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治事业的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宠儿,是法治事业建设的有力参与者,更是我国在从“法律体系建设”向“法治建设”转变过程中,全面落实法治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2.
李寿初 《法学杂志》2004,25(4):23-25
法治就是法律的统治,包含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在形式上法治要求法律在一国内具有至高地位,大家对此并无争议。如何在立法和法律实施中处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法治的实质也是人们对法治的争议根源。本文分析了西方“以权利为本”和“以权力为本”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指出“以权利为本”的法治及其实践是西方的主流,由于其具有合理性,它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民主法治秩序的建构。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在形式上同样要求法律的至高地位,在实质上是“以权利为本”,因此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借鉴西方法治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卢芳霞 《法治研究》2016,(6):108-115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并强调“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这给全国基层法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法治浙江”是“法治中国”在基层的“领头羊”,十年来一直引领着全国基层法治建设.通过对“法治浙江”的研究,总结其十年基层法治建设取得的经验与成效,剖析其当前基层法治建设出现的短板与瓶颈,研究其今后基层法治建设的发展与走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在“类立法”建设、机构建设、队伍建设、载体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方面加大改革与创新,对全国基层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房旭 《行政与法》2014,(7):29-33
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但究竟何为法治中国却是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然而,厘清何为法治中国的内涵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逻辑起点.依据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和“中国”的内涵以及法治中国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关系理论可知,法治中国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成后的结果,是指在整个中国领域范围内,法治成为一种全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和一种全民的信仰,并且形成和表现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一种良性法律秩序的现实状态.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我国推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提升公民的法治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社会成员依法行为的社会方式.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培育对公民法冶素质的提升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法治文化建设需要健全法律制度,大力推进法律教育以及执政者和执法者的率先垂范,以达到建立公民对法律、对制度的敬畏感、信赖感和依赖感,提升公民法冶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出发,明确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关键就是要实现由“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的转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对农村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全面提升我国国民整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必须把法治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从农村最基层入手,加快法治农村建设.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法治建设的现状研究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工作难点和问题,提出建设法治农村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方法治精神和中国法治之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法治精神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法治精神休戚相关。中国传统政治法律文化是人治精神一贯到底。中国古代法家的“以法治国”’、“垂法而治”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法治观念,而是专制制度下把法律作为统治工具,仅仅区别于儒家学说的一种思想体系。社会主义的中国发生极端专制的“文革”决非偶然,这种“文革”,西方不可能发生。在中国这样一个历来缺乏法治精神传统的国度里寻找法治之路,需要我们的理论家拿出无畏的批判精神,需要我们的政治实践家的远见卓识。没有怀疑和批判,便不会有争鸣;没有观念的革命,便没有法治意识、法治环境。中国的法治不是一般意义的工程。它的目标既是制度的,也是意识的。这个工程要达到规模效应,首要的是精神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形成,立法相对成熟,与之相比,法律的执行和实施则存在非常大的滞后性。法律和法律规范体系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一种物质力量,还没有在社会控制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它的价值。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法律体系纵向上的不和谐、部门法之间的不平衡、行政法治与有关司法机制的不和谐等。如果有一套严格量化的,具有统一性、规范性、精确性、可操作性和强制性的指标对法治体系的若干问题予以规范,上列弊端可能就会减少很多。法治体系形成指标的设计应侧重于法治体系构建、实在法制定、法治过程、法和法治实现等环节。  相似文献   

1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命题的提出,在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方面得到了全面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具体法治道路上的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对西方法治理论优秀成果的学习与借鉴,更是对西方法治理论的拓展与发展;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命题、新概念,既是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拓展与超越,更标志着执政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升华到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密切联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针对如何理解行政法上客观法与主观法的关系,存在三种基本立场。主客观法分离立场认为维护公益的行政法与公民个人权利形成对峙。该立场存在无法关联违法性与侵权性、抱持无视宪法的行政法观等疑问。主客观法结合立场主张从客观法中分出一部分请求权对应行政主体法定义务。该立场存在宪法与行政法平台错位、公益与私益纵向割裂等局限。主客观法统一立场将客观法当作主观法的全部集合,权利由客观法分解得来。该立场是理解行政法主客观法关系的妥当见解。在分配行政与利害调整观念下,特定或不特定复数私人主体间基于行政法律规范的各种利益与不利益冲突、对立并交织而成的利害关系网才是行政实体法律关系的本质,行政法上的实体权利应当由此导出。遵循“利害关系→合法权益”而非“合法权益→利害关系”的逻辑顺序才是判断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法律优先与法律保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优先原则和法律保留原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也是确定行政立法权限的原则.法律优先要求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的效力优越于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低位阶的法律规范不得与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同时还要求公民基本权利对行政的直接效力和违反法律优先原则的审查.法律保留原则中的"法律"不包括行政立法,相对法律保留中的"法律"是授权法.法律保留原则的范围已经从干预行政扩大到给付行政、内部行政等领域,重要性理论是判断法律保留范围的主要根据.我国法律保留原则已经得以确立,但是还有需要加强之处,法律保留原则的实现也同样需要违宪审查或司法审查机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周珂  李延荣  李艳芳 《法学家》2003,2(1):74-77,83
2002年我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第一,科研力量发展.一批环境资源法教学科研机构和硕士点成立,除了专职研究人员外,越来越多的相关学科的学者关心和参与环境资源法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从初期的封闭状态日益走向开放,日益与大法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相融合.……  相似文献   

14.
罗培新 《法学研究》2006,28(5):44-57
在当代公司法学研究中,效率是一个主导性的理论范式。尊重情感、伦理等在其他法律场域中可能要被考虑的多维目标,在公司法中无需顾及。因而,以效率为价值取向的法律经济学,无可争议地成为公司法学研究中最具解说力的分析工具。就此而论,揭示公司法学研究的法律经济学含义,以公司法的演进路径和适应性品格为基础,反思并检讨我国的公司法学研究和立法实践,对于当前的公司法律变革,将起到思想和智识指引的作用。而作为公司法的基础制度安排,表决权规则的设计更应本着效率之理念进行。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嘉  林敏 《法学家》2003,(1):69-73
200年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总体上看是活跃的.尽管这一年出版的专著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有一批具有相当质量的论文面世,并不乏新见陈出,尤其令人欣喜的是涌现了一批年青的学者投身到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法系国家中,侵权行为法被定义为能够确定不基于违约责任的民事过错,进而为受害人提供赔偿的法律.其保护的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任何对民事主体合法"利益"的侵犯.在学习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的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明的语盲阐释普通法系侵权行为法的一般特征和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关怀  姜俊禄 《法学家》2000,(1):75-78,99
《法学家》1999年第1期刊登了关怀教授撰写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劳动法学的发展》总结了1978年以来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发展历程,本文对劳动法学和社会保障法学的回顾与展望即是该文章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证据法、诉讼法和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19.
我昨天给大家概述了证据法的许多基础性问题,这些问题是构建一部理性证据法所需考虑和安置的问题。今天,我将通过对证据法、诉讼法与实体法之间关系的考察,对昨天简要触及的一些问题做深入讲解。  相似文献   

20.
重塑程序意识——论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法哲学的高度,通过对程序法与实体法在实践意义上的同一性、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以及程序法与实体法之间的现实性与可能性联系等三个方面的论述,阐明了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及程序法的重要价值,并对程序法的概念作出了新的界定,提出程序法与实体法区别的相对性,程序正义包涵着无限的实体正义,程序法赋予实体法以现实的法律意义和现实的实体意义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