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刑法修正案(十一)》单独设置了袭警罪,回应了保护人民警察利益、树立执法权威和维护法律尊严的呼声。该罪不仅保护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秩序,还保护人民警察的人身权利。该罪的实行行为是具有导致人民警察伤害危险的作为有形强制力的暴力袭击行为,行为对象不仅包括具有正式编制的人民警察,也包括合同制的辅警,危害结果在犯罪成立的意义上仅要求危险结果。该罪与妨害公务罪构成想象竞合关系,但是当行为不构成袭警罪时,妨害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行为也可能构成妨害公务罪。  相似文献   

2.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袭警罪以来,各地首例袭警案接连曝光。在司法实务中,对袭警罪中“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不同和对袭警罪的保护法益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审判实践的差异,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如何认定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行为便成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应指的是通过“硬暴力”突然地攻击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警察,而不是通过“软暴力”、“缓和的”“非突袭性”的行为来阻碍警察执法。确定袭警罪的保护法益,与暴力袭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紧密相关。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前者系袭警罪保护的主要法益,而后者则为附随法益,而非次要法益。应透过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来检验“暴力袭击”行为的构成要件该当性,从而对袭警行为进行准确认定,做到合理合法地出罪和入罪。  相似文献   

3.
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件,警察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致使正在执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频繁发生的袭警案件,警察权威受到严重挑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袭警罪的立法化问题.我们认为,应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以维护国家法律权威,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所谓袭警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致使正在执行执法活动的人民警察不能继续履行职务,构成犯罪的行为.  相似文献   

