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制现代化也即法治化、法律发展,它既包括法律制度的现代化和法律精神的现代化,而其关键则在于法律精神的现代化:认真对待人文主义。而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显然法律精神现代化的基石是也应当是以人为本精神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在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终极关怀的维度上,它必须以人为中心,以广大人民的幸福理想生活为核心寻求;而在其现实关切的向度上,它必须体现出以权利本位核心的以人为本关切。  相似文献   

2.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涵盖广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从法制现代化的两大结构看,它既标志着整个社会法律制度的现代化,也标志着整个社会法制观念的现代化;从法制的运行机制看,它既指法律创造过程(立法层面)的现代化,也指法律操作过程(执法层面)和法律实现过程的现代化。所有这一切,都离不开与此密切相关的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其实质是指人的法制观念的现代化。因此,在法制运行过程中,人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法制现代化作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法制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变革过程,从法律文化的意义上而言,它不仅包括外在形式层面的法律制度的更新,内在精神层面的法律观念的转换亦应是其蕴含的内容。因此.认识和探讨法制现代化及其实现动力问题,应同时兼顾到法律制度和法律意识两个层面、两种因素。事实上.如果从法制现代化的这种构成因素来看,可以发现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互动或交互作用,正是法制现代化实现的内在驱动力量。一、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的互动关系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作为法制的内在构成因素,其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  相似文献   

4.
<正> 一、法制和法治的概念 法制一词在我国论文和著作中通常有以下几种含义: 第一,法律制度,英文中相当于legal institution,大致与法同义,即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则,有的学者将这种意义上的法制称为“静态的法制”。 第二,法律体系,英文相当于legal system,它包括法又大于法,是一个国家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法国比较法学家达维(Rene David)的《当代主要法律体系》一书所使用的“法律体系”(legal system)一词,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的法制,它包括一个国家法的历史传统,法的渊源、  相似文献   

5.
法制的概念是法学中广泛使用但解释却极不一致的一个问题.早在五十年代,法学界对法制概念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粉碎"四人帮"后,法学界又对法制概念作了各种阐述,并就其中的一些问题展开了讨论.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家除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给法制下定义,因而在许多具体提法上各不相同外,争论比较大的主要是下面两个问题:一、法制概念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一种意见认为,法制概念除包括法律和制度外,还包括立法、司法、守法的全部内容,以及法律意识、法制宣传、法律教育、法学研究等.这些同志认为,把法制概念的内容理解得广泛一些,对各种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是有利的.例如,把无产阶级的法律意识视为法制的内容,则我们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与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丽华 《法律科学》2004,22(6):11-16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城市化就没有现代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市化和法制现代化都是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法制现代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从传统社会的法律转向现代社会的法律,从乡村社会的法律转向都市社会的法律。城市生存方式具有集中性、流动性、专业性和异质性的特征,这些特征使都市社会的法律亦即现代社会的法律得以产生。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辛亥革命以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也建立了自己的法制。这是一种现代法制,与中国古代的法制在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法律语言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这一现代法制有其独特的作用,主要是:废除清朝的古代法制,接续了清末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影响民国其他时期的法制等。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就已有租界与华界之分。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华界,这时华界的法制与租界的法制也有了差异。主要表现在适用时间和地域、法律体系和法律内容等方面。在辛亥革命与中国现代法制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其中包括:中央法制与地方法制的关系、法制实施情况和法制精神值得弘扬等。  相似文献   

8.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和《法学》月刊社联合发起的“法律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9月21日至24日在上海市委党校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及新闻单位的专家学者4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代表们对法制现代化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法制现代化与法学研究、法制现代化的模式、进程、前景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市场经济与法制现代化 (1) 现代社会的市场经济是一个包括物质形态、运行机制、类型、管理、制度、机构等子系统在内的极为复杂的系统。其中,以法律为主要调整  相似文献   

9.
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制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法学界正在深入研究的重要论题之一。此文对法制现代化的概念内涵作了较为深入的开掘。作者在对现代化、法律与法制的文化品格、法律发展等概念范畴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指出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制现代化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包涵了人类法律思想、行为及其实践各个领域的多方面进程,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法制现代化也是一个法律发展的多样性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法律的形式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推进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已发生了。”① 法制现代化理论认为,人治与法治是诸多影响法制现代化进程变项中的一对关键性变项,而是否以形式合理性的制度安排作为法律运行的原则,则构成了人治与法治的基本区别。法律的形式合理性是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现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立民 《法学》2006,(4):31-42
上海法制现代化的进程始于租界。租界当局通过大量移植现代法制,使上海租界法制率先实现了现代化。上海租界的土地章程为法制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作用为:为移植现代法制创造了地域条件、为建立租界的自治机构和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为直接移植现代法制作了明文规定等。上海租界的现代法制主要表现为:现代的法规体系、法规结构、法制语言、审判制度、律师制度和监狱制度等。在上海法制现代化的问题中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包括:上海法制现代化的发展很不平衡、上海租界法制中有歧视华人的因素和上海租界法制有明显的两重性等。  相似文献   

