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35公里,在贺兰山东麓近5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上,不规则地散落着一座座小山丘,它们共有9座帝陵和250多座陪葬墓,与连绵起伏的贺兰山互相映衬,融为一体,蔚为壮观。这就是西夏历代帝王及皇亲国戚的陵寝之所,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  相似文献   

2.
去过宁夏的人,都会接触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段历史,那就是近千年以前西夏王国的建立和消亡。我们访问银川,参观了被誉为“东方金宇塔”的西夏王陵。王陵位处市郊西向约35公里的贺兰山东  相似文献   

3.
寻找西夏     
贺震 《江苏政协》2012,(5):55-56
正神秘的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缩影。到宁夏,西夏王陵是最值得一去的地方。在华夏这块土地上,能够创造文字的少数民族,自古没有几个;能够让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铁骑折戟的更是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4.
尼罗河畔的埃及金字塔早已蜚声世界,而中国的金字塔却鲜为人知。位于山东省曲阜的少昊陵、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王陵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郊的西夏王陵都被人称作“东方金字塔”。少昊陵少昊是中国传说中的“五帝”之一,相传他的父亲是黄帝,母亲是娥皇。据论他政绩斐然,史书称他以五行之首的“金”象征其功业,所以也称为“金天氏”。人们把少昊奉为神帝,位居炎帝、黄帝之下。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先祖,后人在曲阜城东修建少昊陵。它的创始年代,约与埃及金字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第一年的春天,我们这两个已近耄耋之年的老朋友居然雄心勃勃地作了一次宁夏8日游。 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国的版图上面积最小,但是却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三万多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的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设36郡,宁夏即为当时的北郡之地,秦军曾在此开渠屯垦。因河套之赐,宁夏北部土地肥沃,有“千里黄河富宁夏”之称。 素有“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陵是我们的第一个目标。面对远方磅薄蜿延的贺兰山脉和眼前气势轩昂、一望无际的西夏陵,久居城市的我们不禁为之倾倒。 西夏陵总面积近50平方公里,现存帝陵9座,陪葬墓100多座,整个陵区极为宏伟,陵墓都坐北朝南。每座帝陵及其陪葬墓各自构成一组完整的建筑群。西夏陵于1988年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参观了三号陵,即泰陵——李元吴的陵墓。据材料介绍,帝陵的陵台为塔式建筑、八角形、分五级、七  相似文献   

6.
11世纪,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建立的西夏王朝,曾雄踞一方,与辽、宋王朝成鼎足之势。然而200多年后,随着成吉思汗铁骑所至,西夏被元灭亡。这个神秘王朝消失后,其史料与文字逐渐湮灭。今天,当人们要“破译”这个王朝的种种谜团时,都将目光转向了一块“普普通通”的石碑,它就是——  相似文献   

7.
张素梅 《西部社会》2003,(10):12-13
银川市自古以来属于人口迁入型地区,尤以回族聚居而著称,因此,在丧葬习俗上沿袭了传统土葬方式。在贺兰山东麓既有闻名中外的西夏王陵古墓群,也有历史自然形成的回、汉民族土葬墓群。20世纪60年代初,银川市在西塔巷3号兴建了  相似文献   

8.
杨培华 《台声》2010,(9):26-26
7月11日至16日,为期5天的时间里,来到宁夏的台湾青年学子们浏览了沙湖、沙坡头、镇北堡影视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景区,参观了灵武水洞沟遗址、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中卫高庙等名胜古迹,观看了大型回族舞蹈《月上贺兰》,真切感受了宁夏古老的黄河文化和深邃的西夏文化,尽情领略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9.
1999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著名的贺兰山拜寺日双塔寺西侧山坡上,发现被土掩埋数百年的古塔塔基50余座,以及近百个精制培模等,尤其是塔基外包白灰上的彩绘,至今仍色彩艳丽。消息传出,在国内外引起震动。其实在原西夏国都城共庆府也就是现在的银)I怖境内,还有一座保存完整的西夏干年古塔,见证着一段渐被淡忘的王朝历史,一个古老民族的兴衰和宫中纷争的秘事……被誉为西夏史研究“活化石”的承天寺塔。塔中科事公元1038年,西夏建国,在宋夏大战中屡建奇功的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深受开国皇帝李元吴的宠信。他不仅…  相似文献   

