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伴随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结算货币和第六大外汇交易货币,显示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金融安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为防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货币政策风险、货币替代风险、财政政策风险、金融危机风险和金融监管风险,应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并积极培育成熟金融市场,根据需求变化灵活使用货币政策和应对资本流动,同时要构建符合人民币国际化要求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领域不确定性增加、美元霸权继续和发达国家"去中国化"排挤、国内资本市场改革滞后和传统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式微等,都给人民币国际化顺利推进带来严峻挑战。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和美元困境的加剧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并且RCEP的签署和新兴数字货币的出现也为人民币走向世界以及国际货币格局重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必须遵循市场化、渐进化和稳定化基本路径,从扩大人民币真实需求、推动国内资本项目改革和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等方面做好应对。  相似文献   

3.
正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快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目前加怏人民币国际化,需要我们明确方向、创新制度、聚焦力量。  相似文献   

5.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美元世界霸权体系十分顽固、人民币网络外部性不显著和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等挑战。与传统数字货币相比,法定数字货币具有发行管理中心化与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并存、可控性与匿名性有机结合以及币值稳定性等特征,这使得DC/EP(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通过网络外部性扩展机制、人民币币值稳定机制和金融发展促进机制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机制的积极影响,从构建跨境支付结算体系、改进宏观调控效果和推进金融市场创新等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国际化要服务于中国经济.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虽然这是一个在90年代就曾被提及的课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被推上日程.如今,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再被提出,以及金融危机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不稳定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又变得炙手可热.在当今世界,人民币在众多主权货币之中,仅仅是一个小币种.这样的情况,与我国当今的国家地位,贸易发展速度,经济金融需求明显是不相称的.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人民币国际化正一步步走向正轨,并将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最近5年中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会不断提升。但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未来还有哪些机遇?又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下一步又需要从哪些方面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涂永红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目标已实现,今后需把握好机遇,又需准备好迎接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初期目标已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是一个越  相似文献   

8.
正人民币成功进入SDR,这将极大推进人民币的国际使用,促使国际社会更多购买人民币资产,不仅能够帮助中国吸引外资、扩大贸易,也能助力资本走出去,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跃"。人民币入篮,是人民币为SDR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关键动力,来拯救这个失衡和岌岌可危的老旧国际货币体系和几乎陷入停滞的全球化3.0。加入SDR意义重大。以积累国际原始资本和发展中国制造为目标,过去受益于尚未完全开放的资  相似文献   

9.
一 人民币国际化要服务于中国经济。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非常热门的话题。虽然这是一个在90年代就曾被提及的课题,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直没有被推上日程。如今,随着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一再被提出,以及金融危机后美元等主要货币的不稳定等原因,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又变得炙手可热。在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当国际货币的条件除了本身代表的经济质量及其价格即汇率稳定之外,还需要国际货币所必需的用币环境。货币国际化主要是市场自主选择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瓶颈因素在于其用币环境。而强有力的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地位,可以直接推动该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广泛应用,是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个纯粹的单边政策行为,而是需要得到其他国家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因此,人民币崛起为国际货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事件,同时也是一个外交事件。货币互换网络进一步扩大与他国央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是中国货币外交最先开展、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中国的货币互换外交,主要是通过向对方央行提供人民币,来支持人民币在双边经济活动中的国际使用。不  相似文献   

12.
曹彤 《理论参考》2009,(10):30-32
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推进“亚洲人民币”,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既是应对当前经济金融危机需要,更是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保持国际金融体系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甘当善  王尧基 《理论视野》2011,(2):51-53,56
随着美元的不断贬值,特别是两轮美元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人们提出了超主权货币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构想,虽存在不少局限,但标志着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已是众望所归、不可逆转。为了应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趋势,中国应在增加黄金储备、调整外汇储备结构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争取使IMF尽快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相似文献   

14.
王信 《理论参考》2009,(10):8-11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相对较强的实体经济实力和国际收支顺差并不能保证一国货币成为国际货币,金融实力在国际货币博弈中起到更加关键作用。美元地位不会受到根本动摇,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1月30日,IMF正式接纳人民币作为SDR的篮子货币。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加入SDR后,人民币的国际需求与供给将出现新的变化,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认识,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进行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6.
阿荒 《侨园》2006,(4):18-19
尽管人民币目前还不是世界流通货币,但边境贸易进口支付,境内居民出境旅游、探亲消费,境外投资、项目承包等人民币资本流出,境外找换店、“地摊银行”、地下汇兑等渠道,境内居民境外赌博、走私支付等,都是人民币流向境外的渠道,港、澳、台不说,就是在很多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都可以使用人民币进行支付,不用像很多年以前那样,中国人出境必须把人民币换成美元才能进行消费。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1,(8):47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6月14日发表文章称:"今后半年内,中国的人民币将超过英镑,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结算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循环与金融循环发展的非对称性是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尽快发展和深化人民币在岸和离岸金融市场,系统性增加人民币金融产品供给,对于拉动境外人民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沪港作为以资本市场发展为核心的中国两大金融中心,在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方面居于特殊地位,也是优先构建人民币纯金融循环枢纽的两个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9.
2010年6月底,人民银行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境外地域由港澳、东盟地区扩展到所有国家和地区,具有地缘优势的昆明近日宣布要全力打造一个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7月底,人民银行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签订中国第八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币国际化正在稳步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大的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2015年7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交通银行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欧、美、亚多家智库协办、《理论视野》等多家媒体支持的"2015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人民大学隆重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李若谷,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