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高校成功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大学生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大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客体,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性。根据人活动的逻辑次序,可以将大学生主体性划分为认知主体性、实践主体性、评价主体性、决策主体性四个维度。因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也相应表现在这四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强调人的主体性、人与外界的关系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应强调主体性作用,促使受教育者朝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方向发展;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角色的互动关系;坚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双十一"等网络购物节达成的巨大交易额反映了社会中的消费异化现象。它表现为人们非理性的购物狂欢,"虚假需要"的出现及符号消费的盛行。消费异化出现的主要根源在于资本逻辑的驱使,科学技术的推动以及当今社会人的"主体性"的丧失。本文认为,应该从提倡理性消费、立足精神需要以及净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应对消费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用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以抽象理性思辨为基础的主体性、以历史生成的主体性批判了黑格尔超历史的主体性,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哲学之维.通过对资本形而上学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资本的本质和起源,揭露资本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资本对整个世界的支配力,而且表现为资本逻辑运作的实质在于异化劳动对人的统治,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经济学之维.通过对粗陋的共产主义和政治的共产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分析了私有财产的两个对立面和双重本质,阐述了人类获得解放的政治组织形式——真正的共产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凸显了主体性批判的政治学之维.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三重维度之间相互映现、内在贯通,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体性批判的独特范式.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交往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身处世界各地的人发生关系。因此,网络社会的人际关系与传统的人际关系相比,呈现出多极主体性、间接性和虚拟性以及直接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它促进了社会成员间交往的互动性、主动性和开放性。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固有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障碍,限制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朝纵深化方向的发展。一、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所引发的人际关系障碍1.网络沉溺。网络沉溺通常发生在“网虫”身上,这些…  相似文献   

6.
数字智能技术的高歌猛进使人类陷入了数字异化的现代危机。在认识论层面,数字异化呈现为认知活动中的片面化;在存在论层面,数字异化则使实践主题和实践对象趋于数字化和抽象化。数字异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作为数据化之对象性媒介的人在数字劳动中发生了颠倒;二是作为数据存在的知识为私人占有而丧失了对象性活动之能力,并形成了全新的社会权力结构;三是作为数据资本化界面的平台成为了资本对数字社会关系进行吸纳、集置与统摄的异化工具。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建平 《探索》2007,42(2):114-118
大学生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首先是人,在当代思想状况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从人的生物性、社会性以及实践主体性出发,尊重关爱学生,给大学生注入真切的关怀。这不仅是大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使人成为理性化片面发展的人,道德异化、情感异化是当代社会人被科技理性异化的主要表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目标,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审美实践是实践活动发展的最高境界。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人是自由而全面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践育人是基于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践性的必然诉求,实践育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是公安院校发展和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趋势转变观念,树立起实践育人的理念,抓好实践育人制度和队伍建设,搞好实训、社会实践、公安工作实战的三个课堂实践,积极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是基于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实践性的必然诉求,实践育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是公安院校发展和大学生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要顺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趋势转变观念,树立起实践育人的理念,抓好实践育人制度和队伍建设,搞好实训、社会实践、公安工作实战的三个课堂实践,积极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长效实践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是根据道德教育和学生道德发展规律,在充分发挥大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道德主体能力的培养而建立的道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体系。大学生道德教育主体性模式构建的结构内容包括围绕大学生的道德主体性而确立的特定的教育主题、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实施条件、评价机制等,构建的基本形式包括价值引导、实践体验和感悟建构等。  相似文献   

12.
以马克思劳动异化思想为基点,分析网络异化的概念。网络人际交往异化的表现主要有网络沉溺、网络孤独感、网络信任危机、网络人际关系疏远等表现;网络人际关系异化要求人们回归人的本性,回归到真实的生活,回归到现实的社会中去。  相似文献   

13.
韩爱叶 《党史博采》2005,3(11):27-28
社会理性化的追求使人成为理性化片面发展的人,道德异化、情感异化是当代社会人被科技理性异化的主要表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目标,人是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的,审美实践是实践活动发展的最高境界.在审美实践活动中,人是自由而全面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最终要落脚于人的审美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邵广侠 《探索》2006,1(5):83-86
无论是社会本位还是知识本位的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反人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它们无视人的生命需要。当前,加强人的主体性建设,追求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重要主题,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表达了这样一种价值追求和行为标准。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顺应人性,注重尊重人、关爱人和发展人的教育,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生活性、开放性和整合性。  相似文献   

1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传播媒介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基于网络技术的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实现路径研究,不仅可以开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发展的探讨与追问,是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大学生价值教育实践应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最终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信息异化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邢亮  王芳 《探索》2006,(5):87-89
进入21世纪以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由工业化社会开始向信息化社会过渡。人类创造了信息,信息可能因异化而成为奴役、支配人类的一种手段。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信息异化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防止信息异化,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不仅是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理论基础,也为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内在联系,从主体性、个性、能力和社会关系四个方面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下工科大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网络思想教育中主体的自我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教育是人们利用网络工具来发展人自身的特殊对象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建构人的主体素质,丰富人的主体性,完善人的本质。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提升主体的自我评判能力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共同体道德教育内容,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道德认知和道德选择判断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礼仪教育、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网络信息安全教育。论述了教育方法:一是采用公正团体道德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主体意识;二是采用道德讨论法,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网络道德认知;三是采用预防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意志;四是采用实践教育法,培养大学生在网络共同体中的道德习惯。文章最后提出了教育的策略:在加强大学生网络共同体舆论阵地建设方面,首先,高校要建立官方网页、微博、微信平台,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道德素养课程;第三,建设和推广思想政治教育名牌和特色网站、博客、微博或者微信;第四,充分发挥严肃游戏的作用;第五,充分利用QQ等即时聊天工具开展道德教育。在进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方面,第一,高校应该注重网络行为规范的教育;第二,加强网络道德伦理课程建设;第三,扩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