10.
黑城沧桑     
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是边境旗,闻名遐迩的西夏时代的黑城就在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油河东岸。黑城原为西夏黑水城和元朝亦集乃路城城址,蒙语“哈日浩特”意即黑城。该城现存城墙是在元代遗址上的扩筑增高,长约一千六百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瓮城。城之西北角保存有高耸十三米的覆钵式塔座一座。它于浮云中时隐时现,颇有神秘莫测之感。如在夕阳西下时登上此塔,便可领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大漠落日,柱天孤烟”的意境。黑城城内昔时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外西南角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1.
叶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524年,楚以叶邑封沈诸梁,史称“叶公”。叶公是叶氏之祖。孔子周游列国时慕名莅叶,留下了“近者悦,远者来”的为政佳话。叶县县署是国内仅存的一座明代县衙,和叶邑古城一起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叶县发现岩盐矿,是全国第二大内陆盐田,品位居全国井矿盐之首。2007年11月,叶县被评为“中国岩盐之都”。从此,古老的叶县又增添了一顶新的桂冠,多了一张崭新的名片。  相似文献   

12.
有一股风,很恶俗,颇邪火,正在我们学界阵阵发臭,让人作呕,那就是学术腐败。学术研究,学术探索,这在绝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一座惠风四拂、姹紫嫣红的“大公园”,是一座纯洁光亮、不被玷污的“象牙塔”。但曾几何时,纯净的空气被污染了,诚实和诚信被亵渎了,执着的治学态度、科学严谨的学风被奸污了,学术腐败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行为。君不见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和形形式式的造假行为见诸报章,让人唾弃,而纵观各种“八仙过海”的造假神通,各类瞒天过海的作弊手段,无不令人愤慨。  相似文献   

13.
773年前,在中国西部广袤的疆土上生存着一个繁盛的王朝--西夏王国(1038--1227年),它拥有自己的文字和灿烂的艺术,它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它沿续到了第190年后,忽然在一夜之间被蒙古汗国所灭。其毁灭之彻底,让后人难寻其踪,难觅其实,西夏文明由此成为中国文明史上一段既辉煌又神秘的往事。探究神秘的西夏文明,成为对后人巨大的诱惑。西夏是一个以党项族为主体,包括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的国家政权。党项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原居青藏高原,后来逐步向东扩展,曾归附隋、唐两朝。五代时期,受到中原王朝册封的…  相似文献   

14.
宁夏西夏贡酒业实业有限公司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东临古都西塔,西居西部影视城,北依沙湖美景,南靠西夏王陵,地理环境优雅,交通十分方便。公司于1993年6月组建,是自治区农垦集团直属企业,1995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建筑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生产规模10000吨左右,是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2):48-49
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臭斯威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相似文献   

16.
350年前,即公元1645年,一颗将星陨落在湖北通山九宫山下。时岁乙酉,是甲申(1644年)的次岁,正值明清王朝的交替之际。作为一代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领袖,李自成带着中华民族固有的英雄气概,抱着中国农民长期在封建压迫下所形成的“均平”理想,向封建王朝进行猛烈的冲击。他率领队伍纵横驰骋十余年,最初打败了明王朝,最后被明王朝的残余势力、主要是清王朝所打败,终至殉难并长眠于九宫山。有“闯王陵”(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十年前,即1985年,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湖北省文化厅、湖北大学、湖北通山县人民政府四…  相似文献   

17.
《浙江人事》2009,(2):F0003-F0003
2008年,宁波市人事局把服务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建设工程、重点科技项目(以下简称“三重”)作为人事人才“创新发展、创优服务”有效载体,在全市人事系统广泛深入地开展服务“三重”活动。市、县两级通过精心遴选,首批确定508家“三重”单位作为服务对象,形成全市人事系统上下联动的服务企业工作机制。通过市县联动对服务对象采取逐个走访,  相似文献   

18.
有着“塞上煤城”美誉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以拥有“黑色玛瑙”之称的太西煤而闻名,在过去的50年中,这座城市因煤炭而充满荣耀与梦想,然而在2008年,它却成为中国首批12座“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如今,曾经是城市地标的那块刻着“太西乌金”的78吨重的煤块已经从城区最显眼的位置,被挪到了青山公园的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9.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2,(14):18-20
在河北邯郸的紫山东麓,五座蜿蜒数十里、气势恢宏的陵丘高高隆起。在封土、陵台、神道的下面,集中埋葬着曾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帝王们。虽经长达2300多年的岁月冲刷,古代帝王的雄风仍然依稀可见。但王陵并不安宁,有关赵王陵的盗墓破坏活动就从未停息过,造成五座陵墓不同程度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酌海楼”是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一座私人藏书楼,地处浦城县城关潭处弄。酌海楼早年在福建很有名气,据说其藏书量和浙江宁波的“天一阁”相差无几,当初,“天一阁”七万余册,而酌海楼有六万余册。所不同的是,“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年间,资格老,当然。两楼的命运也不相同。“天一阁”因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注得到保护,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文化人向往之圣地,而酌海楼却烟消云散、遗址不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