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早年加入同盟会的国民党元老邵力子先生,是爱国民主人士。很少人知道,他在80年前曾参加筹建中共、而且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党的发起人之一。 一,高举《觉悟》大旗,为社会主义呼号 五四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介绍苏联十月革命的刊物主要是李大钊、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月刊,而邵力子主持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影响也很大。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说过,“那时,以共产党的《向导周报》、国民党的上海《民国日报》及各地报纸为阵地,曾经共同宣传了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共同反对了尊孔读经的封建教育,共同反对了封建古装的旧文学和文言文,提倡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的新文学和白话文。” 邵力子是《民国日报》社总经理、《觉悟》副  相似文献   

2.
在《方志敏文集》里,我们看到方志敏的早期作品《呕血》、《我的心》、《同情心》以及白话小说《谋事》,均发表在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上面。方志敏最早写的一首散文诗《哭声》,也在《觉悟》上发表了。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方志敏几篇作品都发表在《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上呢?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民国日报》于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五四运动期间,增办的副刊《觉悟》,其创办人聘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陈望道、施复亮等担任编辑。副刊《觉悟》宣传新文化运动,在全国影响很大,很受青年们的欢迎。1922年…  相似文献   

3.
一毛泽东同志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福建也开始传播。当时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著名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湘江评论》等陆续传到福建各地。一九一九年十二月十五日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为了理想——党的历次重要会议回眸 面对中国共产党80年风雨历程和丰功伟绩,人们常常思考:这个最初只有五十几名党员的党,靠什么接受了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发展壮大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支撑起民族复兴的命运?进入复杂多变的新世纪,她又将靠什么去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今天,在我们喜迎党的十六大召开的日子里,回眸一下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或许真能温故而知新……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说起计划生育,人们大都会想起马寅初和他的《新人口论》,而很少听说邵力子也与此相关。不过,早在1921年,邵力子就在他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上积极提…  相似文献   

5.
翻开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些进步杂志,一个署名“玄庐”的人的作品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他就是沈定一。沈定一,原名宗传,字叔言,后改名定一,字剑侯,号玄庐。沈定一文采斐然,曾是上海著名杂志《星期评论》的主编之一,兼编辑与撰稿人,同时也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发表了大量的评论、诗歌等,在当时的文艺界名噪一时。在政治上,他又是当时政治舞台上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  相似文献   

6.
李静  李奕萱 《理论学刊》2006,(9):117-119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的《晨报》副刊、《京报》副刊,加上上海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是传播新文学最为得力的四种副刊,被人们称为五四时期“四大副刊”。其中,《晨报》副刊以它鲜明的“问题”意识,与其他进步副刊一起开创了影响中国文艺副刊近百年的优秀传统:以艺术的方式传播思想、提供新知、开启民智,保存和承传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晨报》的前身是《晨钟报》,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的机关报。1918年12月,《晨钟报》改组《晨报》出版。《晨报》在第七版专刊登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  相似文献   

7.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个革命家,还曾是一个有建树的文学青年。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他订阅了当时的先进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矛的大盗,为什么大盗都逍遥自在?并将此写成文章参加报社举办的讨论。他的文章被总主笔兼总经理的邵力子收到,邵见其文章分析透彻、中肯,便给他去信,希望他用白话小说、白话诗来唤起民众。方志敏…  相似文献   

8.
郝诚之 《实践》2005,(5):33-36
从一篇短文到沙产业、草产业理论的提出 20年前的1984年,我在<内蒙古日报>的科学副刊当责任编辑.面对当时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作为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在科学知识的宣传上不应落后.  相似文献   

9.
穆欣 《党史文汇》2004,(12):8-13
郭沫若词<满江红>在元旦见报 郭沫若的<满江红>词,最早是在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副刊<东风>上发表的.  相似文献   

10.
《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一份重要期刊,曾和《每周评论》一起被时人誉为"舆论界中最亮的两颗明星"。《星期评论》上的署名作者共有52人。这52人,从年龄看,青年占比最大;从籍贯看,浙江籍人士最多;从党派和政治立场看,大多参加过同盟会和国民党。这些作者同时也是五四前后创办的众多新潮期刊的撰稿人,特别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以及《新青年》、《建设》。《星期评论》的作者群决定着《星期评论》的性质、宗旨和办刊方向,造就了《星期评论》的成功与辉煌。  相似文献   

11.
革命烈士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家,还曾是一位有建树的文学青年。 方志敏踏上文学创作道路,与上海《民国日报》有关。1920年,方志敏在南昌工业学校上学,订阅了当时的进步报纸《民国日报》。有一天,副刊上有一篇白话小说《捉贼》,描写的是学生们吊打小偷的情景。他看过后认为,比小偷坏的触目皆是,军阀、政客、资本家、地主都是操戈挥  相似文献   

12.
我的<马屁、奴才及其他>一文写于1978年6月,次年12月发表于<人民文学>.一篇短短的杂文历时一年半才发表,自有其坎坷的经历,这事儿被我戏称为"马屁案". 这篇杂文原是寄给一家省报副刊的,副刊的一位编辑收到后即回复说:"很好,下期就发."  相似文献   

13.
192 2年 1月 5— 6日 ,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登了张闻天的《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的论文。该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史和中国共产党创建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迄今尚没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为此笔者特撰写此文 ,以抛砖引玉。(一 )《中国底乱源及其解决》(以下简称张文 )是张闻天读到 1 92 2年元旦同一个副刊上发表的《中国底乱源及其归宿》(以下简称《归宿》)和《我们如何使中国底混乱赶快终止 ?》(以下简称《终止》)有感而写的 ,因此解读张文 ,首先应搞清楚《归宿》和《终止》及其作者。这两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汉俊。李汉俊…  相似文献   

14.
通知强调,<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党的建设>杂志作为党中央和省委的机关报刊,是指导全国和全省工作的重要思想舆论工具,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也是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做好中央和省委机关报刊的发行工作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和改进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周恩来是天津学生界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了指导天津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1919年7月21日,由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创刊.创刊号上,周恩来发表了《革新,革心》的社论,提出了改造社会和自觉改造思想的主张.此后,他以飞飞的笔名,写了很多文章,宣传新思潮,报道与评论国内外时事和全国学生运动.9月21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发至62号,因其指导革命青年进行反帝反军阀的斗争,遭北洋军阀警察厅的干涉,被迫停刊.10月7日复刊.1920年初终刊.1920年1月20日,由周恩来主编的觉悟社社刊《觉悟》出版.创刊号上的《觉悟》与《觉悟的宣言》为周恩来撰写.《觉悟》以唤起学生的觉悟,寻求改造社会之途径为宗旨.因遭军阀政府迫害,第二期未能付印.  相似文献   

16.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是我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群众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7.
一 1948年8月25日,香港<华商报>"茶亭"副刊开始连载郭沫若的长篇自传体散文<抗战回忆录>.这篇长文主要描述的是作者在上海、南京失守后,准备保卫大武汉而终于放弃的那段经历.在文章连载到关于长沙大火,退驻桂林,准备撤退到重庆的部分时,郭沫若即离开香港,回忆录连载也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8.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与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于共产党员的本质所作的界定.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林强主编的<中共福建地方史(社会主义时期)>,经过编著者十二年的艰辛努力,六易其稿,终于在年前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笔者有幸先行拜读,深受教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轰轰烈烈走过了22年的岁月,理应有一个大部头的研究改革、建构改革学理论体系大厦的力作.由黑龙江省委党校祝福恩教授主编、省教育出版社推出的36万字的<改革学论要>,为改革学的建构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块难得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