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郭世松 《中国发展》2015,15(3):28-31
推进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在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下,遵循法治思维,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进一步加强道德滋养法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治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
<正>要紧紧围绕增强改革动力、激发社会活力和提升服务能力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改革创新,努力以社区治理创新引领社会治理新常态,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使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在创新中突围、在共治中拓展、在法治下前行,社会治理凸显出一系列新特征:更加重视权利保护,人民群众在基本民生方  相似文献   

3.
王烨  ;阳叶青 《人民论坛》2014,(12):122-124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马太建 《群众》2020,(8):8-10
如何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高依法应急治理能力,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对国家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重大考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依法防控,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近期疫情防控实践,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治理和法治的短板、漏洞和弱项。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防控的法治保障,全面提升依法防控、依法治理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5.
《民主与法制》2014,(31):24-25
依法治国与国家治理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关系。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核心是要推进国家治理法治化。坚持和实行依法治国,可以从宪法、法治、立法、依法执政等多方面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为此,应当根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强化法治权威和良法善治,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推行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在加快建设法治中国进程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张舒 《重庆行政》2019,20(2):60-6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社会治理思想的根本立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强化系统治理,要系统性优化国家治理的价值机制、组织机制、制度机制、技术机制,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高效转化。深化依法治理,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持续强化法治思维、法治意识,以法治方式提高治理规范性,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稳定转化。发展综合治理,要将综合治理理念制度化、法治化,以党政主导吸纳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拓展治理工具、机制以综合施策,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协同转化。升华源头治理,要以预防预见性治理推进关口前置,以前瞻适应性治理构建长效机制,促进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持续转化。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新十六字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应当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来推进法治一体建设,认真总结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三十多年来的创新成果和正反经验,重点抓住法治政府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地方依法治理等基础环节,通过观念更新、制度创新和政民协力,逐步实现良法善治、法治中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依法规范发展是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一环,而阻碍社会组织规范发展的制度藩篱仍在,所以,完善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是社会组织实现规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地方立法是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有关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加强创制性立法,完善工作机制,提升立法能力,着力推动形成上下贯通、县乡一体的整体治理格局,为建设法治中国示范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提供立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梁太波 《桂海论丛》2014,(5):122-126
建设法治中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要把法治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来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是迄今为止国家治理视域下,对具体从事治理活动的领导者基本素质的高度概括和要求。治理能力的关键是人的素质,特别是领导者素质。必须大力提升领导者的法治思维能力,以法治思维能力的提升助推国家治理能力的飞跃。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的主要路径包括:一是以履行做全社会学法守法用法表率的法定义务为动力,强化提升法治思维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二是以完善学法用法守法的制度建设为契机,加强法治思维的培训和教育力度;三是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创建法治环境为目标,形成提升法治思维能力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3.
法治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应以法治基础,良法奠定现代化治理的制度前提,法律平等促进政府依法治理,司法公正纠偏政府治理失范等。然而,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克服这些不足以发挥法治的应有效能。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培养全民法治信仰,完善行政法制,落实行政法制监督,加强权利救济保障以及进行司法改革确保司法公正,进而实现法治对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张清 《群众》2014,(8):24-24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不仅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还要求"坚持综合治理,强化道德约束"。实现依法治理和柔性约束互补,是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应有之义。以法治求解社会治理难题,无疑是当下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选  相似文献   

15.
做好群众工作,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和根本。2008年以来,浙江省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过坚持源头治理,更加注重优民生促和谐;坚持系统治理,更加注重就地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依法治理,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众工作;坚持综合治理,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固本强基,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坚持依靠群众,更加注重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等举措,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推动群众工作不断创新,对于浙江省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加快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设法治社会,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和战略任务。法治的价值判断和终极价值追求是保护民众的私权利与最大福祉,这就势必要求建构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核心的社会治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坚持并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系统化、立体式社会治理运行机制,始终秉持民事权利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应借助科技支撑赋能社会治理创新,培育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乡村治理则是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点、难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决定》指出,搞好社会治理,既要强化道德约束、规范社会行为,又要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这种把伦理道德建设和法治建设融为一体的格局符合中国国情,表征的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8.
道德和法律对于治理国家、建设社会都是很重要的手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要坚持依法治理更要强化道德约束。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来看,法治是标,德治是本。社会治理要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加强道德建设,这样才能使社会治理效果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正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实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坚持和完善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是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加强立法工作,建设法治国家,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地方立法工作。——加强地方立法必须注重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既为立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如何搞好立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地方省级人大、省会城市的人大和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在地方立法上都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