5.
人民警察执法权保护问题的刑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建议刑法应当明确人民警察的职务防卫权,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一旦遭遇暴力抗法者的袭击,有权利使用警械和武器进行防卫,以示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在刑法分则中应增设袭警罪,明确规定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和具体的量刑标准,使暴力袭警行为在刑罚适用上罚当其罪,以实现对人民警察执法权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6.
由于妨害公务罪自身存在很多缺陷,刑法对于频繁发生的袭警行为缺乏有效的规制。为了保障警察权,增强公众的安全感,需要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将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方法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规定为犯罪。为了确保袭警罪达到预期效果,并且防范警察滥用职权,刑法还应增加有关职务行为的规定,以促进警务活动的规范化。对袭警行为的刑法规制,应当努力在保障警察权与限制警察权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7.
袭警罪中的"暴力"不仅包括直接对人暴力,也应该包括间接的对物的暴力,但对物的暴力应该限制在危及人身安全范围的物;成立袭警罪必须以合法执法活动为前提,但对于程序瑕疵的执法行为也可以受到法律保护,由于警察执法不规范招致的侵害应该成立袭警罪;根据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对比、辅警的职责定位方面分析,辅警应该作为袭警罪的犯罪对象而受...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类矛盾也在不断的增多,暴力型犯罪正在不断的上升,人民警察的执法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障警察的人身安全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此理论研究当中就袭警罪的设立展开了深入而广泛的讨论,在研究的过程中学者就设立的合理性、袭警罪的构成、定罪量刑等出现了不少的争议。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详细论述了袭警罪在理论研究中出现的一些争议,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述了自己的意见,并就这一罪名的设立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能够对立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暴力袭警从重处罚条款已施行5年,新“袭警罪”也即将施行。在改革方向既定的情况下,应全面调查原有暴力袭警犯罪现实状况、评估犯罪治理效果,以求为新“袭警罪”的准确适用提供参考。实证调查发现,暴力袭警犯罪总量逐年上升;绝大部分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量刑普遍较轻;被告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被告人职业分布差别大;被告人绝大多数具有认罪、坦白或赔偿谅解等从宽情节;往往针对民警本人,多导致轻微伤,财物损失较少;持械袭警与驾驶机动车袭警占比不高,但后果严重;常见区域分布明显;警察执法不规范是常见辩护意见,但极少获得法院支持;对轻微袭警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暴力,存在较大争议;仅出于反抗或逃避执法目的而袭警的,一般仍认定为暴力袭警罪;醉酒一般不影响犯罪构成。暴力袭警犯罪治理的难题在于法律争议影响适用效果,“从快从轻”弱化立法原意,法治意识薄弱浪费治理资源。因此,需要细化暴力袭警犯罪的刑罚等级,厘清暴力袭警犯罪的司法裁判规则,完善暴力袭警犯罪的处置机制,构造暴力袭警犯罪的源头防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强硬立法应对暴力袭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袭警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暴力袭警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民众公然向民警侮辱、挑衅、示威、施暴等各种阻碍警察职务的不法行为,暴力袭警频发的因素有:法制因素、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和民警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通过借鉴西方警察权益保障机制机会,强硬立法,规范警察维权组织等举措应对袭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暴力袭警或者以其他方式方法妨碍公安机关执行职务的案件越来越多。日益猖獗的袭警犯罪活动,对警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重大的威胁,对社会公共安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袭警犯罪有几种形态、类型、特征,与一般犯罪不同。袭警犯罪发生的原因有犯罪人、犯罪被害人和社会环境因素。应提出合理的对策,从多方面预防和抗制袭警犯罪。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加大对暴力袭警行为的打击,近几年,暴力袭警行为正在逐年减少,特别是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袭警罪”,将暴力袭警的判罚刑期进一步上调以来,更是对暴力袭警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扼制。然而,正是这种环境使得“软暴力违警”现象逐渐增多,许多不法分子为避免承担违法后果,逃避打击,便采用手段相对柔和、方法相对隐蔽的“软暴力”阻碍民警执法。本文围绕“软暴力违警”的特点和类型,选择现场处置软暴力违警的执法语言应对角度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叶琦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1,21(1):19-21,32
人民警察是法律的坚强守护者,也是一个容易受到袭击的群体。当前,袭警活动日益猖獗,人民警察的自身权益不断受到侵犯和挑战。为了弥补法律上的缺陷,保障正常的执法工作,有必要设立袭警罪。同时,应当明确袭警罪的犯罪构成。关于袭警罪的立法化过程也应当是渐进的。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袭警罪作为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独立罪名,在实务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讨论。梳理目前存在的争议,应当看到,本罪保护的是复合法益,其内容应具体为警务行为的顺利进行与人民警察的生命健康;本罪的暴力行为以“突然性”为必要,并应将其客观化的理解为行为对法益危险性的升高;对“人民警察”范围的解释仍应当从身份论出发,直面突破罪刑法定原则,通过妥当解释将合适范围内的警务人员纳入本罪保护范围;在罪责问题上,应注重把握本罪与妨害公务罪的关系,不宜将罪过限定于直接故意,同时注意违法性认识错误与职务合法性认识错误的区别,将其以不同的后果对待。  相似文献   

17.
在立法层面,我国对现场控制袭警行为和制裁袭警行为的法律资源比较丰富。在此情况下,暴力袭警察事件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基层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个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应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执行,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以控制、减少袭警行为,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袭警事件日益增多,其中暴力袭警已成为危及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暴力袭警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武器装备等客观原因和民警自身素质、安全意识和执法能力等主观原因。暴力袭警事件的频繁发生除了直接侵害人民警察的生命权、健康权外,更重要的是还会给社会治安的有序管理造成直接的危害,因此,应针对以上原因找出防止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的突破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十一)》单独增设了袭警罪,拓展了对于警察人身权利的保护范围.在司法实践中,关于袭警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暴力袭警的性质、袭警罪所适用的主体范围、民警是否具有民事方面求偿权等,均遭遇了不同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争议.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有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认定袭警罪.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对于袭警行为已有所规定,但这不应该是终点。人民警察执法与其他的行政执法有重大区别,袭警行为不应由"妨害公务罪"来规制。现实中屡屡发生的袭警案件以及事后的处理方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警察的执法安全,这也必定会损害国家法治的威严,折射出刑事立法的滞后。对袭警行为应该给予严厉打击,设置袭警罪已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