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梅 《法学杂志》2006,27(3):127-129
英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及司法制度在防控家庭暴力违法犯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当借鉴英国有关惩治家庭暴力的法律改革与实践经验,尽快制定我国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及具体实施办法,建立完备的社会支持系统,推进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家庭暴力法律机制的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2.
黎鹏 《法制与社会》2012,(13):25+29
“李阳家暴”事件再次让家庭暴力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从法律的角度如何更好地解决家庭暴力问题,学术界已经有多年的研究探索.我国的《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已处于研究论证阶段,本文将从现行法律难以解决家庭暴力的原因分析入手,探讨家庭暴力的救济措施,提出关于家庭暴力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和反家庭暴力工作,并不能全然画上等号。不管有没有立法,反家庭暴力应该是全社会共同的认识,也是各相关部门的分内之事。反家庭暴力要落到实处,执法恐怕比立法更重要。首先,家庭暴力早已为法律所禁止。《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六条明确规定:"禁止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国家采取措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公安、  相似文献   

4.
刘云凤 《法制与社会》2012,(14):245-246
不管在法学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司法实践方面,家庭暴力都日趋成为热点.家庭暴力已作为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进入法律的调整范围.各级地方人大对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进行立法,但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地方立法的局限性、地方性法规已不能适应现今社会发展,不能有效解决家庭暴力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妇女的人身健康和合法权益,有效地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我国现在必须着手制定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  相似文献   

5.
《政府法制》2011,(31):46-46
全国妇联关于反家庭暴力法立法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反家庭暴力法纳入预备立法项目。这标志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这部法律的研究论证工作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本文从分析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现状入手,提出我国在反家庭暴力立法方面的不足,进而从立法、司法层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未来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日,因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指对妻子实施暴力,人们对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更为关注,一些法律业界人士呼吁反家庭暴力法能尽早出台,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现有法律足以解决类似案件,家庭暴力事件成因复杂,是并非一部法律能够彻底解决的问题。据了解,2008年8月6日,我国第一道"人身保护令"由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法院根据受害人陈某的申请签发。该裁定禁止作  相似文献   

8.
张洪林 《法学》2012,(2):43-52
中国反家庭暴力立法历经15年的变迁,主体范围不断扩大,暴力类型也日趋多样。反家庭暴力的"去家庭化"基本理念已逐步确立,救济手段也从当初的单一化、抽象化向多元化、具体化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全国性立法与地方性立法互动的基本格局,为我国制定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提供了观念基础和制度框架,制定全国性的反家庭暴力法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湖南省家庭暴力情况的一次广泛调查 ,并对 2 54起典型家庭暴力案例予以重点剖析 ,分析了家庭暴力呈现出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从家庭暴力带来的严重后果、国际立法的实践、我国现有反家庭暴力法制状况三方面提出了制定反家庭暴力地方性法规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瑞灼 《江淮法治》2012,(11):47-47
全国妇联公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婚姻生活中,遭受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此外,家庭暴力成为离婚率上升的最重要原因。由于反家暴法律规定的欠缺。使很多家庭暴力受害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和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反家暴立法可谓十分必要而且迫切。可喜的是。反家暴立法已纳入今年全国人大立法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舶来的法律词汇,在其被引入我国后,针对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体系已经发展了近20年。随着规制家庭暴力的相关立法建立,反家庭暴力法已被纳入立法议程,并且提出了草案。现针对相关立法以及已经被纳入立法议程的《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进行思考,从概念界定、规制范围、责任承担和规制主体等争议问题入手讨论,并分析尽快颁布《反家庭暴力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女权主义理论在美国的反家庭暴力立法过程中一直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揭露了妇女保护的不足,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后,美国通过消除立法歧视,加强公权力干预和民事权利救济,以及拓展社会服务,建立起一套相对成熟的防治家庭暴力的理论和制度。但随着立法的发展以及后现代女权主义对现有制度的质疑,反家庭暴力立法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显。只有坚持反家庭暴力的国际人权标准,消除性别歧视以达致社会性别结构的平等,才能拔除家庭暴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论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日益严重的家庭暴力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新修订后的《婚姻法》规定了家庭暴力,这填补了婚姻立法上的空白,使反对和禁止家庭暴力有了法律上的依据。但《婚姻法》对家庭暴力的规定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为了对家庭暴力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受害者得到法律的保护,必须构建法律、社会、心理各层面的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家庭暴力作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有其重要原因,为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法律对反家庭暴力作出了明确规定。本文指出保护家庭暴力被害人是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强化被害人权益保护不仅要完善相关立法,还要完善社会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5.
梁杰 《政府法制》2011,(31):44-45
近日,因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被指对妻子实施暴力,人们茸对反家庭暴力立法进程更为关注,一些法律业界人士呼吁反家庭,暴力法能尽早出台,但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农村家庭暴力的问卷调查,发现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家庭暴力仍较为普遍地存在,且以对农村妇女的家庭暴力为主要类型。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角度分析,家庭暴力尤其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社会性别不平等,农村家庭暴力是对农村妇女基本人权的严重侵害。我国农村防治家庭暴力工作应遵循以下思路逐步推进:(1)在法律制度构建方面应注重完善地方性反家庭暴力立法;(2)结合我国实际,引入民事保护令制度;(3)构建防治家庭暴力的社会合力系统。  相似文献   

17.
夫妻一方遭遇家庭暴力之后,应当从哪几个角度保全证据?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不断攀升,离婚背后的家庭暴力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我国目前的反家庭暴力立法比较滞后,现有的法律条款规定得也比较原则,缺乏现实可操作性。笔者最近代理的如下案件就很典型—— 劝"断"不成反遭家暴 刘明林与张书红系大学同学,双方恋爱两年后到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在婚姻的前6年,两人感情较好。  相似文献   

18.
罗茜 《政府法制》2011,(31):46-46
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是十分必要的。家庭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需要通过立法的方式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频繁发生的家庭暴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为了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启动的《反家庭暴力法》的立项论证工作,2011年年底,全国妇联权益部开展了“反家庭暴力立法公众态度调查”。2012年3月13日,该调查结果在京发布。调查结果显示,87.3%的被调查者听说过“家庭暴力”这个词语,86%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庭暴力是“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蒋懿 《时代法学》2007,5(6):77-82
家庭暴力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已经成为社会的公害。从分析家庭暴力的概念和成因入手,通过对中国立法现状和外国立法经验的总结,从立法、司法层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未来的家庭暴力防治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