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所有族群的成员都被视为平等的国家公民,对少数族群成员作为国家公民所应当拥有的各项权利,政府从公民角度予以保障,针对每个成员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案处理,尽可能不把他们视为具有某种独立性的政治群体。对于一些少数族群成员在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不利状况,美国主要不是通过政府政策来保护其群体的“政治权益”,而是通过民间和半民间的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对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小群体(而不是“族群”)予以救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2.
数字智能革命的兴起最先推动算法政治在西方国家成型。政治选举的算法操纵、社会民意的算法操控、公众舆论的算法干预、意识形态的算法传播、政党形态的算法形塑是西方算法政治兴起的五大现实表征。西方算法政治的兴起是多种社会原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兴起既根源于西方国家的技治主义传统和政党政治竞争,也根源于西方社会治理的智能转型和西方数字资本主义的崛起。算法的深度介入极大影响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与发展形态,既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契机,也形成西方权力黑箱,制造西方民主幻象,加剧西方政治极化,加固西方“监控社会”,终结西方“人的政治”,给西方民主政治发展制造了巨大伦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西方国家利益集团的政治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波 《求实》2004,(7):82-84
在西方国家 ,利益集团及其与政党、政府、政客的关系被称为“利益集团政治” ;利益集团在谋求实在“利益”的同时还积极发挥重要的政治功能。其中主要的有政治协调与利益平衡功能 ,政治沟通与社会稳定功能 ,政治监督与制约功能。客观地评价利益集团在西方民主国家中的功过是非 ,对于正确对待、引导我国社会政治转型期的利益分化与组合 ,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承认而斗争”是当代西方国家一种日益凸显的社会运动。围绕它出现的承认政治理论当前存在两种典型模式:认同模式和身份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围绕正当性问题展开的争论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群体本真性、目的论和义务论、承认和再分配、批判理论的建构。从这些争论的角度,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理解这两种模式及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雪华  孔凡义 《探索》2006,(3):56-6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在中国源于外部西方的冲击,而在西方则源于内部的压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主体,在中国主要是政党和国家,而在西方则主要是公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资源,而西方则较充足。从激进主义革命模式转变到渐进主义改革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完成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变迁。  相似文献   

6.
文山会海已成为当今中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现象。针对“游文山,涉会海”的现象,中央多次要求各级政府减少不必要会议和文件数量,但效果欠佳,文山会海现象依然严重,不仅在体制内泛滥,并有向社会组织蔓延之势。文山会海的长盛不衰,深刻地折射出中国政府治理的诸多问题:政策的非民主化议程、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3,(12):54-54
在时下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诸多论争中,如何认识和有效应对腐败问题无疑是一大热门话题。从世界范围看,工业化、现代化既是物质生产过程,也必然伴随着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而且往往会伴生着腐败易发高发现象。工业化、现代化将所有社会成员卷入社会大流动、身份大改变、财富大增加之中,人们渴望实现流动、改变身份、拥有财富,其途径大致有两条:一条是经济途径或者说生产性激励渠道,即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实现其价值追求;另一条是政治途径或者说分配性激励渠道,即通过政治活动、集体行动来争取政治权力,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以便获取利益。在这一社会急剧变动的时代,开放政治权力,无疑就是开放社会流动的政治途径,必然引起各个社会群体和集团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社会进程主题转向政治斗争,结果往往是社会动荡,甚至引发社会集团竞相通过政治参与牟利寻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西方兴起的"第三条道路"是一种要超越"左"与"右"对立的政治哲学,其核心人物和精神领袖是安东尼·吉登斯.由吉登斯进行系统化阐述的"第三条道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包含六个方面,即修复与重构被破坏的社会团结;生活政治的兴起--摆脱解放政治,建设生活政治;现实民主制度的民主化;建设以信任为基础的能动性政治;改革福利国家,建立投资型国家;消除各种暴力.  相似文献   

9.
拉萨“3·14”事件引发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持续的舆论冲突。这种冲突根源于文明的误解、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历史观的差异,并被国家利益分歧和西方新闻媒体的炒做所激化,以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交锋的多种途径和渠道释放出来。现阶段,要深刻认识到国际舆论冲突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明确国内、国际舆论在西藏问题上的建设性和牵制性.并为随时化解国际舆论危机做好思想准备。  相似文献   

