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自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大悟县委、县政府抢抓扶贫开发机遇,坚持以扶贫攻坚总揽农村工作全局,坚持开发式扶贫,以资源开发为中心,以支柱产业为龙头,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取得了扶贫攻坚的阶段性胜利,完成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9年9月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整体解决温饱先进县”光荣称号,扶贫开发工作重点转移到巩固提高脱贫成果、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上来,向建设全省山区经济强县的目标迈进。 一、以改善基本生存条件为重点,大力实施基础扶贫。我们始终把改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放在扶贫…  相似文献   

2.
保护好农村每一寸珍贵的土地,不仅事关“三农”工作大局,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入“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省委、省政府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此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展了“环保攻坚惠民”实践活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农村环境质量的改善,坚持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施第八个五年计划以来的五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有了较快的发展,经济实力有了增强,基础设施有了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提高,贫困面貌有了改观,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特别是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后,省委、省政府将扶贫攻坚主战场摆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了《贵州省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建立了麻山、瑶山扶贫开发试验区,实行了以省为主,责任到县,扶贫到乡,效益到户的分级负责制和部门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并从工作重点、政策措施、项目安排,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倾斜,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出现了领导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新局面,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罗一民 《群众》2006,(4):19-20,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的新任务,是新的探索和建设过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去年以来,我们南通就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广大干部群众最关心、最盼望、最想解决的问题组织了多方面的调研,在充分吃透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求精神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启动实施了“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建设。展望南通“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相似文献   

5.
官东  韩毅  杨敏 《重庆行政》2016,(1):33-3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召开的第一个中央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任务作出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按照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重庆市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全市“一盘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下“军令状”,倒排时间表,啃下“硬骨头”,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2017年底扶贫攻坚任务基本完成、2018年“打扫战场”,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实现全市14个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和4个市级扶贫工作重点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整村脱贫、165.9万贫困群众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在扶贫攻坚过程中,重庆以中央精神为核心,积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以文件的方式将扶贫攻坚上升的到重庆市发展战略的高度,以量化的标准保证各项指标的按期实现,将过去扶贫开发积累的做法和经验与中央的精准扶贫的新精神和新思路相结合,全面抓好抓实、打好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思路的深入实施,全省通乡、通村破损沥青路已成为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亟需突破的“瓶颈”。省人大代表为民而呼,省交通厅举一反三,全省公路建设的“瓶颈”将一一被突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了更为畅通的“大道”。  相似文献   

7.
乡风文明是新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近年来,兖州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素质、和谐、创建“三大工程”为抓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围绕“乡风文明”这一主题,突出抓好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扎实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几个重点方面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一贯指导思想。这既是对农业与农村发展过程中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9.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突出实践“八荣八耻”、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建立保障机制“四个重点”深化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各级党委、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确保“九五”完成及“七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从机关中抽调干部组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结合的工作队,重点到全省73个贫困县的506个乡镇,660多万贫困人口中开展工作。首批工作队从1994年12月开始至1995年10月结束,历时11个月时间,从全省机关中抽调了16600多名干部,到了5247个贫困村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1995年,云南省粮食产量达237.8亿斤,比上年增产7亿斤,油料生产走出低谷,为历史第二个高产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0元,比上年提高了5%。云南…  相似文献   

11.
陈虹 《今日广西》2008,(14):17-1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来宾市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为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人才,解决建设新农村一个重大瓶颈问题,扎实推进来宾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07年1月以来,来宾市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工程”。该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广大新农村建设人才对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以及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来宾市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贺曙光 《政策》2006,(8):27-29,54
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湖北省“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经过全省上下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从调查研究、科学论证,到广泛咨询、反复锤炼,历时六个月编制完毕,并经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近日,省委以鄂发〔2006〕12号文件将《实施纲要》下发全省贯彻实施。《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措施…  相似文献   

13.
沈宣 《今日浙江》2006,(3):36-36
为认真贯彻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2005〕27号),大力推进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宣传部先后召开了省级宣传系统负责人座谈会和全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文化工作座谈会,对深入推进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三农”题材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力度、加大送文化下基层力度、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文化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在1月5日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件造福于人民的大事,引起广大农村群众的极大关注。目前,各级政府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付诸实施,要求各部门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支持农村发展。晋宁县人民检察院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现代新昆明南城、西城建设,确定了“找准定位、积极参与、服务发展”的工作思路,立足于自身职能,从八个方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驾护航,为晋宁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贯彻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黑龙江省文明办近期组织了全省文明村镇建设状况调查。重点考察了齐齐哈尔、鸡西等地17个县市区的22个村。在调查中.调查组成员深深地感到.在新形势下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内涵式发展.以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创新型农民为根本任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以 来,为贯彻落 实国家“八 七”扶贫攻坚 计划,我省制 定并实施了 “七七”扶贫 攻坚计划。其 主要措施为: 1.把扶贫 工作作为国 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重 点,不断增加 扶贫投入。 1994年到 2000年 7年 间,中央、省、外资实际投入扶贫资金145亿元,为搞好扶贫开发提供了根本保证。 2.实施改土、治水、办电、修路、通电话、绿色建设等扶贫基础工程。改土工程重点抓了坡改梯、坡改台、开水田,改造低产田地,炸石造地。建设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地,基本实现人均1亩基本农田;治水工程以中小型水利工程和…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12,(12):52
近年来,海南省扶贫工作办公室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减少贫困入口和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主攻方向,科学谋划,突出重点,锐意进取,狠抓落实,顺利完成了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力地推进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深入实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省扶贫办以村为单位,认真选定整村推进村,明确职责,分批实施,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与解决贫困群众温饱关系最密切的项目上。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临猗县委统战部把组织引导新社会阶层统战成员积极参与、支持、服务新农村建设列入主要日程,以“汇聚新的社会阶层力量,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题,先后深入10多个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专题举办了“统一战线为新农村建设献智出力研讨会”。特别是召开了全县统一战线实施凝聚力工程,支持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把大家的思想认识进一步统一到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上,联系实际,创新思维,实现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9.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赤峰市松山区以迎接2008年全区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为重点,在2006年确立了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文明新风进城乡、良好形象进机关、优质服务进网络、园林绿化进街巷、群众文化进广场、传统美德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六进工程”。旨在通过“六进工程”的开展进一步推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提高城乡文明程度,提升精神文明建设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吴弋  晓将 《今日浙江》2006,(1):21-22
2006年1月8日至9日举行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全面筹划“十一五”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具体部署了新一年我省的“三农”工作,体现了中央的战略部署,体现了农民的强烈意愿,抓住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浙江新农村远景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