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印度古代梵语文艺理论家婆罗多的《舞论》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重要的世界意义。《舞论》的音乐论包括基本乐理、节奏体系、音乐体裁和乐器分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婆罗多论述的微分音等充满了民族色彩,其节奏论是一个复杂的话语体系,其音乐体裁论重视传统音乐,其乐器四分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虎 《海内与海外》2013,(11):78-79
书法界的人大都知道,王玉池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理论文章广为人知,比较系统地研究王羲之、王献之的生卒年月及艺术成就的专著《二王书艺论稿》,曾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兰亭奖之理论奖。《古代碑帖译注》获得第二届兰亭奖之教育奖。《是治学严谨的典范还是不够严谨》一文获中国文联艺术评论奖;还曾获中国美协“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奖”,因此,人们很少见他创作的书法作品。  相似文献   

3.
印度古代梵语文艺理论家新护是《舞论》的注疏者,其《舞论注》是流传至今的唯一注疏。新护对婆罗多戏剧味论的阐释,是梵语文艺理论史上极富创新色彩的一次总结。新护对味、群舞、刚舞基本动作、微分音、神乐等剧、乐、舞重要范畴的话语阐释,对后人理解《舞论》颇有帮助。《舞论注》在梵语文艺理论承前启后方面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七十年代的中国,正是“文革”后期,在周总理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坚持之下,在人民的坚韧努力之下,祖国的建设事业在艰难中前进,表现那个时代建设风貌的中国画《银线横空谱新歌》则是那个时代的生产建设赞歌。 这幅画在那个时代无异于一股清风,吹进焦燥赤热之天,给人神清气爽之感,得到周总理的极大赞赏,发出指示,印成1975年的年历画,为中国百姓广为熟知,而且要作者复制多幅挂在驻外大使馆里,以展示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展示新中国的美术功力。这是一幅挂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画,是那个时代中国向世界宣示形象的名画。 此画作者黄纯尧,现年近八  相似文献   

5.
王式廓是中国20世纪美术史重要的现实主义画家,他的艺术作品《改造二流子》、《血衣》、《井冈山会师》、《参军》等,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影响。我们在他百年诞辰之际来回顾他的艺术历程和艺术脉络,等于是对20世纪中叶的中国美术史的梳理和研究,任何一个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人都无法回避王式廓的艺术成就和教育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印度古典诗律学源远流长,其最早的代表性著作为《诗律经》。该书以音组、音律等为基础,在对吠陀诗歌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创立了指导梵语诗歌创作的经典规范和较为完备的体系。《诗律经》的主要特色是以排列组合等数学原理建构诗律体系。该书对《舞论》等文艺论著的诗律论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自开始的移民文学到侨民文学,从侨民文学到马华文学,一直发展到如今在新加坡的文艺团体和文艺杂志中,新加坡文艺协会和《新加坡文艺》杂志算是相当长命的了。新加坡文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新加坡文艺杂志》阶段、1980年新加坡文艺研究会阶段及1990年改为“新加坡文艺协会”到目前的阶段。在1975年,由几名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骆明、烈浦、杨松年、杜城、谢克和王润华等,创办了一份同人大型纯文艺季刊《新加坡文艺》,由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12月,以《新加坡文的新华文…  相似文献   

8.
2010年是中国加速崛起的一年,也是中国面临多方外交挑战与考验的一年。面对美国、日本以及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面对一波接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国际噪音及其中潜藏的复杂挑战,中国外交需作哪些调整?随着中国实力变化以及世界、也包括中国自身对其认知的变化,中国对外战略目标应如何定位?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0年11月9日举办了题为新形势下中国外交与对外战略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外交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当前中国战略环境及战略选择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去年在北京上院举办的"笔墨自在心——穆永瑞中国人物画作品展"是穆永瑞人生七十的一次艺术大展,对于朋友而言,同样是一次难得的鉴赏机会。作为新闻美术速写大家,穆永瑞为首都的昨天留下了太多令人记忆犹新的京人、京事、京味儿。出自他笔下的全线条历史连环画《三十六计》《资治通鉴》《史记人物》等,至今仍为当代中国连环画界津津乐道。最为瞩目的"大速写"当属亮相中国美术馆的《曹雪芹》:六尺整纸之上,正埋头专  相似文献   

