人民,也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由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式提出来的,但其思想和精神包含在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政策和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但中国外交话语的"短板"问题也日益突出。外交话语是体现国家文化传承、意识形态、重大利益、战略方向和政策举措等官方基本立场的表述,而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在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外交时,更需在大国外交的丰富实践基础上,厚植中国特色外交理论基础,加强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和世界意义,以有效应对相关挑战,实现中国外交话语权的历史性提升,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4.
陈翔  韦红 《国际观察》2016,(6):31-43
伴随着全球地方化与地方国际化的深入演绎,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积极性与自主性逐渐提升。特别是当前正在开展的"一带一路"建设为地方外交提供了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外交属性契合地方外交特质,激活了地方外交的内在动力,中央政府的政策性放权助推了地方外交,沿线国家扩大合作的愿望成为地方外交的外在拉力。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地方外交面临多重问题,包括地方政府内生性外交治理能力不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困境、地方政府间竞争以及国家间关系波动。要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做好地方外交,应采取以下措施:地方政府应提高自身对外交往素养、做好中央与地方对外交往的协调、创新地方外交的工作机制及提高应对对象国国内政局变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以来多次调整外交政策,对中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外交决策因素及其影响,旨在揭示乌兹别克斯坦外交的特点和走向.乌兹别克斯坦外交属于"总统寻觅式外交",总统作为决策者是外交决策的关键因素,总统的外交行为目的是寻觅国家利益,首当其冲的是政权安全利益.由于外交目标结构尚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总统寻觅式外交"在追求子目标的过程中经常发生中断或转折,表现为外交方向的摇摆.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资本、技术在全球的迅速扩散,国家间的利益诉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度交融,各国外交战略的利益重合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从本国现实利益出发,以合作共赢为特征的务实外交方兴未艾。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执政后,在坚持自苏西洛总统以来印尼"全方位外交"的基础上,推行务实外交,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务实外交以经济外交为中心,夯实以东盟为中心的中等强国多边外交舞台,着力推行人文外交和海洋外交,努力将印尼打造成为地区领袖国家,有效提高印尼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深化印尼同域内、域外各国的外交关系,推动了印尼外交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朱锐 《拉丁美洲研究》2019,41(3):134-153
全球化的发展让国家之间、不同层次行为体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也使民族国家的主权权限受到削弱。国家不再是国际政治的唯一主体,省州、城市等次国家行为体日益活跃起来,国际交往呈现多层次的形态。拉美国家政治民主化、去中心化的发展,引发内部结构调整乃至改革,使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力。同时,地方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城市谋求国际合作。21世纪以来,拉美国家地方政府积极与外国对等行为体建立联系,在国际合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并通过组建拉美区域城市组织,融入城市外交的世界网络。迅速发展的城市外交已成为拉美国家重要的国际关系新议题。此间的中央—地方关系、各行为体之间的内外互动、地方行政权力大小及结构调整都值得研究。本文从平行外交理论出发,结合拉美政治和地方发展实际,选取联邦制的墨西哥、单一制的智利为案例国,对拉美国家城市外交发展的背景、动因、成效及其组织网络进行比较研究,以此探讨城市外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八大以来,在风云际会的国际形势变迁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周密部署、开拓进取、硕果累累,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境界、新视域,促进了中国国家利益,形成了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平发展"战略及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和平发展"已从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转变为中国国家崛起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国家根本战略及外交战略、中国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及中国的世界理想和主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即中国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和多极、多样的世界,一个"和平、发展、合作"的"和而不同"的世界;中国崛起和发展模式是"合作、和谐"的非传统模式;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特点则是多边外交和发展外交.中国和平发展当然也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台湾问题和美国对华战略及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砖国家合作是全球化发展的产物,也是新世纪中国战略调整的产物。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新兴经济体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体系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尽管某些战略界人士鼓噪"金砖褪色论",事实上,金砖国家非但不会褪色,反而战略影响力将日益提升,成为新兴经济体国家战略协调的载体和"抓手"。中国是推动金砖国家合作的重要战略力量,金砖合作既属于新时期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外交的实现形式,也是多边外交的重要实现形式。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金砖国家合作在中国奋发有为的国际战略中居于更加重要的地位,金砖国际合作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为适应此种变化,中国将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推进金砖国家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金砖国家的战略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