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健 《创造》2004,(7):27-28
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主要手段之一的公共政策,是政府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进行权威性分配的工具,其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要以有利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标准.但是,当前我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在投入取向上却存在着一种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学历教育,轻技能教育的倾向,这种倾向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我国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也制约了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红悦 《湖湘论坛》2006,19(6):90-92
高等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水平。运用经济学理论对高等教育财力资源配置进行科学分析,遵循高等教育财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积极完善高等教育经费体制,是实现高等教育财力资源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合理配置资源,指的是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生产用途之间所作出的合理选择和配置,或者说是各种资源在不同使用的方向上的合理分配。这是任何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世纪行》2008,(2):35-35
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包括政府公务人员发生的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相似文献   

5.
陈文学 《政策》2003,(10):31-31
所谓财政支出效益,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力分配与所取得的社会实际效益之间的比较关系,其基本内涵是政府资源分配的比例性和政府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理解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应把握两个方面:第一,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前提。财政支出的外在合比例性,是指通过政府渠道分配的资源总量在整个社会经济资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问题日益突出,使用DEA研究方法,选取九所教育部直属理工类高校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规模有效性较差,高校规模收益是一个动态的波动过程,物力和财力资源是导致DEA无效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完善物力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的支出教育经费,减少学校其他人员的比例,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公平与效率是人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一对矛盾关系,尤其在经济领域。自从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以来,人们对于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高等教育公平是高等教育政策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它与国家的社会基本制度尤其是教育制度相联系,并以此为基准规定着社会成员所享有的高等教育的基本权利,规定着高等教育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合理分配。在现代社会,公平的本质内涵在于人们的机会均等。讨论公平则必然要联系到效率,在教育领域,尤其在当前面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公平与效率二者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做一个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8.
建设节约型机关,其内在含义就是在政府机关的组织、建设、运转、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在人力、财力、物力等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公共管理和服务保障效益。也就是说,政府机关在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节约资源目标,切实发挥政府机关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高等教育的私益性与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本质上属于公益性事业,而高等教育有着更为明显的私益性,这为民办高校发展奠定了基础。民办高校发展有利于缓解公众高教需求的增强与现有公立高校教育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满足大众化时代民众高教多元化需求;解决政府高教财力不足问题;促进公立高校加快改革,构建高校良性竞争发展机制等。政府及社会各界应充分认识到发展民办高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政策法规及办学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帮助民办高校做大做强,促进我国高教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1.
薛进文 《人权》2009,(5):15-17
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应该享有的权利和自由,是人类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其中,教育发展水平是人权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1998年到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发展,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从340万增长到1885万,居世界第一。为中国由人口大国发展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于政府在经济和财力有限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以学院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独立创新型的教学体制,大学创建公司的科研模式.文章分析了英国高等教育大力提高全民高等教育水平,着手制定新一轮战略规划,积极向海外拓展的发展趋势与走向;立足于公安教育应肩负起三大政治任务的定位点进行思考,提出了积极借鉴英国高等教育经验,充分利用英国高等教育资源,提升公安教育、训练水平,加速公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分配、使用和消费上的经济。它具有四个主要特征,并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高等教育要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进行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实现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14.
龚鹰 《探索与争鸣》2007,(10):68-70
高等教育民营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高等教育的普遍做法,其实质是利用公民社会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来打破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对于公共教育的垄断,形成一种包括公民社会选择和市场机制在内的多样化的公共教育供给机制。高等教育民营化的关键是实现政府教育职能的重新构造,即剥离传统计划体制赋予政府的不适当权力,实现全能教育行政向有限教育行政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孙延蘅 《青年论坛》2007,(2):142-143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完善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因特网上的各种高等教育信息日益丰富,为广大高校师生提供了空前丰富的信息资源。但由于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浩如烟海良莠不齐,广大高校师生只有熟练地掌握正确的检索方法和技巧,准确使用关键词,充分利用操作符,才能在因特网上,快速准确地检索到有价值的高等教育信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实施科教兴豫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要求,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就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营造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决策。民办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尽快使我省的高等教育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进而促进我省各项事业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贱吉 《新东方》2001,10(1):84-88
高等教育既具有私人产品的性质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它的投资能够带给个人及社会巨大的收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国民收入日益向个人倾斜,由国家独自承办高等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又很不公平。为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由高等教育受益各方分担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主体主要是受教育者个人、政府、高校自身及用人单位。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改革中公安教育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公安教育》2002,(8):21-23,20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加快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导向,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对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教育布局、体制、办学模式等诸方面进行调整,使高等教育逐步与市场化经济体制相融合,形成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一、高等教育改革现状(一)通过“共建、调整、联合、合并”,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提高办学效益。“共建、调整、联合、合并”等改革途径和措施是各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在改革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共建,就…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高等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揭示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精辟地阐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中国国情出发,邓小平认为发展经济,科技、教育先行;从中国现有经济水平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同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出发,邓小平认为高等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