10.
群体意识形态指群体内部的成员所共同享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理论学说、心理认知等的总称。与统治阶级所倡导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相比,群体意识形态通常是一种非主流的或民间性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群体意识形态往往处于从属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群体意识形态的功能逐渐由“空场”走向“出场”,它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既有积极功能也有消极功能:群体意识形态能够充当社会的万能胶为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凝聚力;群体意识形态能够通过反映各种社会矛盾为主流意识形态提供自我认识与反思的工具;群体意识形态会一定条件下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范畴争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桩公案。形成于哲学史中的主客体范畴被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并赋予了多重含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以列宁"灌输理论"为前提,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根据,对这对范畴进行了跨学科移植。但这种移植的立论根据并不充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始终具有主体性。其实,这种表面上的对立根源于研究视角的单一,缺乏从双重视角来审视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明君 《求实》2004,1(4):57-60
市民社会理论源于西方 ,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市民社会的生成 ,基于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和中国政治、经济环境 ,构建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的路径和方法 ,不可简单地模仿西方 ,而须以“反思现代性”来对待 ,并赋予其社会主义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身份政治仍然是一个学界争论不休的领域,许多学派都提出自身对身份政治的理解范式。自由主义虽然不是最先关注身份政治的学派,但它对于身份政治的回应主导着西方社会对于民主危机的解决方式。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的出发点是保障个体权利,国家只是作为外在的程序化架构而存在,而个体只需对于国家负有最低限度的国家认同感。制度认同的核心要义是通过制度认同来维系国家的向心力,其价值序列为政治价值秩序代替心灵价值秩序;其机制保障为民主商谈动态整合多元文化;其成员属性为统一公民身份弥合多元身份冲突;其文化归属为以宪法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替代民族文化。但是,这四重内容在实践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超越自由主义制度认同理论的桎梏,建构我国国家认同理论与实践方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社会各种群体的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生成的社会性、发展的集体性、环境的铸造性、心理的相容性、利益的互惠性、实践的活动性等特点。在新形势下,加强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能够回应社会分化的现实诉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式转换;能够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揭示思想政治教育新规律;能够促进社会认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需要实现群体建设与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和双向建构。  相似文献   

15.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个体与群体应当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个体是指受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制约的社会性的个体,它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最终实体。群体则是为实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思想和行为上受到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制约而共同活动的人群集合体。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体与群体这对基本范畴的辩证关系,因为它反映和概括了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弄清这对基本范畴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群体理论和个体理论的研究,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效益和个体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叶娜  张陆 《学习月刊》2014,(8):25-26
社会认同是被个体纳入到自我概念中的群体身份,个体意识到自己拥有某群体身份,并且同时拥有该群体身份带来的价值感和情感联系。每个人都有多种群体身份和社会认同。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我国社会形成了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两种文化氛围,由此形成了两类群体,即“农村人”和“城里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是个“官本位”的国家,最大特点是集权主义、全能主义政治,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集于官员一身,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政治权力不受约束,没有边界,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无法得到保障;无规则、无程序政治泛滥,不择手段成为官员的真实信条;社会生态是官主民仆,“官老爷”、“父母官”、“主子”、“奴才”、“草民”思想严重。  相似文献   

19.
公共权力腐败的政治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是一个世界现象,更是后发国家的通病。在致力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家中更是普遍受到腐败现象的严重困扰。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所说:“某一国家处于变革时期的腐化现象比该国在其他时期的腐化现象更为普遍。”当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现代化变迁之中,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在社会蔓延,公共权力领域同样受到污染,公共权力的腐败多种多样,并成为社会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5,(7):38-38
(1)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政通人和、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尚同一义、博爱互助等等,既是我国古人追求的“大同世界”,也是西方人向往的“理想国”。(2)和谐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多元社会事实上是利益多样化的社会,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3)和谐社会是一个合作和宽容的社会。要容忍各种不同利益关系的存在,尊重别人所做出的不同选择,特别要保护少数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