12.
法制!即法律制度的简称!不仅是指法律"法规!而且是指一国、一地区整个法律上层建筑的系统,包括其全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意识,以及与现行法律法规、法律意识紧密联系并体现其实际运行的法律实践,而这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并贯穿其中。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发挥法制的作用,就是要紧紧围绕法制的上述三个方面来展开。制定有关反腐败的法律、法规是前提,严格执法是保障,反腐败的法律意识是思想、文化因素,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不可分割。而这三个方面又都以法治原则为统帅,法治原则既渗透在法律、法规、法…  相似文献   

13.
对新时期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论反思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呈现出若干相互关联的风格或特征,呈现出供给主义、威权主义、精英主义等三个基本特征。供给主义是指由国家通过立法满足现代化过程中社会的制度需求的理论主张和实践,它以“供给创造需求”和“立法为惟一法律”为前设。威权主义是指依靠强大而有权威的政党和政府来领导全体人民进行法制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主张和实践。精英主义是指由政治法律精英在政府之内代表政府或在政府之外协助政府领导和推进法制现代化事业的理论主张和实践。这些特征既构成了中国法制现代化在目前阶段上取得相当大成功的基本经验,同时也是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已展现出来的种种困难和将来所面临的诸多风险的症结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我国到廿世纪末要建设一个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不但为我们提出一个到廿世纪末的伟大奋斗目标,而且也给我们指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道路.所谓"中国式",就是说要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对于我们的法制建设,也不例外.法制建设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法制,这是一条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必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使社会主义法制成为维护人民权利,保障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生活秩序,制裁犯罪行为,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的强大武器.决不能让类似'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在任何范围内重演."这就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和要求,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法制变革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西方法律精神和中国法律传统的双重影响。中西法律文化的交互影响与共同作用,推动着中国传统法向现代法的过渡和转变。在现代法治演进中,各种思想观念不断碰撞和交流,各种制度不断比较和选择,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特征——交汇与融合。这是一个连续的、至今没有结束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至今仍在发挥作用的法制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6.
正《法律科学》是西北政法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它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现代化理论为宗旨,努力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主要发表法学学术理论文章,辟有法律文化与法律价值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人权与法制、部门法理学、法律制度探微、法学译苑、域外法评、长安法史、立法研究、法律实践等栏目,注重学术性、专业性、知识性。本刊连续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社科常用期刊"、"法学类最重要的核心期刊"。连续被评为陕西省一级期刊。1999年被评为"陕西省十佳社科学报"。1999年在全国首届人  相似文献   

17.
林丹瑞 《法制与社会》2014,(13):152-15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上要突出"法治保障"。"法制副主任"制度强调"法治"力量,在培育基层民主法治意识,畅通矛盾纠纷化解渠道,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提升百姓幸福指数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惠州市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又一抓手。"法制副主任"制度得到了省、市的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广。然而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一种新机制,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还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困境和难题。笔者结合当前中国的法治环境,试从法律意识、法外环境因素和法律执行角度,指出"法制副主任"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出在推行"法制副主任"的过程中应该树立起法律权威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土化还是国际化: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世界各国法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各国法律文化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模式均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种是自觉地渐进模式,以西欧国家现代化的历程为典型代表。其特点是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社会价值观念、法律制度以及法律体系均自发地而非被动抑或是被迫地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没有突变的急风暴雨,也没有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有的只是传统与现代之间自然和谐的矛盾对立运动,现代化的法制就在这一矛盾运动的过程中悄然诞生。另一种是被动的突变模式,以亚非等后进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为代表。其特点是一个国家内部并未产生现代化的社会需求,在外来因素的冲击和强大压力下,被迫对本国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进行突变性的改革。这种模式的法制现代化,由于现代化的精神并不是孕育于本国的传统土壤之中,因而现代与传统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其结果是:要么本土化完全拒绝现代化,从而使现代化步履维艰,如  相似文献   

19.
临近二十世纪末.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斗.终于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口号.这是当代我国法制创新乃至现代化的目标。法制现代化不仅意味着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而且意味着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等巨大创新.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文明社会法律发展进程中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由于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在法律传统中“人治”思想根深蒂固。要厉行“法治”.要实现法制现代化.必须处理好现实与传统的关系;在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借鉴优秀的法律成果时,又必须处理好“中”、“洋”…  相似文献   

20.
法律发展概念不等同于法制现代化理论。法制现代化理论因为强调"传统"的后发展国家的落后与"现代"的发达国家的先进而带有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而法律发展概念强调的是法律发展主体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的同时,又注重各主体间的交流性,因而其内涵显得更为丰富。当今中国对于法律发展的研究理论在努力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影响下,呈现出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范式:以梁治平为代表的"文化论"、以朱苏力为代表的"本土资源论"以及以葛洪义为代表的"现代化范式"三种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