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建明 《政府法制》2009,(22):10-11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腐败的蔓延和反腐败的不断深入,领导干部"身边人"成了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敏感的群体。这个群体之所以特殊或敏感,当然主要是以其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 败的现象所决定的。具体地说,则是以共同腐败或介入领导干部腐败的风险高低来分级的。  相似文献   

2.
蔡玉高  梁娟  方列 《政府法制》2010,(12):12-1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  相似文献   

3.
领导干部“家里人”、“身边人”参与作案。已经成为当前腐败犯罪的一个突出特点。除了“夫人腐败”、“子女腐败”、“秘书腐败”外,一些领导干部的司机参与腐败犯罪的现象也格外引人注目。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近几年,一些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开始参与甚至主导某些腐败犯罪,一种新的腐败群体正在滋生。(4月18日《半月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3,(11):6-9
据有关资料统计:几乎每一个腐败官员背后,往往都站着一些贪婪之徒,或者都有着一个欲壑难填的家庭.这个家庭,可能是表面上的"全家福",实质上的"全家腐";所谓的贪婪之徒,或者是贪官的夫人,或者是他的情人,也许是他的儿女;这些环绕于贪官身边,站在其背后肆意妄为的"身边人",还有可能是他的秘书、司机或活跃其间的"贿托"们.他们或从中推波助澜,或同流合污,或赤裸裸地帮助受贿、索贿、窝赃、转赃,甚至订立攻守同盟,开脱罪责…近几年反腐的工作经验表明,反腐工作不仅要抓大案要案、健全法律监督机制,还要从源头抓起,从领导干部的"身边人"抓起.尽管我们不能断言每个腐败官员背后都有一个推波助澜的女人,都存在沆瀣一气、上行而下效者尤甚的"身边人",但一般说来,一位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背后,往往有一个廉洁贤惠的好配偶和廉洁家庭.  相似文献   

6.
秘书腐败与领导干部腐败一脉相承,正视和解决秘书腐败问题.也是全面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浙江省委、省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中央纪委关于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的重要决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着力创新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监督机制,并于2010年12月出台《浙江省党员领导干部防止利益冲突暂行办法》,形成了以《暂行办法》为主干,其他单项制度为补充的防止利益冲突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从侧重防止贿赂等现实腐败风险向防止利益冲突等潜在腐败风险的转型。一是坚持提前介入、及时处置,建立健全利益隔离机制。一方面,实行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企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化,抓紧、抓好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其中领导干部是开展此项工作的重点.本文对国企领导干部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进行对比论述,以期找到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王楚 《行政与法》2009,(12):32-35
秘书腐败是由领导腐败滋生出来的一种特殊现象,领导秘书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为反腐领域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秘书法治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除了在立法上进行法制建设外,还要改革领导干部的秘书任用制度,基本方向是在加强对领导监督的基础上,加快秘书职业化进程,严格秘书选拔任用程序,从源头上防止秘书腐败。  相似文献   

10.
探讨公权力和腐败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亘古绵延的话题.对此,英国学者阿克顿的"绝对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常被奉为经典乃至为公理.笔者转换分析维度,将人性、权力自身的特性与权力特殊的运作模式结合起来,在动态中分析了公权力何以腐败的问题并尝试性地总结了预防权力腐败的系统性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监督的视角始终要立足于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并把"重点事"当中涉及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用人腐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重点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12.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严管家人、身边人做起。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与放任或放纵亲属子女紧密相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执行者和实践者。保持党的纯洁性,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负有极为重要的责任,既要组织开展好这项重要工作,又要以身作则当好模范和表率。党是整个社会的表率,党的各级领导同志又是全党的表率。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  相似文献   

13.
百家     
正曹林:靠腐败支撑的"士气"是邪气毒气在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出现一些干扰反腐的杂音,比如,"反腐败影响领导干部的士气"。这种观点认为,现在干部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不能拿、不敢收,做事没了积极性。领导干部的士气不应来自"可贪可捞",而应来源于民众的认同,应该从自身提供的服务受到民众认可中获得成就感。如果缺乏这种公共服务的担当与情怀,对不起,请你别当领导干部。(摘自《新华每目电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认识越来越明确.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走向腐败,是因为世界观发生了扭曲.错误的世界观必然产生错误的权力观.事实上,腐败现象的蔓延,与一些领导干部错误的权力观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权力观是领导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树立什么样的权力观,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者如何看待权力和使用权力的问题.如果一个领导者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他就会自觉地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相反,如果形成了错误的权力观,那他必然要以权谋私,导致腐败.因此,防止权力腐败,必须教育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我国,正确的权力观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纯海 《政府法制》2009,(3):42-43
近年来大量的案例表明,领导干部腐败大多是“圈子腐败”。这个圈子的圆心,就是手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半径就是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圆周就是依靠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获取私利的人。今天我们剖析的安徽省淮南市委原书记陈世礼的“利益圈”,实质上就是一个“腐败圈”:陈世礼的腐败,就是典型的“圈子腐败”。  相似文献   

16.
正腐败现象的产生和蔓延,贪腐人员的思想内因是根本,就是因为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价值观扭曲到了想腐败的地步。只有使人们筑牢"不想腐"的思想防线,重塑价值观,才能达到防治腐败的目的。在当前"不敢腐"初见成效的情况下,已经产生了某些"不想腐"的思想观念,但是这些观念还不是发自内心的。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能够使潜在的腐败分  相似文献   

17.
根据腐败主体以及腐败的基本特征,可以把我国金融腐败(或国有银行机构中的腐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可以称为权力干预型金融腐败,其主体是政府机关的党政领导干部。由于国有银行的所有制性质以及原来的机构设置特点,党政领导干部可以通过手中的权力直接干预、操控金融机构的决策,例如,“写条子”、“打招呼”甚至直接命令银行贷款给某个国有企业,投资某个项目,为别的机构提供商业担保等等。凡此种种,都酿成了大量的腐败行为。自1994年初财税体制改革以来,应该说,这类金融腐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第二类金融腐败可以称为道德损害型,…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基层领导干部是站在法治实践前言的特殊群体,提升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对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有着基础性的作用。本文从基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的现状、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路径选择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长期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预防腐败方面,它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动群众参与反腐、肃清腐败的思想文化根源,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腐败过程中还具有调控、前瞻、引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部署的第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工作。加强和改进对中央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解决领导干部不习惯接受监督的问题十分重要。正确认识监督严格的监督是防止领导干部腐化变质的重要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滥用,必然产生腐败。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实质就是监督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中央企业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我们是受国家委托经营管理国有资产,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姓"公"不姓"私"。要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