10.
一、托氏作品在中国出版概况 托洛茨基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在上世纪20年代,他曾被当作与列宁齐名的俄国革命领袖介绍给中国,其著作也一度作为革命读物在中国传播。如,1921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俄国革命纪实》,1922年广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多数党与世界和平》、《共产主义和恐怖主义》,1928年北京未名出版社出版《文学与革命》,1929年上海远东图书公司出版《杜洛斯基之脱逃》,等。后来,由于托洛茨基在联共(布)党内斗争中失败并被驱逐出境,他的名字遂变成了反革命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1.
正倍儿喜欢顺义许福元老兄的文字。这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作者(至今仍为农村户口),钟情文学,厚积薄发,年近古稀,喜获大面积丰收。一篇又一篇心血之作,从他的笔下,飞向四面八方,不时在《北京文学》《大家》《当代小说》《小说林》《飞天》《小说月刊》《北京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文艺副刊》等全国许多报刊抛头露面、安营扎寨。有的文章入了各种选本和高考模拟试题。无论小说还是散文,内容向  相似文献   

12.
正《雷正民画集》《雷正民精选作品——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分别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作者为中国美协会员,曾任中国美协书记处常务书记。主编有《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主持《当代中国美术》,任副主编。著有《美术现状散评》。  相似文献   

13.
韩国人的东亚意识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期,但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关于东亚的主体观念,也未将之付诸实践。随着韩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进入1990年代后,尤其是新旧世纪交替之际,韩国知识界展开了一场东亚论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在民族原型中寻找文明共存之路;地缘文化的东亚和平论;超越中华主义和东洋主义的东亚均衡论;作为知性实验的东亚。另外,韩国一些学者还从地域性和民族国家两个方面反思和批判传统的东亚论。韩国的东亚论对我国社会科学界的启示是:有必要在历史的脉络中考察中国的传统天下体系与民族国家体系之间的关系;中国研究需要“他者”的眼光。  相似文献   

14.
《海内与海外》2014,(10):48-48
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油画家,年届八旬的任梦璋将38幅画作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就包括《今日平型关》《晨曦中的喜马拉雅》《鲁迅》《西藏写生组画》等杰作。这是他在前不久举办的《梦笔成璋——任梦璋八十艺术回顾展》上决定的。在此之前,任梦璋已向中国华侨博物馆捐赠了作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责任论"析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责任是国家作为国际社会成员属性的派生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参与度的不断提升,“中国威胁论”难以获得足够且有力的追随者,“中国责任论”渐渐成为国际体系内主要行为体的对华主流态度,其主要宗旨在于从外部塑造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影响。在既有外部期待也有内部要求的情况下,如何应对“中国责任论”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赵方 《新青年》2007,(3):62
2006年2月25日,他过世,多处器官衰竭,97岁。现在看着他的照片,心里有说不出的疼。2006年初,偶然间开始读他的《顺生论》,然后一本本读下来,合上书,想到这样的一个老人,就这样不在了。颓然黯淡。他就是张中行。一个1909年1月出生在河北香河农家的男子,在七八十岁让世人所知,一生沉寂,垂垂老矣,走向盛名。他写下了《顺生论》、《负暄琐话》、《负暄  相似文献   

17.
《海内与海外》2007,(3):77-77
《宿悦书法篆刻精选》近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是书法家、篆刻家宿悦继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宿悦书法篆刻集》之后又一部精品之辑。宿悦为中国  相似文献   

18.
王学信 《海内与海外》2008,(3):1-1,4,5,6,7,8,9
2008年3月9日的北京,玉兰初放,日丽风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博士在北京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正在发言。他指出:“今后几年,中国投资和消费增长仍将较快,建议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中,偏重于运用灵活的利率政策,而不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他分析认为,2007年以来,我国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出口增长都比较快,同时,国外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了国内物价上涨较快。因此,对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8%左右,深表赞成。  相似文献   

19.
苏平,字梦潮,1928年生于辽宁省法库县。是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为我国最早的电影美术师之一,曾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室主任。现为中国电影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国书法今鉴》副主编、北京卿云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美术鉴赏家。美术作品中,鲁迅最钟爱版画。作为中国新兴木刻的倡导者,鲁迅主张木刻艺术两翼并重:一是择取中国遗产,融合新机,使现代创作别开生面,因此编印、翻刻了《北平笺谱》《十竹斋笺谱》等传统木刻,收集、研究汉代石刻画像等中国古代美术遗存;一是引进外国版画作品,供青年美术工作者参考,使本土创作更加丰满。因此,他或通过中外书店直接订购,或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