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于俄国的一种代表农民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它极力否认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主张从农村村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内外学术界曾经对"毛泽东与民粹主义关系"这一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本文就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对待民粹主义的态度作了简要述评,指出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主要是在国内外巨大压力下造成的,并非是民粹主义的问题。最后,笔者认为毛泽东绝不是民粹主义者,而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列宁在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同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列宁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更困难更重要的事业。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立即领导俄国人民采取了诸如调整生产关系、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科学技术、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等措施发展俄国经济。纵观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可以看出,发展经济的思想贯穿于列宁这一思想的始终,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轴心。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4,(10)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首先是从"解剖"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他们将共产主义社会划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他们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了描绘,指出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发展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不仅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阶段的一切国家"。列宁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出了原则性的构想,他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是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具有多阶段性和长期性。  相似文献   

4.
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现代人类社会跨越马克思逻辑推论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真正走上实体社会主义的首次实践。这其中,特别是列宁晚年在面对国际国内严峻挑战背景下就资本与俄国社会主义关系的深刻反思,其在印证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之科学性的同时,更因列宁在其中所展现的实事求是与开拓创新的品质,而对当代正在探索并坚持走自身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的党内民主思想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马克思、思格斯、卡·考茨基、罗莎·卢森堡以及俄国民粹主义革命派民主建党的基本观点是其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日益成熟与俄国经济文化的极度落后是其形成的特定历史背景,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深入发展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不断推进则是其形成的重要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存在的民粹主义,主要表现为超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混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对此,毛泽东严格区分中国革命的两个历史阶段,论证当时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合理性。针对过分强调农民革命性而忽视其自私性的民粹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不能和农民混同"及"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命题,对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进行严厉批判。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民粹主义的差异概括为两条:一是民粹主义主张由封建经济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不能超越必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只有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生产力的基础上才能建立社会主义;二是民粹主义设想在小生产者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则主张大工业生产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生产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中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命运只能是资本主义化,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晚年马克思指出俄国公社有两条发展道路,一是走上西欧资本主义老路,二是在严格的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走向共产主义,但恩格斯指出俄国的发展变化否定了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总体上说,马克思认为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在世界整体联系中把握现实社会主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俄国民粹派无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村社正在瓦解的事实,主张俄国走"非资本主义道路",即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直接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列宁通过分析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指出俄国村社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并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从而彻底批判了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列宁在否定和批判民粹派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的同时主张肯定民粹派理论纲领中的合理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是客观的、全面的科学分析.在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上,马克思认为存在两条实现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激烈的阶级对抗的政治斗争,另一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演变,如股份制的发展向"联合的生产方式"转变;在资本主义历史地位问题上,除众所熟知的异化理论、剩余价值理论、贫困化理论等对资本主义进行无情批判之外,马克思的"政治解放"理论却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作出很高的客观评价;在资本主义历史遗产问题上,马克思认为类似俄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继承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还要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的制度文明.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是列宁早期同国内各种错误思潮斗争的焦点。合法马克思主义把资本主义制度说成是一种自然的永恒的制度,肯定、赞美和膜拜资本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存在内在矛盾。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各个部门之间是按比例分配的,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实现论,倡导资本主义适应论;他们用"土地肥力递减理论""小农经济稳固论"等错误思想来粉饰与美化资本主义。列宁论证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性和历史局限性,粉碎了合法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资本主义完美论"的神话;列宁的这一批判,可以为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客观地看待资本主义提供借鉴,同时也为我们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崩溃论和危机理论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1.
同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思想来源一样,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和列宁提出的一国革命胜利理论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论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跨越阶段理论的发展和运用。 一、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指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跨进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经过研究19世纪70年代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之后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社会主义制度只有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上才能建立。事实上,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乎都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能不能建立社会主义,又如何来建设社会主义,这是对世纪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马克思、恩格斯晚年,通过同俄国革命的联系接触以及对俄国等东方国家的观察了解,提出了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俄国等东方国家有可能跨越艰险的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保留和利用农村公社、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及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影响和推动下,可以不经受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苦难而…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利用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马克思在论及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指出:俄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它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①.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附诸实践,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认为:"要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资本主义俄国给我们留下来的一切东西."②强调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文明所创造的一切成果来建设社会主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从理论上阐述过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刚刚建立的"前十年",中共领导者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利用资本主义的极富见地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一时期分阶段论述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首创了唯物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但马克思世界历史的划分标准是生产方式标准,是以生产力为基准的经济标准。因而,马克思始终未能突破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单线论。列宁提出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创立了世界历史发展道路的双线论,但是列宁的这一思想起初并不彻底。而经过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列宁又将世界历史划分的政治标准思想发挥得过犹不及,形成了与马克思世界历史划分的经济标准相互分离的局面。经过新经济政策,列宁晚年通过对俄国革命的总结,最终完成了世界历史划分双项标准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晚年对俄国的村社制度发生过强烈的兴趣,他花了不少时间对其进行研究。在这一时期他提出了东方社会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大胆设想。这一设想对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时至今日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俄国、中国等东方国家从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社会阶段,就意味着马克思的这一理论设想业已成为现实。康夏在《哲学研究》1988年第9期发表文章,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文章认为,马克思早年认为一般国家包括东方国家都要经过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与他早年的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冲突,而马克思早年关于东方社会未来道路的思考是极为审慎的,其论证是建立在对东方现实的深邃的洞察之上  相似文献   

16.
杜梅萍 《前线》2016,(4):48-48
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上。列宁写这篇文章时,世界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此时,沙皇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用各种方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企图从思想上解除革命群众的武装;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也公开散布宣扬"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妄图以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相关文献中,并未提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命题.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上讨论了两个问题:一是俄国农村公社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二是俄国农业公社经历双重革命,保留必要条件,不必毁灭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对第一个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第二个问题则没有明确回答,然而十多年后恩格斯基于新的历史环境实际上否定了过渡的可能性,俄国如此,"东方落后国家"亦如此.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资本主义作出的结论,距今分别已有 134年和 85年了。但资本主义的“丧钟”迟迟没有响起,总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这是为什么 ?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社会生产力仍然快速发展,在经济、科技和物质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社会主义国家,这又是为什么 ?  过去,我们对资本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解过于机械和肤浅,忽略了其生存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考察资本主义,是把它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长时段”来审视的,着重研究其客观规律即演变趋势及其最终结局。而任…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文化滞后是十月革命后俄国现代化进程所面临的历史性难题.列宁经过“战时共产主义”的挫折后,开始从俄国现代化独特的初始条件出发,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理论问题.一是认为形形色色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的残余在农村中保持着巨大的历史惯性并占据着充分优势,因而作为现代化后起国的俄国必须通过实现电气化、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改造大量的传统经济,创造社会主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走上现代化道路.二是充分估计到人的素质对现代化的制约,特别是文盲众多、文化水平太低既阻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又阻碍了通过合作化改造小农经济从而引导千千万万个小农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